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两种探视模式的效果比较

崔燕;钱敏;刘艳林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重症监护病房, 模式, 效果比, intensive care unit, Different, Two, 新生儿窒息, 感染发生率, 下呼吸道, 系统发育, 黏膜感染, 高危科室, 早产儿, 胃肠道, 抵抗力, 败血症, 医院, 胎儿, 皮肤
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高危科室,一般收治早产儿、多胎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其他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由于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以胃肠道、下呼吸道和皮肤黏膜感染为主[1],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和脑炎.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口腔护理中的运用

    血管重建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组织缺损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其方法是通过缝接皮瓣和受区的血管使皮瓣由受区获得血供营养以期成活,所以皮瓣移植成功的关键是把皮瓣血管和受区的血管连接通畅,使皮瓣的营养即刻由受区供应.现将血管重建游离皮瓣移植病人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符云霞;梁筠;苏立华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新型双插头可调试微量输液器的研制与应用

    临床工作中有许多药物需要微量输液,严格控制滴速.如产前应用缩宫素引产、妊娠合并高血压静脉输注硫酸镁、心力衰竭应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小儿输液、危重病人用药等需要将少量液体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体内.如何既能定时控制药物用量,又保证药物的佳有效血药浓度,同时方便护士操作,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作者:陈秀俊;陈殿红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1例成人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的护理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病,多发于儿童,特征为肺泡毛细血管反复出血,渗出血液发生溶血,其中珠蛋白部分被吸收,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肺组织而引起反应,出血后肺泡巨噬细胞在36 h~72 h内将血红蛋白中的铁转变为含铁血黄素,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在肺内长存在4周~8周,因此IPH是持续和反复的肺泡内出血[1].

    作者:陈英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改良式人工肛袋在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式人工肛门袋在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住院的12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应用改良式人工肛袋(带有多层带孔卫生纸垫),对照组58例应用一次性粘贴肛门袋,观察两组病人肠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损伤感染发生率及每天肠造口护理时间.[结果]病人手术后肠造口开放造口2周内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损伤感染,未发生造口黏膜损伤出血,对照组有13例发生不同程度造口周围皮肤红肿感染,5例发生造口黏膜损伤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天肠造口护理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短(P<0.001).[结论]改良式人工肛袋应用于肠造口病人护理中,可有效减少肠造口并发症,减少肠造口护理时间.

    作者:朱新青;谢艳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治疗变应性鼻炎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变应性鼻炎是指在变应原作用下经免疫学机制产生的鼻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本病以鼻痒、多次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临床表现.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类型.

    作者:张萍;宋学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某二级医院130例护理不良事件与差错分析及防范对策

    不良事件是指与医疗护理相关的损伤,差错是指医疗过程中的任何错误,无论是否造成伤害[1]. 本研究分析某二级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与差错130起,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臧宝华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应用德尔菲法对中国护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中国护理硕士研究生适宜的课程设置.[方法]应用德尔菲(Delphi)法对36名专家进行函询.[结果]专业外语、科技论文写作、医用统计学、文献检索、临床流行病学、护理学发展趋势、护理研究、现代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概念分析是护理硕士课程的必修课.[结论]课程设置的研究为中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刘蕾;杨晓霞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护理用小背心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寒冷是引起病人不适的一个重要刺激源[1],重症监护室的大多数病人身体状况较差、免疫力低下,生命体征不稳定、自主活动能力受限,甚至运用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再加上频繁的翻身、治疗等护理操作,使病人的肩背部长期暴露在盖被之外,因此受凉或下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进而发生肺部感染及医院感染的几率增加.

    作者:吴继萍;田君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系统分段式健康教育对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系统分段式健康教育对乳腺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系统分段式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两组病人均在出院前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发放生活质量评价问卷,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前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实施系统分段式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辉;赵健;朱华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改良打开口腔吸痰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打开口腔吸痰法在不配合口腔吸痰病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56例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老年病病人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28例),改良组使用超声雾化含嘴打开口腔吸痰,传统组使用金属开口器、压舌板打开口腔吸痰.[结果]改良组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传统组.[结论]使用超声雾化含嘴打开口腔吸痰法对黏膜损伤较小.

    作者:龙何英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社区护理教学必须走进社区

    社区护理教学进入社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对社区护理教学进入社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阐述.

    作者:何国平;袁群;易巧云;冷晓红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颅脑火器伤救护虚拟训练软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确定颅脑火器伤救护虚拟训练软件的考核指标体系.[方法]选择国内从事颅脑创伤救护和研究工作10年以上的23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进行3轮专家咨询,确定颅脑火器伤救护虚拟训练软件的考核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考核指标的权重.[结果]构建了一个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的颅脑火器伤救护虚拟训练软件考核指标体系.[结论]科学设计研究课题、提高专家积极性、保证各步骤按计划实施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的关键.

    作者:舒勤;朱京慈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宫颈癌病人的护理

    近年来由于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年轻化的趋势明显.其治疗的方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化疗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上的静脉化疗已不再是唯一化疗方式.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清洗气管内套管的简易方法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过程中,金属内套管需每日清洗2次或3次,其清洁一直缺乏便捷、规范的操作方法.临床常用纱布穿过内套管,来回拉动以达到清洁内壁的目的.

    作者:姚彩婷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两种铺单方式用于骨科手术切口保护的效果观察

    骨科手术是无菌手术,一旦术后发生感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所以手术中的无菌管理尤其重要.由于创伤、脊柱等骨科手术需要在C型臂X线机辅助,反复定位下完成,给手术中的无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者:李静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肠绒毛高度及表面积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肠绒毛高度及表面积的影响,为益生菌用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肠吸收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于创伤后第3 天、第7 天、第14天取肠黏膜进行检测.通过IMAGE-PRO-PLUS彩色图像分析系统确定肠绒毛的高度和表面积.[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在创伤后14 d内肠绒毛高度显著下降(P<0.01).益生菌组在创伤后3 d、7 d绒毛高度比肠内营养组平均增加了12.6%(P<0.05),创伤后14 d后,肠内营养组与益生菌组肠绒毛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 d,肠内营养组和益生菌组的肠绒毛表面积较假手术组迅速降低(P<0.01);创伤后14 d肠内营养组肠绒毛面积为假手术组的76.2%(P<0.01),而益生菌组表面积达到假手术组的93.0%(P>0.05).益生菌组与肠内营养组比较,肠绒毛表面积在伤后3 d、7 d、14 d分别提高了40.0%、32.0%、21.9%(P<0.05或P<0.01).[结论]益生菌可能通过促进小肠绒毛增生加快肠黏膜的恢复,从而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小肠吸收功能.

    作者:尹华华;于晓燕;朱京慈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院内系统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阴性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内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43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抽样分为实验组(70例)和对照组(73例),实验组实施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精神科护理,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干预后12个月,实验组NOSIE总消极分降低26.84%,总积极分升高46.94%;对照组NOSIE总消极因素分降低4.91%,总积极因素分升高4.15%.实验组在干预前后PANSS阴性症状分、IPROS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PANSS阴性症状分、IPROS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病人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明显地减少病人的阴性症状和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

    作者:马贵君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20例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是肿瘤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急症之一,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在临床肿瘤护理中值得重视.通过对我科近两年来在治疗病人过程中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加深大家对其认识,以便在临床中更好的护理此类病人.

    作者:胡小春;阎冬丽;廖昆仑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睡眠限制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睡眠限制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出具有睡眠障碍的AD病人68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睡眠限制疗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干预3周、6周、12周后两组PSQ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睡眠障碍比例分别下降至14.71%和38.24%,两组睡眠障碍改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睡眠限制疗法有助于改善AD病人的睡眠障碍.

    作者:李霞;孙以琳;严垚垚;郑文 刊期: 2009年第34期

  • 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止痛泵持续定量给药在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行气管切开102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2例)采用麻醉科使用的止痛泵持续气管内滴药,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一次性注射器行气管内滴药间断湿化,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痰痂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9.61%,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5%,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5.77%;对照组痰液阻塞气管套管发生率为44.00%,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00%,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96.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止痛泵定量持续气管内滴药,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实用、省时省力的湿化方法.

    作者:崔彩萍;卢卫宁;陈小君;谭翱;谭宇敏 刊期: 2009年第3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