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团体心理训练对癌症病人配偶疲乏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姚大志;张全志;朱文英;刘宝翠

关键词:癌症, 配偶, 团体心理训练, 疲乏感,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癌症病人配偶疲乏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促进癌症病人配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大庆市油田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癌症病人配偶8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人文关怀和心理自我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癌症病人配偶疲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有利于降低癌症病人配偶疲乏感并可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医院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与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我院实施的13个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和培训需求情况。[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院8个科室152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对于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得分为(4.21±2.7)分,但对于13个疾病的知晓率不高。护士对常见证候要点、特色技术的培训需求较高,得分分别为3.69分±2.3分、3.47分±1.7分;护士对常见疾病施护和健康指导的需求相对较低,得分分别为2.89分±2.6分、2.86分±3.4分。[结论]临床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认知程度较高,但是对相关中医知识认知不高,需加强中医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梅花;张雅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夹层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夹层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主动脉夹层病人按科室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评价两组病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6个月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张瀚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从口腔护理技术理论思考基础护理存在的问题

    比较中国、日本、美国关于口腔护理操作理念及类型、操作前评估、操作用物、护理操作方式、操作后评价,指出目前我国基础护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作者:夏振兰;谭健群;刘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早产儿行PICC术的疼痛干预研究

    [目的]评估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的疼痛程度,比较非营养性吸吮(NNS)、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操作中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行PICC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3组,一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NNS),一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对早产儿行PICC操作前15 s、皮肤消毒、穿刺、送管、固定、操作后30 s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早产儿在PICC操作时存在中度、重度疼痛;NNS 组及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疼痛评分低于 NNS组。[结论]NNS与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早产儿行 PICC置管过程中疼痛轻,且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止痛效果更好、时间更久。

    作者:王盘妹;王金秀;丁雪晶;莫革琴;曹丽萍;瞿敏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培训对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对湖南省某县某村居民院前急救认知程度及急救知识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某县某村村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情景授课、急救技能现场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现场示范、互动练习及有奖知识竞赛等途径向当地村民宣传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结果]培训后当地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结论]急救知识培训能提高农村居民的急救知识水平。

    作者:袁江辉;曾艳;洪慧中;李娜;刘燕;刘小芳;邓周;周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家庭访视的社区高血压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方式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100例社区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包括动脉弹性相关知识、高血压的预防、合理用药、健康运动指导等内容的综合护理干预,每月家访1次,共实施6次家访。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前两组动脉弹性相关指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高血压病人健康行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和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除戒烟和戒酒2项外)其他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访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血压病人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水平,改善高血压病人的动脉弹性。

    作者:陈瑞明;焦娜娜;马祖长;张永亮;巩存涛;艾景涵;曹力;李新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皮肤浸渍护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对国内外皮肤浸渍护理的概况、临床分型以及护理措施等进行论述,探讨此类皮肤问题的佳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更好地探索适用于我国病人更为优化和系统的干预体系。

    作者:郑萍萍;陈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少数民族地区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及对策分析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106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得分为65.86分±9.21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年龄、性别、科室、职务、职称、岗位、每天分管病人数、培训频次的护理人员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科室、职务、分管病人数和培训频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护理人员更愿意使用移动护士工作站优势明显的功能板块;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色,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意愿。

    作者:贲艳丽;王琰荔;喜燕;朱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过敏原不同检测方法儿童依从性比较

    [目的]比较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与传统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两种方法中儿童的依从性,以探讨更加有效﹑依从性更好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进行过敏原检测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对照组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患儿对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方法依从性更好;两组检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方法的标本远远多于皮肤点刺方法。[结论]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更易被儿童接受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作者:吴恩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阴阳情志调护论在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阴阳情志调护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两个社区1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服药、基础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实施阴阳情志调护:以情胜情法、发泄悲郁法、乐观调畅法、移情异性法。1年后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得分。[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焦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阴阳情志调护方案可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

    作者:康华;张先庚;刘月;王红艳;毛羽佳;曹冰;廖萌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的个人数字助理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系统的个人数字助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启用和完善个人数字助理(PDA)功能:权限登录设置、信息同步化、分次实时执行医嘱、条码腕带双核查、医嘱查对、护理工作量统计功能。[结果]PDA 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方式,优化了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和提高了现有的护理管理模式,节约了护理人力及纸张资源,杜绝了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结论]在工作中仍需要临床护理工作者与信息中心不断沟通,不断完善和改进 PDA,更好地为临床护理工作服务。

    作者:周倩;苟菊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护士对ICU谵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认知调查

    [目的]了解护士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谵妄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认知情况。[方法]应用方便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上海市两所三级综合医院的 ICU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 注册护士知识得分(50.43±3.48)分,态度得分为(61.61±4.75分),行为得分为(44.76±2.77分);学历、职称及是否接受过相关内容培训是ICU护士对谵妄知识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管理者应认识到护士在早期发现 ICU谵妄中的重要作用,对护士进行预防 ICU谵妄的培训,将对 ICU谵妄的预防措施纳入管理系统,以保证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成磊;陈琴;冯升;徐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状况和应对方式,以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230例肠造口病人进行社会影响量表和医学应对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得分为(56.07±12.57)分,处于中等水平,倾向于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面对方式得分与病耻感呈负相关(P<0.05),屈服方式得分与病耻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专科护士应关注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回归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病耻感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鼓励病人积极面对,降低病耻感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促进其回归和融入社会。

    作者:吴燕;虞正红;徐建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上肢PICC穿刺外测量置管长度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的佳测量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2年11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22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PICC常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观察组采用改良“一”字法:采用外测量时从右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左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1 cm;从左上肢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对侧(即右侧)胸锁关节外侧缘加2 cm。比较两组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外测量时间、置管后病人的心脏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置管达上腔静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置管长度短、测量时间少、置管后心脏不良反应少。[结论]改良“一”字法是PICC置管至理想位置的佳测量方法。

    作者:黄秋妹;胡敏芝;李莲英;龙碧霄;梁健珍;廖晓华;文健霞;莫翠惠;梁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面朝下体位病人辅助步行车的研制与应用

    玻璃体切除手术用于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治疗,这种手术病人术后需要保持面朝下的体位状态,以依靠硅油或气体的上浮作用力支撑和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使视网膜复位和封闭裂孔。如果病人没有严格保持体位和头位,不仅不利于脱离的视网膜复位,还可能引起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一般来说,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均要求保持面朝下体位,面朝下时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每天保持该体位16 h 左右,无论坐位、俯卧位、行走,均需保持面朝下,大约持续1周~2周。正是由于病人需长时间保持面朝下姿势,造成其自理能力下降和运动受限,较多病人出现术后步态不稳现象,增加了其跌倒风险;病人一般需要在他人搀扶的情况下完成独立行走,由于长时间卧床,多数病人存在便秘现象。针对以上情况设计一种专为面朝下体位病人适用的辅助步行车。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文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方法]将400名12岁小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人。观察组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同时在家长的监督下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并对口腔健康知识及口腔卫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的龋病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简化软垢指数(DI S)、简化牙石指数(CI S)和牙龈指数(GI)等口腔卫生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CI S和 GI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对刷牙能预防牙龈疾病、甜食能导致龋坏、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病的认知率高于干预前。[结论]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儿童的口腔卫生状况,提升儿童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口腔卫生行为。

    作者:高薇;刘洪;严俊;乘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车1)

    在儿科病房为患儿进行输液操作时,部分手背静脉条件好,适合在手背穿刺的患儿像成人一样在床边完成输液,而需要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患儿,一般不在床边穿刺,因为床边光线、床的高度都不方便医护人员操作。一些儿科病房在治疗室之外另设专门输液台,供头皮静脉穿刺之用。患儿穿刺完毕后由护士或家属将液体和患儿一起送回病房,医护人员和患儿都十分麻烦,而且,患儿刚刚忍受了穿刺的痛苦,在返回病床时可能情绪烦躁,还易把穿刺针头扯掉。为方便临床护理工作,我科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多、方便移动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车。现介绍如下。

    作者:於军兰;王美蓉;皮玉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护士核心胜任力的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核心胜任力的角色互换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相关中医护理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结果]97.0%的护生认为提高了评估和干预能力;98.5%的护生认为提高了沟通能力;89.6%的护生认为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护生均认为提高了知识综合能力。[结论]基于护士核心胜任力的角色互换教学法可提高护生的核心胜任力。

    作者:刘梨;张月娟;彭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外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的研制

    [目的]制订全面的外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表,更加准确地预测术后 DVT 高危风险病人,及早做好预防。[方法]参考目前正在使用的评估表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编制,经专家评议、论证形成终评估表。[结果]术前对手术病人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科学、全面、可操作性强。

    作者:詹燕;库洪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终关怀》课程对护生自我价值感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临终关怀》课程对护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02名选修《临终关怀》课程的大学二年级护理本科生分别在开课前与课程结束后进行测量。[结果]护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分高于常模(P<0.05或P<0.01);学习《临终关怀》课程前后护生社会取向特殊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课程的开设在短期内对护生的自我价值感可产生一定影响。

    作者:姚秋丽;李艳琳;杨红;温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