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病人心理护理体会

陈林萍;李秀芬

关键词:手术治疗, 人心理, 手术病人, 心理护理, 麻醉意外, 重大事件, 心理压力, 心理问题, 心理特点, 心理反应, 心理冲突, 消极心理, 生命危险, 生活, 麻醉效果, 焦虑情绪, 焦虑恐惧, 护士, 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摘要:手术往往被人们视为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病人的心理压力很大,担心手术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担心麻醉效果和麻醉意外是否会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等心理反应.病人既想通过手术彻底解除病痛,同时,又担心手术会有生命危险或引起疼痛,于是产生恐惧焦虑情绪,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焦虑恐惧更重,坐立不安,不能入睡.护士应该注意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调整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认识缓解心理冲突.使之接受手术治疗[1].因此,护士应该高度重视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正确评估手术病人的心理特点,根据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或消除病人的消极心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心情愉快的接受手术治疗.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整体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期治疗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但当双髋关节同时受累时,是一次置换或双侧同时置换,目前存有争议.因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容易引起伤口感染.但双侧一次手术能减少病人两次手术打击及减轻经济负担.我科在2003年3月-2005年4月,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7例,由于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术后无感染、无褥疮形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下.

    作者:余莉;白菊平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臭氧微创手术护理配合与体会

    臭氧髓核氧化法是一种新兴的外科手段,资料表明臭氧微创手术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风险小,起效快,无明显并发症,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治愈率高,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先进的微创技术.

    作者:刘涛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电子镇痛输注泵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和护理

    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改变,还可导致内分泌和代谢改变,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所以积极治疗疼痛是非常重要的.我院采用BCDB-200型一次性电子镇痛输注泵通过周围静脉留置针(PCIA)和硬膜外导管(PCEA)两种给药对200例麻醉术后病人进行疼痛治疗.

    作者:张翠花;梁晋彬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预防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屏障组织,具有感受刺激调节体温、分泌、排泄、渗透、吸收、储存营养与机体代谢的功能.压疮发生从病因、病理生理学角度反映出由于皮肤受压而引起的病理学改变.针对我院综合内科收治的30例病人发生压疮发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唐春燕;荀芳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将法律意识运用在护理工作中预防护理纠纷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从被动消费逐渐走向主动消费,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使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成为一重要课题,提醒医护人员必须提高医护质量,同时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作者:郭浪花;张红菊;荆茹;李丹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方法]现场抽取临床正在工作中的护理人员300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立即进行手采样,B组立即采样,然后分3组各50名,分别采用流动水洗手、晋荣喷雾型消毒液消毒双手、含氯消毒液毛巾擦手后再采样,然后将采样结果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手部染菌情况较严重,手卫生执行情况不佳.[结论]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有待改善,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作者:樊小平;王秋开;陈彩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浅谈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实施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疫情和人群免疫水平的监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适时地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通过计免人员的辛勤工作,儿童家长的密切配合,近几年辖区内无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院计划免疫门诊工作的实施介绍如下.

    作者:许俊风;孟爱琴;皇书花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探索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医院,每年招收实习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护理临床教育过程中.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理院校向社会输入合格护理人才的问题.有效的临床教学能促进学习效果,提高护生的能力和满意度.如何做好带教工作是护理部和每位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此,对当前护理带教工作中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做了认真地分析和思考,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并予以实践,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劳越仙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20例肝功能衰竭并发颅内出血病人的护理

    肝功能衰竭是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或肝功能严重的损害引起的临床表现极为凶险的症候群[1].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黄疸及凝血功能障碍,并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2],肝功能衰竭病人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已为人们所熟悉,但并发颅内出血,则因其临床变化快,症状易被其他表现所掩盖,极易出现误诊致治疗护理措施不当[3].现就本组病例如何进行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莫起玩;陈春侣;郑小燕;黄国栋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的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BPH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据国外资料报道50岁以上男性尸检中50%患BPH;80岁以上男性尸检中90.5%患BPH.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UEVP)是治疗BPH较先进、疗效显著的新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我院自开展此手术后,对30例前列腺汽化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效果满意.现将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娟;田洁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1例晚期妊娠合并左下肢丹毒病人的护理

    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内或黏膜内网状淋巴管炎,因皮肤或黏膜破损,细菌乘机侵入体内而发病.好发于小腿和面部,尤以小腿部为多见,有原发病灶,小腿丹毒感染的原发病灶多为糜烂型足癣,面部丹毒的原发病灶多为鼻腔黏膜感染[1].丹毒病人多需注射治疗,治疗不彻底或失治、误治则易反复发作,甚至长年不愈,我院于2006年5月成功护理1例妊娠合并左下肢丹毒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新金;潘伟平;邹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护理程序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实施的基础和核心,是一种计划性、系统性、协调性和科学性的新的护理模式.我院2000年以来共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8例,现将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庞小燕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研究

    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1].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2]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作者:郭红娜;党丽平;焦芳;刘文权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鲜芦荟外用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鲜芦荟预防化疗药物对静脉的损伤.[方法]将150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75例,应用化疗药物前,在穿刺血管周围采用鲜芦荟外涂,用药后采用外敷方法;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后比较两组静脉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静脉损伤7例(9.3%)对照组静脉损伤33例(44.0%),治疗组静脉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鲜芦荟外用预防化疗性静脉损伤效果确切.

    作者:于永芬;王秀香;邓晓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中草药薰眼治疗结膜炎病人的护理

    结膜炎类型繁多,致病原因较繁杂,可分为许多类型,通常可分为感染性和过敏性,临床上各型各类结膜炎的共同特点是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充血在程度上和分布上可有不同,分泌物的性质和量亦有差异.大多表现为干湿、痒感、异物感、眼部灼热感、分泌物增多,传染性较强以春秋两季为甚.

    作者:陈靖剑;陈年姑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不仅见于成年人,也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因耳鼻咽喉部慢性病变所引起,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睡眠紊乱和噪性呼吸,伴有呼吸暂停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欠佳,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者有心肺功能不全[1].我科2004年10月共收治OSAS患儿210例,经手术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现将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邓丽群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发病突然,病情复杂,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1].其中肺部感染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对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30例住院病人并发肺部感染进行调查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探索减少肺部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作者:王秋玲;党丽平;郭红娜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透视引导下处理PICC导管误入颈静脉1例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约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置管过程中因静脉瓣或静脉走向等原因可使置管不畅甚至导管不到位.2006年3月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1例病人置管后不适,在透视引导下成功处理误入颈静脉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珊;林彬;詹惠玲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120例乙肝病人家庭感染状况调查及分析

    乙肝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3.5亿,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人群总感染率近60%,HBsAg携带者约10%[1].HBV感染后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以至死亡.乙肝通过母婴、血液、体液和密切接触传播[2].HBV携带者不仅可以传染周围人群,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家人.此调查目的是为了探讨和了解乙肝病人的家庭感染状况,及病人对预防HBV感染方面知识的知晓程度及态度,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使乙肝病人与其家庭成员能够掌握预防HBV感染和传播的知识,以达到减少周围人群感染和发病的目的.

    作者:尹丽军;闫素英;杨玉兰 刊期: 2006年第32期

  • 浅谈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加强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把消毒灭菌工作做得更好,本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将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进行分析及改进.

    作者:沈月华 刊期: 2006年第32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