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区域灌注配合中药灌肠的护理

谢少华;沈翠华;赵力红;麻朋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区域灌注, 灌注配合, 中药灌肠, 护理, 治疗方法, acute pancreatitis, 灌肠治疗, 动物实验研究, 药物治疗, 肝胆外科, 临床治疗, 氟尿嘧啶, 动脉灌注, 抗生素, 急腹症, 病死率, 并发症, 善宁, 疗效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并发症多、治疗棘手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尽管对其病程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取得较大的进展,但该病的病死率仍高达20%[1-3].迄今尚缺乏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肝胆外科于1996年开展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药物治疗,SAP的动物实验研究,并于1999年开始用于临床治疗SAP病人,2000年开始RAI配合中药灌肠治疗SAP,取得良好效果[4-9].我院自2000年3月开始采用区域灌注氟尿嘧啶、善宁、抗生素及中药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止痛泵脱落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剖宫产术后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产妇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良好的术后镇痛有利于产妇术后身体的康复及乳汁分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目前,我科普遍采用硬膜外自控止痛泵(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但常因多种原因导致硬膜外止痛泵导管脱落.为了减少硬膜外止痛泵的滑脱,使其充分发挥术后镇痛效果,现将硬膜外止痛泵滑脱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章菊琴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鼻胃管两种固定方法效果观察

    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胃管移位、滑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1].我科应用绷带代替胶布固定胃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书慧;肖红云;刘敏娣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强化造影失败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分析了强化造影失败的原因,根据病人情况选择药物和静脉穿刺部位,并提出了过敏、放疗、化疗病人强化造影时的具体措施.

    作者:李金焕;刘爱玲;赵桂英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延迟就医原因分析

    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就医时间分段、就医时间分布、就医影响因素以及病人寻求救治的原因和动机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红梅;罗亮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唇腭裂患儿术后病理性语音的矫正

    唇腭裂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它不仅造成患儿容貌上的畸形,还造成语音功能上的残缺,致使患儿产生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1].因此,纠正语音障碍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状况,对近两年来在我院行唇腭裂修复手术后患儿的语音治疗做一分析.

    作者:徐枫兰;许准;陈娟;孙雪梅;谭思源;陈亚明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多功能病人衣的制作

    大手术后病人常需卧床3 d~5 d,甚至更长,由于术后出汗多,病人衣更换频繁.为了方便穿脱,临床上将传统病人衣倒穿,在背上扣上纽扣,平卧位时纽扣压在身下,给病人带来不适,时间长了还会导致压疮.为满足卧床病人的舒适需求,根据临床护理实践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病人衣,不仅方便更换,同时便于医疗和护理操作.现介绍如下.

    作者:薛丽娟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与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关系的探讨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呼吸衰竭仍是目前AOPP的首要死亡原因.作者对近年收治的56例AOPP呼吸衰竭病人进行了动态全血胆碱酯酶(ChE)活力监测,以探讨AOPP呼吸与全血ChE的关系.

    作者:常振芹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时间护理对降低脑出血病人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应激性溃疡是病情严重及预后不良的标志,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1].为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病率,我院神经外科对收治的56例脑出血病人实施时间护理,并与52例常规护理组进行对比观察.

    作者:付燕荣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浓茶液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用浓茶液行口腔护理方法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1方法刷牙后取茶液少许,开水冲泡,冷却后含用或用其漱口,让浓茶液在口腔内保留时间尽可能延长,每日可多次漱口.口腔溃疡或咽喉炎严重者可取干茶叶少许放入口中,溢渗出的苦味茶液在口腔中保留一段时间,再将茶渣弃去,效果更佳.治疗期间免吃零食,禁食辛辣、粗糙、油煎食品,多食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

    作者:施新珠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自护理论在剖宫产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奥伦(Orem)的自护理论强调,自护是个人为维持生命和健康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1].我科把自护理论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王毅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护理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师资建设探讨

    实施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护理人才是我国护理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热点.在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特别是全英语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师资队伍的素质、教材的选用、学生的英语基础等,其中关键的是师资队伍[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系自2001年开办了护理专业本科全英语教学试点班,自2003年开始护理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我院作为护理专业全英语教学的一个承办单位,在师资培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义兰;陈先华;王桂兰;李守国;赵光红;任海蓉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微波热凝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黏液性或黏脓性鼻涕,若肥大的下鼻甲后端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现耳鸣及听力减退[1].由于经常用口呼吸和鼻涕的长期刺激,易产生慢性咽炎、喉炎、头痛、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常常不理想.近年来,我们用微波热凝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易操作、时间短、痛苦少、术后不易复发等特点.我科从2003年1月-2004年1月共施行82例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韦爱群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其大优点就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套管针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静脉炎,其发生率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影响为明显的因素就是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套管针留置多长时间为佳,目前尚无统一规定.作者试图通过临床观察,对此进行探讨.

    作者:姜丽;张炜;热依拉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浅议护理劳动价值

    目前护理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呼吁全社会应当给予护士更多的理解与尊重,使护理人员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作者:陈宁;洪晴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肌肉注射车的研制

    在临床工作中,有专用的口服药车、静脉输液车,却没有专用的肌肉注射车.晨间护理后,责任护士各自把所管病人的肌肉注射针抽好后和注射卡一起放到注射盘内,端着去为病人注射.在走动过程中,注射器很容易滚动,常和所对应的注射卡移位.如果稍有疏忽,查对不认真,即可发生注射错误,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为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我们研制了专用的肌肉注射车.现介绍如下.

    作者:邢玉梅;隋丽红;田志红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护理资料归档与管理

    为了使护理资料能进一步清晰化和规范化,我们采取及时准确归档、合理分卷管理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作者:田梓蓉;赵美燕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1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坏死合并自发性脾破裂病人的护理

    对1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坏死合并自发性脾破裂病人的抢救、观察与护理进行了总结,为胰腺炎病人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闫桂環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集体音乐操在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体音乐操在乳腺癌病人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6例乳腺癌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给予系统的、规范的集体音乐操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随意的锻炼,于术前及术后4周测量两组病人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肩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集体音乐操可减轻患侧上肢水肿,促进了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彩芹;张爱玲;伦丽芳;吴清时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常见的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措施.临床资料表明,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随着接受ICD治疗病人的逐步增多,病人的心理障碍日益受到关注.本调查意在探讨ICD植入术病人心理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尽快接受和适应ICD的治疗,提高ICD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晓涛;张珠凤 刊期: 2005年第26期

  • 巧用OTTO高压灭菌标签

    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打包后需将OTTO化学指示标签贴于包外,再行消毒灭菌.撕下OTTO贴在病历上时不易完整取下,费时费力,同时OTTO贴在贮槽启闭处,取下也费时,给清洗带来不便.从2004年4月开始我科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叶;王芳 刊期: 2005年第2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