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胃大部切除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刘强

关键词:胃大部分切除术, 小切口, 传统切口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胃大部切除患者68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和麻醉方法 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腹正中切口,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排气时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胃大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CT下椎间孔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神经阻滞术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根性坐骨神经痛,具有穿刺准确、药物集中、疗效确切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金海波;徐银华;周发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0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105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认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器械管理.结果 105例患者中,除3例经腹腔镜探查胆囊周围严重粘连中转开腹,其余10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体位摆放、完善的术中配合以及合理的腔镜器械的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祁荷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三萜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三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本文对其近十几年来的药理研究做了简单的综述.就溶血、抗癌、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等方面做了综述.

    作者:刘江亭;蒋海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的现状、进展及临床评价

    就目前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的状况及进展给予介绍、评价,用以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赵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是人体血浆中广泛存在重要载脂蛋白之一,具有与脂质和受体结合的功能,在脂质代谢、维持胆固醇平衡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参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生长过程及其损伤后修复.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町能与Alzheimer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脊髓损伤有者密切的关联性.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ApoE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阐述ApoE基因多态性的作用,对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学春;汪青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和护理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社区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将健康教育和护理后效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和护理后糖尿病患者能做到科学饮食、正确运动、合珲用药和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和护理,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华洪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寻常型天疱疮合并重症感染一例

    寻常型天疱疮合并重症一例,本例患者天疱疮发展迅速,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差,应用一次免疫抑制剂后出现明显肝功异常无法再次应用,同时出现MRSA感染的菌血症及肺部感染定植感染,予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静点抗炎,予人血丙种球蛋白静点9天,使天疱疮和感染同时得到控制,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赵薇;高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实施心理干预,预防儿童肥胖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预防儿童肥胖的措施,观察心理干预在预防儿童肥胖防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当地两所幼儿园肥胖儿童84名.在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程度、性别、年龄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实行相同的常规矫治,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的矫治时间内,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5.23%,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矫治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增加预防肥胖的有效率.

    作者:丛树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探讨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对颈动脉进行分析;随机抽取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86.7%,对照组12例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0.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密切相关,超声检测对临床预防脑梗塞及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高小萌;邱顺平;商建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儿偏头痛87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小儿偏头痛临床特点、发病原因以及治疗转归的分析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8~2010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偏头痛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转归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7例头颅MRI或头颅CT均正常.脑电图结果 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表现以弥漫性慢波为主.TCD结果 显示31例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血液速度增快.予以非药物治疗或配合药物治疗,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结论 儿童与成人相比,其临床特点为: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TCD、脑电图和影像学等检查;非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颅内血管张力改变,药物西比林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郭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刺合并解郁汤治疗抑郁症68例统计分析

    目的 观察针刺合并解郁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运用针刺治疗和中药内服解郁汤治疗抑郁症68倒.结果 总有效91.2%.结论 本方法 对抑郁症运用内外和治的方法,解郁化痰活血,改善抑郁状态.

    作者:张好平;林佳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27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及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7例经显微镜下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病例分析.结果:经鼻蝶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该术式可以成为垂体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毛宏杰;郑贵超;张玉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硬膜外术后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泌乳观察

    观察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非镇痛对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足月妊娠剖宫产孕妇10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结果,镇痛组,镇痛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镇痛组术后24h开始例数,产后24h哺乳5~8次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肠排气早、进食早,有利于产妇乳汁分泌.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可靠,降底产妇术后的应激反应,消除疼痛对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不良反应.解除了产妇术后的焦虑、紧张情绪,促进早开奶,有利于母乳喂养.

    作者:王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胆碱酯酶与临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关系

    在临床工作中,胆碱酯酶常作为有机磷中毒病情判断的重要指标,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胆碱酯酶值与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1].

    作者:许泽峰;乔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痰热清联合头孢吡肟、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头孢吡肟及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单独应用抗感染、抗病毒治疗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程与转轨.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表面大蛋白(IHBs)和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LHBs对CHB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2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患者,为124例表面抗原(HBsAg)阳性至少6个月的CHB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HB血清标志物和UIBs,同时检测HBV-DNA.结果:在慢性非活动性乙型肝炎(IH)诊断中,LHBs和HBV-DN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而在CAH中,LHBs比HBV-DNA具有更高诊断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HB)血清标志物中,LHBs的阳性率均比HBV-DNA高,说明LHBs对诊断CHB均有较高的敏感性.HBsAg(+)HBeAg(+)H:BoAb(+)、HBsAg(+)HbeAb(+)HBcAb(+)和HB8Ag(+)HBeAg(+)组间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与LHBs对诊断HBsAg(+)HBcAb(+)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LHBs可以作为辅助诊断CHB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作者:潘俊泉;俞俊瑛;江佩兰;吴雪芬;吴群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总结6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早发现,早期治疗对患儿获得一个良好的髋关节功能,降低残疾程度非常重要,做好心理护理,维持有效的牵引,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预防不良反应;术后有效的病情观察,肢体合理的摆放,做好髋人字石膏的护理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早日恢复的关键.在患儿的围手术期间,更加需要医护人员、家长及患儿互相配合,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共同完成.通过围术期的护理,68例患儿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彬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胫骨下端骨折的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治疗的48例胫骨下端Pilon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中,优33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胫骨下端骨折患者在复位固定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保证关节活动度,促进治疗效果.

    作者:周仁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3月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克氏针治疗,B组采用微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参照TAF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克氏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8例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应用CBP治疗48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4例(70.8%)治愈,肾功能恢复正常,6例(12.5%)转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需长期血透治疗,8例死于原发病.结论:CBP治疗重症ARF患者疗效肯定,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卢东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