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平
中药清胃汤中的柴胡、枳实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能起促进作用,白芍柔肝理脾,缓急止痛,香附行气解郁,黄连为清中焦热之主药,石菖蒲化湿理气解郁;西药西沙比利和维生素B6可增强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肠排空,使胆汁向下排泄,同时维生素B6亦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
作者:李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祛湿止痒汤内服兼外洗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兼外洗;对照组给予扑尔敏片0.35mg/(kg·d),日3次口服,再用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搽.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皮损面积明显减少.结论:中药祛湿止痒汤内服兼外洗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
作者:田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针刺疗法是指运用不同的针具,刺激机体某些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作用,以调节人体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和阴阳、通经络、凋虚实、祛邪气等功效,而且操作简单、经济、较安全,多为人们所接受,但是在临床实际过程中,如操作不当或手法不熟练,或对人体解剖不熟悉,往往会出现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不应有的异常情况.
作者:王丁;冯温;王静怡;杨翠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安普贴在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使用安普贴)和对照组(50%硫酸镁湿敷)两组,观察疼痛和红肿消退情况.结果:使用安普贴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安普贴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王秋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血栓注射液临床治疗脑梗塞、心肌梗塞、寇状动脉闭塞症、肢体动、静脉血栓1200例疗效探讨.方法: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介入及静脉点滴治疗各种血栓.结果: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临床治疗1200例各种血栓病例,治疗好转1195例,治疗好转率为99.6%;治愈1134例,治愈率为94.5% 结论:根据应用一种治疗血栓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1200例各种血栓病例,有效好转率为99.6%;治愈率为94.5%,临床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孟平安;孟晓波;孟晓玲;宋颜芳;郭津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门诊于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36例被确诊为结肠炎的病例,其中16例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和黄连素片治疗结肠炎,设为对照组.另外20例患者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愈肠汤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肠炎,设为观察组.3个疗程后进行复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16例患者治愈11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西药治疗结肠炎时加用中药即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结肠炎可明显提高结肠炎临床治愈率,而且该疗法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而用药不同,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治疗模式,具有起效快、安全无痛、快速全面、无毒副作用、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临床效果极佳.
作者:吕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1岁,以双四肢活动不利,伴双四肢水肿麻木,小便失禁,于2009年4月16日入院,四月前因四肢发麻,头晕而在当地医院治疗,以贫血治疗20天,症状好转而出院,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活动不利,逐渐出现双四肢水肿麻木,伴走路不稳,如踩棉花感,双手持物笨拙,时震颤,小便失禁,偶有情绪烦躁,记忆力减退,入院时伴有表情淡漠,嗜睡.
作者:何林丽;蔡定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胎儿在出生前羊水含氧量不够,出生后窒息、早产、低体重,核黄疸等原因,造成胎儿脑部缺血缺氧使脑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形成了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该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胎儿脑部缺血缺氧造成脑细胞损伤,因脑细胞损伤的部位各不相同,损伤的面积各不相同,损伤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目前,临床把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迟软型,供给失调型等符种不同类型.
作者:王宜欣;李彦梅;王悦;徐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封闭疗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局部感染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用0.5%碘伏消毒,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1%利多卡因溶液在导管两侧做局部点状封闭治疗.结果:对照组感染治疗有效率72%,实验组为9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疗法是治疗颈内静脉置管局部感染早期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蒋波;梁滨沈;孙秀丽;丛艳;孙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我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检测研究来分析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先进的目标研究方法,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情况来观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来了解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结果:在1000例手术患者当中,有100名患者的手术部位被感染,感染的概率约为10%;在相同危险指数的不同手术当中,结肠手术以及剖腹探查手术的感染率高,有40例患者出现了感染情况,占总感染数的40%;经过分析,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值异常、失血、切口类型、急诊类手术以及引流是手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手术越危险,切口受感染就会越严重,手术部位感染率就会越高,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助于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有很多危险因素,只有进行目标性的检测,才能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成小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探讨中药药材品种、生态环境、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金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儿童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医护人员要通过对病情严密观察,采取正确有效护理措施,使病情得到控制,提高了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李惠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肠不完全性梗阻患者的诊治情况,提高对小肠不完全性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30例经手术证实因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国内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小肠梗阻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9例.结论 对小肠病变所致不完全性梗阻,钡餐及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直接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育新;戚秀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中的运用.方法:选取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其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经过两组结果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减少.结论:通过对脑出血的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6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6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91%,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3~5.4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肿瘤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Calretinin、MC、Vimentin阳性,ER、PR、CEA、CD31、CD34、D2-40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作者:韩洁;张永生;刘西林;朱晓玲;高萍;朱晓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口咽部运动障碍是脑瘫重要的临床问题,口咽运动模式-新生儿期是原始反射支配下的运动,婴儿早期呈整体运动,幼儿期有分解的精细的口咽运动.这些变化对正常进食技能,高水平的言语构音的形成必不可少.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导致口咽部运动障碍,进而出现言语和摄食困难,影响儿童的营养、体格发育以及语言发展.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主要致残性疾病,除肢体运动障碍外,不少患儿存在口咽部运动功能受损,家长和康复工作者往往只注重肢体功能,而忽视口咽运动技能的康复.本文就脑瘫患儿口咽运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供康复工作者参考.
作者:伏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医学问题,也是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CAD)发展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80%死于心血管原因.糖尿病是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一些议建.
作者:王海容;蒋金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是根据对供试品作粉末研究所得出的一系列晶间距d及相对衍射强度与标准数据(或由标准数据得到的相应数据)比较进行物相鉴别的方法.该技术以其特异、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的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药物分析领域,科研工作者们广泛地应用这一技术.本文就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在药物分析及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进行讨论.
作者:吕永丰;练晓珊;陈清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文对过敏性紫癜的全胃肠道表现1例病历分析总结,过敏性紫癜胃肠粘膜病变一般发生于皮肤紫癜之后,也可能在紫癜出现之日,尤其是先有腹痛,肠粘膜损伤表现,才出现紫癜者.尽量早做内镜检查,提高诊断率.内镜医生提高警惕.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考察关节镜下清理及双组置管闭式冲洗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5例化脓性膝关节炎,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双组置管闭式冲洗负压引流术治疗,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及双组置管闭式冲洗负压引流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具有微创,损伤小,引流彻底,堵管率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
作者:邓刚;肖诗梁;钱锐;蔡幸健;刘振逾;曾芳俊;刘青林;罗志环;陈霞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