学术投稿

断指再植急救与护理进展

赵丹凤

关键词:断指再植技术, 急救, 修复与重建, 断指再植术, 断手指, 实验研究, 离断再植, 国际领先, 放大镜, 成活率, 组织, 展期, 血管, 协助, 兔耳, 神经, 功能, 儿童, 地位
摘要:断指再植术是将离断手指的血管、神经及其他组织进行再植修复与重建.1964年王澍寰[1]在放大镜协助下首次完成了兔耳再植的实验研究,同年为1例儿童手指完全离断再植获得成功,开创了再植先例.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期、70年代的发展期、80年代的硕果期和90年代的功能期[2],我国的断指再植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再植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3].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004年~2006年在我院分娩后发生新生儿窒息52例,现将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孙雅丽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1例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反复发作诱因分析与护理

    对1例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反复发作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总结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临床特点、观察方法及内容,并对其反复发作的诱因进行分析,表明经期来潮、怀孕、感染、精神刺激等是其主要诱因,从而提出抑制排卵、避免感染与精神刺激是减少血卟啉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作者:曾咏梅;林金香;徐桂红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围生医学发展迅速,能及早得到救治的早产儿日益增多,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成为关键.专业健康照护者已从保证早产儿存活的理念发展到使他们的发展过程和预后优化.在早产儿护理中除进行一般护理外,发展性照顾理念和其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治疗、康复中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将我科2004年-2007年收治早产儿治疗、康复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薛军民;全莲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静脉输液加药中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传统静脉输液药物配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病人能否得到准确、及时、安全的药物治疗,取决于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但由于各种原因,使部分病人未能得到准确、安全的用药,影响治疗效果.现对静脉输液加药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作者:徐文亚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不同容积自制水垫预防压疮的研究

    [目的]结合不同受压部位的特点,探讨危重病人有效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自制不同客积3 L袋水垫分别置于危重病人的肩部、骶尾部、髂部、足跟和踝部.[结果]200例危重病人受压皮肤,无一例出现皮肤不良改变.[结论]在危重病人肩部、骶尾部及髂部使用充液量约1/3水量的3 L袋水垫,足跟和踝部使用充液量1/2~2/3水量的3 L袋水垫,能有效保护危重病人的皮肤,预防压疮的发生,而且自制水垫病人感觉舒适.

    作者:罗少芳;区洁芬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废弃输液管包装袋在结膜囊冲洗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废弃输液管包装袋代替传统授水器在结膜囊冲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输液管包装袋常规开口改在侧缘,输液时用剪刀剪开,按规范取出输液管使用,余下的空输液管包装袋即是现成的一次性授水袋.[结果]在操作中使用一次性授水袋,无需病人或家属协助,护士实施结膜囊冲洗术方便、快捷,避免了交叉感染隐患.[结论]应用一次性授水袋代替传统授水器,为废物利用,经济实惠,保证护理安全,病人舒适.

    作者:黄翠丽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多媒体技术在儿内科急诊分诊中的应用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人多,每日急诊号300个~500个.为了方便病人夜间就诊,今年我院开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急诊分诊中,提高急诊分诊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杨晓菁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7号一次性头皮针在小儿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在危重小儿救治过程中,需随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等各种生化项目,以指导抢救治疗,因此快速有效的采集标本是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对于2岁以内的患儿一般采用股动脉采血,现介绍一种新方法.

    作者:朱旦花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1].糖尿病对人类的威胁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有效地防治糖尿病,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6年11月以来,对辖区内居民进行糖尿病患病状况及相关行为实施了若干措施.

    作者:叶小梅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小麻油外搽治疗小儿红臀

    小儿红臀是由于小儿臀部及外阴部皮肤受潮湿尿布机械性摩擦和大小便化学性刺激所引起.2006年4月-2007年12月,我科采用小麻油外搽治疗小儿红臀83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花梅;纪岱晨;李坤梅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与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桂程丽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胆系疾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胆系手术是指胆囊、肝外胆道的手术,属于腹部中、大手术.行手术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胆系结石并发炎症及肿瘤病人,一般均年岁较大,常存有肺部原发病,手术后由于疼痛等因素,病人不敢咳嗽、咳痰,极易并发肺部感染.我院2006年-2007年做胆系手术2 300余例,并发肺部感染24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彩霞;邹宁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防治乳腺小叶增生的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女性患乳腺小叶增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对患乳腺病病人进行筛查,结果患乳腺小叶增生的人占70%左右.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病人健康宣教,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张秋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209例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适合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的有效护理方法,以期达到佳疗效.[方法]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围术期的护理,将血糖控制在一定程度时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09例(348眼)术后疗效满意,视力≥1.0者44眼,0.8~0.9者117眼,0.5~0.7者138眼,0.1~0.4者43眼,6眼0.05以下者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出血,术后1个月行氩激光治疗.[结论]经过对209例(34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围术期等综合护理,有效控制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血糖,手术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丁翠连;丁香莲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PDCA循环用于培训实习护士摆放手术体位的研究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培训实习护士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每组30人,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进行培训,PDCA组按PDCA循环培训,2周考核1次,共4次,并记录成绩.[结果]PDCA组每次成绩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用于实习护士体位摆放技能培训,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培训方法.

    作者:朱翠容;曹君;丁玉辉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社区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指出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包括护理人员缺乏社区护理观念、社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社区工作服务范围局限,家庭护理局限及社区护士工作辛苦、待遇低.为此,提出转变社区护理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对护理人员进行高等教育和在职培训,健全社区护理组织的组织管理体系等对策.

    作者:龙芳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激发护理实习中差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临床带教经验发现,护理实习中差生的智商并不低,而是缺乏学习兴趣.为了让实习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总结了一套激发护理实习差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房秀梅;郭春兰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破或溃疡为主要I临床特征,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终可能导致死亡.所以,做好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玉娟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HIS医院管理系统医嘱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HIS医院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医嘱信息和收费信息及中心药房发药的重要依据.护士认真仔细查对医嘱,正确规范地使用该系统,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我院运行了两年,医护人员操作已经基本正规化、规范化,不过每日在医嘱的查对中仍然能发现一些问题.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夏彬 刊期: 2008年第26期

  • 1例脑干出血病人的护理

    脑桥出血占脑出血的10%左右,出血量少时,病人意识可清醒,常表现为单侧脑桥损害体征,即出现交叉性瘫痪和双眼凝视瘫痪肢体侧.出血量>5 mL时病情危重,病人迅速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中枢性高热,呼吸障碍,多大在24 h~48 h内死亡.我院救治1例脑干出血病人,经治疗和护理,病情平稳后出院.

    作者:姜凤华 刊期: 2008年第2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