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生活中的致癌因素及预防对策

郝素华;张爱莲

关键词:生活, 致癌因素, 恶性肿瘤死亡率, 结直肠癌, 食管癌, 新发病例, 肺癌, 城市居民, 胃癌, 公共卫生问题, 肝癌, 恶性肿瘤死因, 主要死因, 死亡病例, 世纪, 人类健康, 农村, 流行情况, 居民死因, 疾病
摘要: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是当今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20世纪,世界各国许多常见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但其中个别癌种,如宫颈癌和食管癌等,在部分国家和人群中有所下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数据表明:2008年全世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 266万例,发病率占前3位的分别为肺癌(23.0%)、乳腺癌(20.1%)和结直肠癌(17.3%);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大约756万例,前3位的主要死因分别是肺癌(19.4%)、胃癌(10.3%)和肝癌(10.0%).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会有1 000万人口死于恶性肿瘤,有1 50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同时带瘤生存者会达到3 000万例.目前我国的癌症流行情况也不容乐观,2001年,我国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35.59/10万,农村为105.36/10万,恶性肿瘤位列城市居民死因的首位.城市居民前5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而农村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因此,21世纪恶性肿瘤仍将是人类主要疾病之一.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对4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临床症状得到满意控制,4例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其中1例死亡.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周到的护理措施,尤其对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预防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翠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PET在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是一种可以测定生物体内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的分布与浓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作为功能显像的重要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心脏和神经疾病等学科研究中.微PET(Micro-PET或Small animal-PET)是特别用于动物模型的PET检测和扫描技术.微PET的用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显像,即显示生物体内的代谢、灌注或细胞增殖等;另一个是分子显像,即活体内的生物过程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特征的显示和测定.微PET技术具有无创、重复、可定量等特点,为多种学科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微PET及其分子显像的原理及其在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卓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Ⅲ期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国内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7%~15.5%[1].为探讨Ⅲ期食管癌接受根治性放疗患者的远期疗效,对1974年-2000年阳城县Ⅲ期食管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 309例患者进行随访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974年-2000年Ⅲ期食管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者1 309例,其中男816例,女493例,年龄28~81岁.分型:髓质型1 030例,蕈伞型10例,溃疡型25例,缩窄型16例,腔内型7例,未分型221例.分段:上段309例,中段723例,下段277例.病变长度:3 cm以内14例,3~5 cm120例,5~7 cm462例,7~9 cm 436例,9 cm以上277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检查诊断,病理检查756例:鳞癌743例,腺癌8例,鳞腺癌5例.

    作者:张国斌;刘宽荣;许天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快速鉴定侵袭性真菌的发展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器官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社会老龄化、抗生素的滥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骨髓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侵入性治疗手段的不断增多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已成为住院患者感染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准确且快速地鉴定侵袭性真菌对降低住院患者感染及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随法;王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蜡疗在肢体功能受限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蜡疗在肢体康复受限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HWL型电脑恒温蜡疗仪,将医用石蜡(熔点为56℃)从固态熔化为液态,再做成大小不一的蜡饼包裹在患处,利用加热溶解后的石蜡作为蓄热的介体,对损伤的肢体进行物理治疗.结果:肢体局部受到石蜡的热效应后,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使血流加快,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从而起到促进肿胀消退、组织修复、缓解关节痉挛、减轻肢体疼痛、增加组织弹性、软化瘢痕等作用.结论:蜡疗作为康复科基础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在骨折内外固定后、退行性膝关节病、腱鞘炎、皮下硬结等肢体功能受限患者的功能康复中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刘翠萍;杨东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结肠造口皮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结肠造口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结肠造口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后外涂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结肠造口皮炎具有起效快、疗程短、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力红;张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闭合性结肠损伤2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闭合性结肠损伤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降低闭合性结肠损伤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0例闭合性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特点、诊断方法和一、二期手术治疗结肠损伤的临床价值及其并发症.结果:一期手术14例,二期手术6例,其中吻合口瘘1例,死亡1例.结论:闭合性结肠损伤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及时是关键,在严格掌握一期手术禁忌证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一期手术,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减少结肠损伤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频和低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低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高、低频探头进 行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低频超声检出急性阑尾炎78例,符合率为79.6%;高频超声检出急性阑尾炎80例,符合率为81.6%;二者检出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高、低频超声联合应用检出急性阑尾炎93例,符合率为94.9%,显著高于单纯低频或高频超声检查(P<0.05).结论: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对脾破裂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脾破裂的二维图像特点,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提高脾破裂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39例患者脾的形态结构,包膜连续性,脾实质回声增强、减低及其血流特征,并对手术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9例均以外伤后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而入院.腹腔内探及液性无回声区者33例.脾失去正常轮廓,边缘模糊不清,内回声杂乱1例.包膜连续性中断30例.脾增大但轮廓清楚,实质回声不均匀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6例.结论:通过分析脾的图像结构,及时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周福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0283例儿科门诊患者就诊原因调查

    目的:分析晋煤集团总医院门诊儿童就诊原因,为进一步做好儿童疾病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2010年2月-2011年2月门诊患儿资料,收集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等基本信息.结果:共收集10 283例门诊就诊患儿,其中男5 307例,女4 976例.疾病构成中列于前三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特别重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

    作者:安同凤;朱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GA)复合硬膜外阻滞(EA)用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组Ⅰ为单纯全麻(GA)组,组Ⅱ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CEGA)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60 min(T1),90 min(T2)和120 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以及麻醉完全苏醒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Ⅰ相比,组Ⅱ患者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Ⅱ患者麻醉完全苏醒所需时间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A相比,CEGA用于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和肌松药用量减少,麻醉苏醒时间缩短.

    作者:高云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食管癌放疗患者配合氨磷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氨磷汀对食管癌放疗患者食管黏膜的保护作用及保证安全用药的护理.方法:氨磷汀400 mg加生理盐水50 mL,放疗前30 min静脉滴注,15 min滴完,观察患者情况.结果:32例中出现轻微恶心7例,一过性血压下降8例,头晕1例,16例经休息后症状缓解.结论:氨磷汀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只要通过积极预防性处理与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支持,大部分不良反应都可通过临床上的积极干预得以控制;氨磷汀对于放射性食管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任跃君;刘金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救治成活率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72例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和整体护理.结果:72例患者中,治愈63例,好转5例,转院3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87.5%.结论: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重视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魏玉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药物不良反应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减轻患者痛苦,增加舒适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在内窥视流产吸引系统直视下,应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972例患者行无痛人流术.采取加强术前手术知识教育、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处理和舒适护理、电话随访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无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生.麻醉药物不良反应12例,其中神经系统异常出现角弓 反张1例;短暂呼吸暂停5例;苏醒延迟4例;尿潴留2例.药物不良反应经积极有效处理患者均痊愈,无任何后遗症.结论:加强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

    作者:晏爱云;曾凡群;陈育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关于调强放疗对前列腺癌患者临床价值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技术(IMRT)在前列腺癌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34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射加内分泌治疗,观察急、慢性放射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及3,5年生存率.结果:急、慢性期直肠、膀胱放射反应发生率较低,所有患者3,5年总生存率为85.29%和79.41%,无生化失败生存率为70.59%和61.76%.结论:前列腺癌患者接受IMRT放疗加内分泌治疗后,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率,且放疗毒副作用可接受.

    作者:李小武;范立;韩晓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颌骨骨折4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微型钛夹板在颌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46例颌骨骨折选用不同形状微型钛夹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46例均为一期愈合,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及面部形态均恢复良好.结论:微型钛夹板在颌骨骨折中,坚强内固定明显优于传统钢板、钢丝内固定及牙弓夹板固定.

    作者:陆进明;范博文;朱昌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体会

    胫骨远端骨折临床上很常见,大部分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的同时均伴有局部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较为严重的肿胀,出现张力性水疱,且涉及踝关节的功能,治疗骨折的同时要重视对软组织的保护,还要兼顾早期关节的功能锻炼.2004年1月-2008年8月运用胫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32例,女3例;年龄22~77岁;左22例,右11例,双侧1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摔伤8例,砸伤6例,高空坠落伤1例即双侧;开放骨折12例,闭合骨折2 3例;采用《骨科内固定》第3版分型,A1型20例,A2型10例,A3型5例.

    作者:张青勇;刘彦峰;邱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药制剂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院并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儿童7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9例)用中药制剂(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口服益生菌(培菲康)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病毒唑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2.79±1.25)d,对照组平均疗程(3.56±1.7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制剂联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对病毒唑注射液等传统抗病毒治疗能显著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爱菊;应小明;叶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认知障碍与卒中后抑郁相互关系研究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心境,发生率占急性卒中患者的30%以上[1].它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也严重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甚至会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目前PS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是在脑卒中基础上,多因素介导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2].其病程及预后与抑郁的严重程度、脑损伤程度、脑损伤部位及认知功能障碍等有关.目前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学因素与PSD之间关系,本文则从认知与PSD之间相关性来进行阐述.卒中后抑郁,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分册第4版(简称DSM-Ⅳ)将其归类为器质性心境障碍抑郁型,是指由于卒中导致的以抑郁为特征或伴有重性抑郁样发作的心境障碍,也可以表现为躁狂或混合样特征.其同抑郁的核心症状相似,表现为心情低落、快感缺失及动力下降.

    作者:王晶;胡风云;李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孕产妇分娩期护理及防止职业暴露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产妇住院分娩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职业暴露情况,总结分娩过程中的护理经验,预防职业暴露.方法:选取2011年8月住院分娩的1例HIV阳性产妇,对其分娩过程中护理措施及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顺利,母婴安全,无职业暴露发生.结论:掌握特殊感染分娩的预防知识,做好分娩前后各种准备,具有熟练的业务技术,做到医护配合默契,才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许俊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