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费敏;柴常运

关键词: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C 反应蛋白(CR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为脑梗死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40 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以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 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水平,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RP 水平、IMT 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RP 水平与IMT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C 反应蛋白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主要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脑梗死的发病.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罗布麻叶药理作用的研究综述

    文章从降血压作用、降血脂作用、抗抑郁作用、镇静作用、保肝作用、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等几个方面对罗布麻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格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中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应用中药治疗的72 例糖尿病门诊患者,分析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经1 个疗程治疗后,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5.83%.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方剂应用得当,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邵文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浅议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学与临床应用研究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由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成为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类型.据国内外医学机构研究表明:代谢异常和高胆固醇症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药物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疗效较为理想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仅就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学与临床应用进行研究.

    作者:蒋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心血管病的合理用药分析

    心血管病是一种典型的可以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病人常患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复杂,各脏器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本文结合我处心血管病临床药物的用药情况,分析了目前心血管病治疗中成药用药特点和趋势.

    作者:李肃茂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再手术后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再手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10 例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再手术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9 例患者痊愈出院,1 例病重自动出院.结论:加强心理护理,严格禁食及持续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支持,纠正营养不良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治愈十二指肠残端瘘并发症的护理关键.

    作者:张征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乳腺癌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临床剂量学研究

    目的:通过乳腺癌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剂量学对比研究,确定符合临床放疗要求的佳方案.方法:随机选取13 例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患者,采取CT 定位和Eclipse6.5 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进行IMRT 和3D-CRT 2 种放疗计划设计和剂量计算,研究2 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冠状动脉、心、肺等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结果:IMRT计划中临床靶区的平均剂量(Mean)、D95、D100 及CI 值均高于3D-CRT 计划,2 种计划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3D-CRT 计划比较,IMRT 计划能显著减少冠状动脉、心、肺等OARs 的受照剂量与体积,各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值均<0.05).结论:对乳腺癌放疗,调强放疗剂量分布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作者:吐尔洪阿吉·买买提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我区执业药师数量增长缓慢原因探讨

    目的:促进执业药师数量的增长.方法:通过笔者十几年药品从业的经验体会来进行多方面论述.结论:执业药师数量是可以快速增长的

    作者:何国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浅论PDCA循环理论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PDCA 循环理论在药品管理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PDCA 的管理办法基础上,对药品管理采用PDCA 循环理论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张春广;赵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谈对精神科病人的入院介绍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多数精神病人对疾病缺乏自知力,病情程度越重,自制力缺乏越明显.多数病人入院被劝说,诱导或强制而来,因而抵触情绪较大,有的病人入院后出现逃跑或自杀等现象.对新病人的入院介绍工作,可使病人在感知上形成一个较具体的第一印象,为今后的角色适应及心里护理奠定基础.良好的入院介绍可消除病人对入院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使其在住院期间处于接收治疗及护理的佳状态.

    作者:刘淑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慢性胃炎的辩证分型辅助治疗及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确诊慢性胃炎的住院患者100 例回顾性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法对慢性胃炎进行的分型治疗.结果:慢性胃炎患者经中医辨证论治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为慢性胃炎主要辩证分型,对于临床治愈慢性胃炎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牛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替比夫定联合云芝胞内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 观察口服替比夫定联合云芝胞内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38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治疗,治疗组在替比夫定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云芝胞内糖肽,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8 周时HBeAg/ 抗-HBe 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3.3%和27.8%,P<0.05).结论 替比夫定联合云芝胞内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患者HBeAg/ 抗-HBe 血清转换率.

    作者:俞净;谢纯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目的 探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治36 例锁骨中段骨折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2-18 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根据Edward 疗效评定标准:优32 例,良4 例.结论 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固定牢固,疗效满意.

    作者:戴军;王甫刚;王道刚;李敬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切割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切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 例经CT 检查明确为周围型肺肿块的患者在B 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肺组织切割.结果:32 例肺部疾病患者肿块全部在超声图像中清晰被显示,诊断成功患者为25例,成功率为78.1%.其中肺癌25 例,肺结核3 例,2 不明坏死组织2 例.32 例患者也都进行了肺病理组织切割手术治疗,治疗后均有好转,有效率为100.0%.结论:B 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组织切割是一项诊断率高、安全、及治疗好、并发症少的微创性方法,是周围型肺肿块鉴别诊治的首选方法.

    作者:关瑞宏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先兆早产69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我院产科病房于2010 年2 月至12 月的十个月的时间内,共收治疗孕妇778 人,先兆早产69 例,占总病人数比例9%,胎龄在27 周至36 周不等,年龄在15 岁致38 岁之间,其中有合并宫缩不宫缩15 例,合并规律宫缩并宫口开大1 例,习惯性流产5 例,合并低位胎盘流血3 例,合并胎膜早破3 例,合并宫内窘迫2 例,合并妊高症甲亢房颤心脏病1 例,合并妊娠高血压5 例,通过临床治疗护理新生儿成活率97%.

    作者:王泓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40 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20 例,辛伐他汀20 mg/d;安慰剂组20 例,安慰剂1 粒/d,疗程均为8周.观察降脂效果,心脑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8 周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显效12 例,有效8 例,总有效率92%,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其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郭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激素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卵巢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激素治疗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卵巢的影响.方法:32 例绝经后妇女应用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2 例未应用激素治疗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无差异,应用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卵巢形态结构特征.结果:观察组的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双侧卵巢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治疗能够延缓绝经后妇女子宫卵巢的萎缩进程,在应用激素治疗过程中,运用超声检查监测子宫卵巢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华蓉;杨素华;张正怀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1例手足口病婴幼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婴幼儿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皮肤进行重点护理,父母进行心理支持,严格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重症患者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喂养指导及出院指导.结果:经过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继发感染,精心护理,治愈11 例.结论:隔离传染源治疗过程中的皮肤护理,严密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合理喂养是保证手足口病患儿治愈的关键.

    作者:李玲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糖脉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红细胞山梨醇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脉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红细胞山梨醇含量的影响.方法:DPN 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各40 例,对照组在降血糖基础上应用甲钴胺0.5㎎,每日3 次,连用8 周;治疗组在降血糖的基础上应用糖脉康,每日3 次,每次1 包,连续治疗8 周.测定2 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山梨醇含量、血糖变化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显著高于对照组(51.7%),红细胞山梨醇水平降低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均<0.01 ),而血糖改善情况2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脉康可以改善神经组织的供血供氧,纠正神经细胞内的代谢紊乱,改善DPN 患者的症状.

    作者:陈汉礼;肖雪云;陆标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甲状腺手术麻醉方法探讨

    目的:观察三种麻醉方法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旨在寻找一种可以有效镇痛和调控神经循环功能的方法,以利临床应用.方法:60 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每组20 例.A 组应用颈丛阻滞麻醉,B 组颈丛阻滞加气管内全身麻醉,C 组气管内全身麻醉.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后及术中和B,C 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 的变化.B、C 两组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三组之间MAP、HR 变化比较:T0、T5 时点三组之间无差异显著性意义,T1、T2、T3 和T4 时点A、B 两组和C 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组内比较A、B 两组T1-4 与T0 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C 组T2 与T0比较有差异显著性意义.B,C 两组拔管即刻的MAP,HR 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意义,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及术后并发症无差异显著性意义.结论甲状腺手术麻醉可根据病变程度适当选用颈丛神经阻滞或者气管内全麻,加上合理的药物调控和镇静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颈丛联合全麻并不能减少麻醉用药和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易致高血压,心率增快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并不可取.

    作者:张先杰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中药外洗在小儿外感急诊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中药外洗在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和咳嗽急诊中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2007 年6 月至2008 年11 月收治的60 例小儿高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和物理降温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显效21 例,有效7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 中药外洗治疗简便、有效且廉及患儿家属,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波澄 刊期: 2011年第01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