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预测

王金美;张瑾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 评分法,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 预后预测, myocardial infarction, 医学发展, 使用价值, 内科急症, 临床意义, 病情评估, 发病率, 病死率, 并发症, 寿命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老年人多发的内科急症,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且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我们使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法对96例老年AMI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及使用价值.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全喉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全喉切除术是喉癌晚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喉癌病人30例,其中全喉切除术18例.护理人员针对病人疾病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田蕊;王国琪;王利利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尿管外固定对神经科危重病人留置导尿的影响

    留置导尿是神经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解除尿潴留,促使昏迷、尿失禁者膀胱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诊断、治疗急危重症病人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来硅胶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内固定稳妥、不易滑出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继红;张旭媛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人文关怀理念在乳腺癌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很多学者认为乳腺癌是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在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中起作用,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也极大地影响着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陈小玉;王菊吾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应用凯时预防慢性重症肝炎并发肝肾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肝肾综合征是指严重肝脏疾病且排除原发性肾脏疾病情况下,短时间内发展成功能性肾衰竭.慢性重症肝炎极易发生多项并发症,肝肾综合征是其中之一.一旦发展为肝肾综合征,治疗护理难度很大,病死率高.因此在改善肝功能的同时,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尤为重要.近4年来,应用凯时注射液治疗慢性重症肝炎预防并发肝肾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巧娟;程菊湘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外科护理学不同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对照分析

    通过对我院临床医学系1999级、2000级400名本科护生使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对照分析,探讨适合于我院特点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素琴;张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利用上衣袖管加强脑卒中病人的手部约束

    脑卒中病人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常需留置导尿[1](临床多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但导尿管对尿道口的刺激及对尿道黏膜的压迫易引起病人不适,致使许多病人在意识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下自行拔出导尿管,造成尿道黏膜的撕裂性损伤,引起血尿、尿路感染等.二次插管又增加了尿道损伤、感染的几率,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2].

    作者:林林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远程胎儿监护临床应用的缺陷分析

    [目的]探讨远程胎儿监护仪在临床应用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租用远程监护仪回家使用的孕妇进行追踪观察和分析.[结果]远程监护诊断准确率为31%.[结论]对远程监护的孕妇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以提高监护质量.

    作者:赖绎棋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浸浴疗法治疗烧伤病人的护理

    浸浴疗法又称水疗,是将病人身体的全部或部分浸于温水或药液中一定时间,是治疗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112例烧伤病人采用浸浴疗法.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庆;郑艳;李文利;罗志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浅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在婴幼儿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

    目前,婴幼儿采集血标本多选择股静脉、颈静脉空针采血法[1].技术性强,采血难度大,而且经常出现溶血现象,影响化验.儿科护士每次晨间采血时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选择血管,特别是选择股静脉及颈静脉采血时,患儿的姿势及痛苦程度,家属难以接受,经常出现拒绝采血现象,甚至引发纠纷.为了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家属和护士的心理负担,减少纠纷发生,为婴幼儿寻找一种新的采血方法是非常必要的.2003年3月-5月我院儿科对住院的婴幼儿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法采集血标本,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荣芝;刘晓玲;高俊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常规技术操作,是完成各项治疗、抢救、诊断的前提,成功的静脉穿刺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岳纪仙;梁春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危重病人连续性血液净化合并低温的预防及护理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在国内外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普遍地得到应用,其临床疗效日益得到肯定[1].CBP安全易行,但由于它是侵入性治疗,体外循环不可避免地有低温等并发症的出现.本文针对CBP过程中致低温的原因进行预防及有效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慧;郑红梅;邓兴瑞;徐军;王惠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导乐陪伴对分娩的影响

    导乐陪伴分娩是产科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指由一名有爱心有生育经历的女性,在整个产程中对产妇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与护理.为了降低产妇分娩并发症、提高婴儿健康,我院于1999年1月开始实施导乐陪伴分娩.现介绍如下.

    作者:吉艳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毒鼠强中毒病人的抢救与护理

    毒鼠强是国家严禁使用的一种灭鼠药,对人畜有剧毒,但近年来仍有毒鼠强在市场上销售,时有人员中毒.我院于1 998年-2003年收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24例.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兰美娟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高龄初产妇的心理护理分析

    妊娠分娩是妇女的自然生理过程,分娩往往给孕妇带来极大的应激反应.尤其是高龄初产妇的心理变化更加复杂.以焦虑、恐惧、抑郁为常见,年龄越大焦虑、恐惧、抑郁的比例和程度越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妇产科工作人员不但要重视生理因素对妊娠分娩的影响,更要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他不良因素对妊娠分娩的影响.为此我们对2002年1月--2004年3月分娩的高龄初产妇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黑天梅;宋秀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改良负压引流瓶用于术后渗液引流

    持续负压吸引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后病人.术区放置引流管,通过持续吸引,吸出皮下积液、积血,防止术后感染及血肿形成.一般接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因负压小很难达到所需的负压,容易造成积液、积血,引流不彻底,影响愈合.笔者自制负压吸引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好.

    作者:潘曰梅;穆秀丽;徐洪岚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年轻护士护患沟通困难原因分析与对策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常发现年轻护士(指工作3年内护士)与病人沟通困难,从而影响健康教育的开展.本文对年轻护士护患沟通困难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年轻护士沟通能力,顺利开展健康教育.

    作者:费珍美;徐美英;焦勤;徐菊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90例,其中100例由120急救车接回并经过院前救护处理(简称救护组);另90例由家人直接送入医院急救(简称对照组).[结果]救护组好转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救护人员的应急反应水准在院前救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肖鹏妹;廖绿梅;蔡芬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进展

    介绍了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进展.详细阐述了急性期康复护理、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恢复期康复护理及物理治疗对全面康复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嘉英;李好佳;成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手术器械浸泡消毒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式医疗设备、器械应用于临床,对消毒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临床有大部分精密器械需浸泡消毒,由于其结构、形状各异,因此占用了较大空间,浪费了较多消毒液,这种大型消毒容器不易移动,不便携带,金属容器壁还易损伤器械.为此,护理人员于2002年研制了一种手术器械浸泡消毒装置,经临床使用3年,效果良好.

    作者:张亚仙;赵慧芳;王江滨 刊期: 2005年第17期

  • 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8例额眶部带状疱疹伴眼部损害病人的护理.[结果]28例病人皮肤病变均治愈,额眶部无并发症,23例痊愈,3例病人视力降低,1例病人上睑下垂.[结论]加强局部皮肤损伤处外用药物的使用,耐心细致的眼部护理,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该病的治愈极为重要.

    作者:蓝琼好;刘向阳;李宝娣;慕容列;李敏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