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探讨

高小萌;邱顺平;商建立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表现, 脑梗塞
摘要: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对颈动脉进行分析;随机抽取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86.7%,对照组12例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0.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密切相关,超声检测对临床预防脑梗塞及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相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对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浅谈分析.方法:对2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在16~40岁,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4例患者根据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4例,良8例,中2例,差0例.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有效的减少了感染的几率,有利于软组织的修复,减少肌腱的挛缩与关节粘连等优点.

    作者:白庆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牵引、推拿、超短波、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康复治疗52例患者基本治愈、显效4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结论: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元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双导丝技术在置入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导丝技术在置入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中的操作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35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利用双导丝技术置人支架38个.结果 35例均成功置人支架共38个,术后二小时即可进流食,1,2,3月后随访均能进普食,生活质量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导丝技术在置人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梗阻中,有效安全,如运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

    作者:张成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美皮康用于烧伤患者PICC置管术后的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美皮康用于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预防的效果.方法:将252例Pl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2例,对照组130例.实验组从置管当日开始使用美皮康对照组从置管当日使用3M透明敷贴,观察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122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静脉炎,对照组130例患者有16例发生静脉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皮康在预防静脉炎方面有明显的效果,PICC置管时首选贵要静脉可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作者:张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施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疗效.方法:对我科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方剂施治,配合推拿按摩、针灸疗法.结果:痊愈123例,显效3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4.5%.讨论: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安全、经济,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娟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护理矛盾的产生原因及预防

    目的:护理工作中正确掌握和巧妙应用交流与沟通技术,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与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结果:有效的缓解护患矛盾的产生.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就能避免和减少护患矛盾的产生.

    作者:董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浆置换在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在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应用方法 2006~2010收治4例重型过敏性紫癜进行分析结果 4例置换11次(全血浆置换)疗效满意结论 血浆置换可用于重型过敏性紫癜

    作者:舒友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效果应用.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139例患者,,对照组69例,采用机械通气方法 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PaO2、PaC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后PaO2、PacO2虽有改善,但不明显(P>0.01).结论 机械通气与纳洛酮联合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卫良;张晓燕;刘锡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炙甘草汤的药理实验研究

    浅谈炙甘草汤的药理实验研究

    作者:郝春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运用经方治疗外感病经验总结(之五)

    本文作者临床应用经方治疗胃热津伤气逆证、热厥(白虎汤证),脾约证(火麻仁丸证),疗效显著,现将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与广大同仁交流.

    作者:郑振芳;郑英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婴幼儿秋季腹泻护理

    秋天,气温仍然偏高,加之秋雨偏多,湿度较大,是婴幼儿腹泻发病高峰时间,又称秋季腹泻.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起病急,多为轮状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感冒症状,发病当天就腹泻.大便像米汤或蛋花样.常出现脱水、水电介质紊乱症状.现将我护理秋季婴幼儿秋季腹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姚亚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对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科住院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息者共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对两组之间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两组之间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住院天数之间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但是其并不能代替开腹手术.

    作者:丁德华;刘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肠腹宁颗粒及其主要成分总皂苷镇痛与止泻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肠腹宁颗粒及其主要成分总皂苷镇痛与止泻的药理作用.方法:以肠腹宁颗粒高、中、低剂量(高剂量组为13.5 g·kg<'-1>,中剂量组为6.75 g·kg<'-1>,低剂组为3.375 g·kg<'-1>)、总皂苷组为0.45 g·kg<'-1>,灌胃给药,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采用肠推进法观察其止泻作用.结果:不同剂量肠腹宁颗粒均有镇痛与止泻作用.结论:肠腹宁颗粒有较好的镇痛、止泻作用,为肠腹宁颗粒治疗小儿腹泻、对慢性结肠炎有独特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赖岳晓;刘佩沂;王嵩;田素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综合手术治疗环形混合痔356例临床总结

    目的:探讨环形混合痔的手术方法,适应症的选择及结果.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356例环形混合痔的手术治疗的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根据环形混合痔不同情况采用外剥内扎注射术加内括约肌侧切术、分段环形缝合术、直肠黏膜瘢痕固定术等手术方式治疗.随访2年以上术后无复发,无肛门功能异常.结论:以外剥内扎注射术为主综合手术方式是根治环形混合痔安全、有效、可行、经济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征;李文峰;赵义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围术期的护理

    总结68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早发现,早期治疗对患儿获得一个良好的髋关节功能,降低残疾程度非常重要,做好心理护理,维持有效的牵引,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预防不良反应;术后有效的病情观察,肢体合理的摆放,做好髋人字石膏的护理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早日恢复的关键.在患儿的围手术期间,更加需要医护人员、家长及患儿互相配合,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共同完成.通过围术期的护理,68例患儿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彬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幼少女阴道炎

    幼少女外阴阴道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这是由于幼少女生殖解剖及生理特点决定的.新生儿时,由于受母体及胎盘雌激素的影响,大阴唇肥厚,圆润,阴道上皮较厚,上皮内富含糖元,阴道PH值低,约为4-4.5,新生儿出生数小时后,阴道内即可检测到细菌,此时优势菌群为乳杆菌,出生后2-3周,雌激素水平下降,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作者:吴正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聚丙烯输液瓶装注射液瓶塞启封后是否消毒的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中聚丙烯输液瓶装注射液瓶塞启封后不加注药液不消毒的可行性.方法 取不消毒的为观察组,常规消毒的为对照组,将两组材料置于细菌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分别放置1.3.5min,对瓶塞做细菌采样,然后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的细菌计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丙烯输液瓶装注射液瓶塞启封后不加注药液不需要消毒.

    作者:姜美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校09级护理专业2个班,班级人数均为109人,随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以传统教学方法 授课,实验班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授课.结果:采用教考分离,对照班平均分65分,合格率67%,优秀率10%,实验班平均分68分,合格率81%,优秀率19%.结论:采用健康教育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能提高护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护生外科护理学的学习成绩.

    作者:顾莉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临床护士血标本采集差错的分析与对策

    临床护士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常容易发生各种错误,既有患者的原因,也有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这包括止血带压扎时间不当、标签填写或粘贴错误、选错采血管、抗凝剂比例错误、采血操作不规范、不注意无菌操作等.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态度和蔼亲切,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注意询问患者饮食服药情况.及时送检血标本,利用条形码系统减少标签填写的差错.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标本检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邓泽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胺碘酮组、倍他乐克组.对比四组患者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牛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率较维拉帕米组,胺碘酮组高(P<0.05);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与倍他乐克组转复时间少于胺碘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四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和倍他乐克均能有效、安全地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