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探索

劳越仙

关键词:提高, 护理人才, 临床教学, 带教工作, 问题, 二级甲等医院, 质量的优劣, 中心医院, 学习效果, 实践性, 教育过程, 护理临床, 护理教育, 带教老师, 实习生, 上海市, 满意度, 黄浦区, 护理学, 护理部
摘要: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医院,每年招收实习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护理临床教育过程中.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理院校向社会输入合格护理人才的问题.有效的临床教学能促进学习效果,提高护生的能力和满意度.如何做好带教工作是护理部和每位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对当前护理带教工作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和思考,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并予以实践,获得较好的效果.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臭氧微创手术护理配合与体会

    臭氧髓核氧化法是一种新兴的外科手段,资料表明臭氧微创手术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风险小,起效快,无明显并发症,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治愈率高,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先进的微创技术.

    作者:刘涛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痔疮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肛肠痔瘘俗称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症状是便血、脱出、坠痛.早、中期内痔一般保守治疗.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中重型混合痔等用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远期疗效肯定.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在骶麻下行各类痔疮手术155例,疗效肯定、创面愈合快,病人痛苦少,复发率低.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病人顺利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紫英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透视引导下处理PICC导管误入颈静脉1例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置管过程中因静脉瓣或静脉走向等原因可使置管不畅甚至导管不到位.2006年3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1例病人置管后不适,在透视引导下成功处理误入颈静脉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珊;林彬;詹惠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浅谈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实施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疫情和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适时地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通过计免人员的辛勤工作,儿童家长的密切配合,近几年辖区内无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实施介绍如下.

    作者:许俊风;孟爱琴;皇书花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创伤骨折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创伤骨折病人是骨科常见的急症.由于受伤突然,病情急,病程长,康复慢,一方面病人的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另一方面创伤为一种应急事件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抑郁和自卑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由此引发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精神疾病.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控制甚至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接受治疗,促进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新梅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20例肝功能衰竭并发颅内出血病人的护理

    肝功能衰竭是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肝功能严重的损害引起的临床表现极为凶险的症候群[1].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黄疸及凝血功能障碍,并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2],肝功能衰竭病人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并发颅内出血,则因其临床变化快,症状易被其他表现所掩盖,极易出现误诊致治疗护理措施不当[3].现就本组病例如何进行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莫起玩;陈春侣;郑小燕;黄国栋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

    高热惊厥是指初次发作在1个月至6岁儿童之间,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在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及其他传染病初期,患儿表现局部或全身肌肉不随意收缩,多发生在体温骤升之间,常在38.5℃~40℃或更高.高热是小儿惊厥常见原因,是儿科常见急症.由于患儿年龄小,不会用语言表达,病情的发展难以预料,一旦急救不及时,会造成小儿生命危险[1].现将我科收治的32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闫慧荣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研究

    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1].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2]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作者:郭红娜;党丽平;焦芳;刘文权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护理美学在产房的应用

    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护理美学日益被护理界所重视,使护理这一职业逐步形成一种艺术性的职业,使其美的价值得于利用和发扬,而人类对自身之美的不断追求也促使人的审美意识向更高层次提升.产妇住院后置身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中,对分娩的恐惧心理会使产妇惧怕自然分娩,希望早点结束这种状态,从而人为增加剖宫产率.我们通过精心创造了美的环境,美的语言,美的仪表,情感美和行为美.使产妇在一个充满了艺术的氛围中度过三产程.增加了自然分娩率,减少了临床的剖宫产率.

    作者:宋艳;王玉华;陈晓敏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手术麻醉诱导前患儿心理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手术麻醉诱导前患儿心理反应,减轻和消除患儿的心理反应.[方法]对206例患儿心理进行分析,发现分离性焦虑126例,恐惧不安206例,反抗78例,抑郁自卑4例,根据不同年龄段典型心理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护理后分离性焦虑36例,恐惧不安59例,反抗20例,抑郁自卑2例,与护理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儿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心理反应采取不同心理护理,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减轻或消除因要手术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儿的合作程度,促进患儿身心健康.

    作者:袁惠莉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亚低温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及护理

    近10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亚低温33℃~35℃能减轻外伤后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初步临床应用亦获得肯定效果.我科2004年2月-2006年1月,应用亚低温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法对68例重型颅脑伤病人(GCS≤8分)进行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霞;陈蓓蓓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1例胸椎骨折并不全瘫病人的护理

    胸椎骨折并不全瘫比较罕见.2006年1月,我科收治1例此症病人,经医护协作,病人康复出院,现就其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曹萍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护士长每周跟班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护士长是医院科室护理工作的领导者、指挥者、组织者、实施者,是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人员.科室护理质量,可以反映出护士长的管理能力.为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我科自2004年1月始在护士长1周重点工作中,增加了一项每周一日跟班制,在提高护理质量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莉;满弟兰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的护理

    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切除、表面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外,还有组织间的放疗.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开展的一项疗效颇好的新技术,从2005年3月-2005年11月,我科实施了1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伟嫦;曹慧娇;黄中英;古静芬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

    手术治疗对病人及家属都是一次艰难的选择,他们选择了风险,也选择了希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不断提高,对在手术治疗中出现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已不再向以前那么宽容.如果手术室护士不改变观念,不改变服务态度,就容易引发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使自己的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如何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的步伐,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作者总结出如下几方面潜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延爱民;郭金凤;白风枝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探索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医院,每年招收实习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护理临床教育过程中.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理院校向社会输入合格护理人才的问题.有效的临床教学能促进学习效果,提高护生的能力和满意度.如何做好带教工作是护理部和每位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对当前护理带教工作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和思考,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并予以实践,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劳越仙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鲜芦荟外用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鲜芦荟预防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方法]将150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5例,应用化疗药物前,在穿刺血管周围采用鲜芦荟外涂,用药后采用外敷方法;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后比较两组静脉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静脉损伤7例(9.3%)对照组静脉损伤33例(44.0%),治疗组静脉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鲜芦荟外用预防化疗性静脉损伤效果确切.

    作者:于永芬;王秀香;邓晓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由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1],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山西省阳泉市铁路医院儿科自2005年共收住了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谷润联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BPH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据国外资料报道50岁以上男性尸检中50%患BPH;80岁以上男性尸检中90.5%患BPH.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是治疗BPH较先进、疗效显著的新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我院自开展此手术后,对30例前列腺汽化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娟;田洁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整体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但当双髋关节同时受累时,是一次置换或双侧同时置换,目前存有争议.因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容易引起伤口感染.但双侧一次手术能减少病人两次手术打击及减轻经济负担.我科在2003年3月-2005年4月,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7例,由于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无感染、无褥疮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下.

    作者:余莉;白菊平 刊期: 2006年第32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