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护理矛盾的产生原因及预防

董苏

关键词:护士, 患者, 矛盾, 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护理工作中正确掌握和巧妙应用交流与沟通技术,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与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结果:有效的缓解护患矛盾的产生.结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就能避免和减少护患矛盾的产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诊治进展分析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现状,探讨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的诊治模式,为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9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就诊随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其中200例患者的档案,并对患者进行采访询问.结果: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82%;对疾病的认知较低,相关危险因素认知率不足50%,卒中等并发症的知晓率不足30%;95%以上采用药物药物控制血压;90%患者能够定期到医院复诊.结论:社区门诊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但是在尚有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非药物治疗手段运用不到位,与患者的沟通力度不够以致于大部分患者对病情认知不足.

    作者:曾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阴道彩色超声对异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超声对异位妊娠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D9年7月-2011年2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103例,回顾件分析其经阴道彩超检杏结果 ;将影像检查结果 与病理诊断结果 对照,根据检查结果 选择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患者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88例,其中壶腹部妊娠65例,峡部妊娠17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6例.本组病例手术结果 符合率达96.7%.行全身药物保守治疗共29例,均成功治愈.结论:经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技术图像显示清晰,操作简单,对异位妊娠的检出率高,且定位较准确,对病变的进展程度也可作出相应的评价.

    作者:严光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行介人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75例急性心梗患者行心脏介入治疗.结果 72例行支架植入术,死亡1例.3例行微导管急诊溶栓.结论 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是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刁新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公共卫生需求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公共卫生需求的关系.方法:将大庆市红岗区、让胡路区两个社区3524名40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790人,女性1734人,详细填写调查问卷表.调查内容:居民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生活方式(饮酒、吸烟、运动)、慢性病时间、患慢性病后诊治情况,根据需要测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B超、胸透等相应榆查,一个人患多种慢性病分别进行统计,不能提供慢性病病史或近两年体检报告者,做相应榆查以确定慢性病有无,对不能自行填写的居民,由医护人员代替填写.冠心病、脑血管病、脂肪肝、慢阻肺、恶性肿瘤的确诊需有三级医院的病历、检查报告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健康体检报告;慢性肠胃病的确诊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资料或病人自述慢性腹痛、腹泻超过半年以上;其它新诊断的慢性病诊断标准为: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肥胖诊断标准为BMI≥28,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为TC≥6.22mmol/L,TG≥2.26mmol/L;吸烟(几乎每天都吸,连续半年以上)、饮酒(几乎每周都饮,连续半年以上)、运动(几乎每天都有意识的运动30分钟以上).结果:调查表明经济收入高、文化程度高、在职员工对健康问题知晓率较高,在油田大企业工作的员工98.5%都能知道自己所患的慢性病,其中31%能坚持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指导、治疗,43%不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指导治疗,26%根本不到医疗机构接受任何指导与治疗.在离退休人员中70.1%知道自己所患的慢性病,其中60%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指导与治疗,35.5%不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指导与治疗,4.5%根本不去医疗机构接受指导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在40-60岁间患病率较高,慢性胃肠疾病、恶性肿瘤在40岁以上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七种疾病人群中大多家庭人均收入均较高,并且大多有不良的生活方式,说明经济水平、不良牛活习惯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有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社区卫生防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全社会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和社区医疗机构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有效控制患病率,降低并发症,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叶东海;李波;刘艳芬;范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双导丝技术在置入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导丝技术在置入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中的操作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35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利用双导丝技术置人支架38个.结果 35例均成功置人支架共38个,术后二小时即可进流食,1,2,3月后随访均能进普食,生活质量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导丝技术在置人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梗阻中,有效安全,如运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

    作者:张成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相结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对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浅谈分析.方法:对24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在16~40岁,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24例患者根据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4例,良8例,中2例,差0例.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有效的减少了感染的几率,有利于软组织的修复,减少肌腱的挛缩与关节粘连等优点.

    作者:白庆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1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采用米氮平治疗,30~45m/d,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14项)评定疗效,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41例患者治愈12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0例和无效4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米氮平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104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心可舒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服用西药消心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照组,P<0.05.结论: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较采用心可舒片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兴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治疗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治疗.方法:对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析,进行中医症候分型,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 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45例属于肝肾气阴两虚证,占34.6%,77例属于脾肾气阳两虚证,占59.2%,8例属于气血阴阳俱虚证,占6.2%.结论:脾肾气阳两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和病机特征,气血阴阳俱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终发展方向.

    作者:王晓敏;马登斌;王素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分析及处理

    吩噻嗪类药物是由两个苯环、与一个含硫和氮原子的主环联结的三环结构化合物.吩噻嗪类药物对许多精神病有良好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但是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与多种中枢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副作用也很多.本文对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分析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作者:孔红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妇科腹腔内出血368例临床分析

    腹腔内出血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治疗,可危及生命.内出血的原因多而复杂,将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所诊治的368例腹腔内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诊治分析,以便提高诊治和鉴别诊断的水平[1].

    作者:张新梅;王燕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反复洗胃联合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35例分析

    目的:提高急性重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反复洗胃联合血液灌流(HP)抢救35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结果.结果:治愈33例,死亡2例,治愈宰为94.2%.结论:反复洗胃联合早期血液灌流,可提高急性重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慧斌;唐海燕;刘冰梅;刘立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欠费

    医疗欠费不仅是医院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医疗机构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律性的同时,要倡导医患沟通,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共建医患关系的和谐氛围,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同时,也让社会正确了解和看待医疗机构,从而避免或减少医疗欠费.

    作者:周静;罗大刚;王少华;金家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儿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行小儿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手术54例,其中腔镜手术28例(腔镜组),并与传统手术26例(普通组)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肠管排气时间、术后恢复进食的时间、切口感染率、止痛剂使用率、疝复发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小儿腔镜组与普通组比较,腔镜组切口感染、需抗炎治疗时间、术后开始下床时间、术后肠管排气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阴囊水肿情况均优于普通组(P<0.05或<0.01).住院费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优于传统手术.

    作者:谭卓宏;成李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和护理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社区的15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将健康教育和护理后效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和护理后糖尿病患者能做到科学饮食、正确运动、合珲用药和定期复查,病情稳定.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和护理,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华洪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酚妥拉明与呋塞米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合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和呋塞米联合治疗.7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效.治疗前后测定左室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每搏输出量(SV)和每分钟心排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评定临床疗效,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LVEF、LVFS、SV以及CO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联合呋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宗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19例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全程动态观察下对19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子宫内膜消融术.患者年龄40~55岁,术前均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及官腔诊刮,排除子宫颈以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子宫小于70天妊娠大小.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8min,无一例子宫穿孔、感染及官腔粘连,治愈率84.21%,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血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微创,疗效满意,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李秀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刺疗法治疗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

    目的:通过针刺治疗与常规卡马西平治疗疗效对比,观察针刺疗法治疗血瘀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止痛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针刺治疗与常规卡马西平治疗疗效对比.结果:临床研究表明,两组在VAS疼痛改善程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当(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解除或缓解疼痛,其止痛效果与西药卡马西平的疗效相当,

    作者:赵鹏男;周海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乳腺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采取切除辅以整形外科手术的方法 进行治疗,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局切组48例,占40%.局加腋组61例,占50.83%,全乳切除11例,占9.17%;其中局加腋组比例高;切口的选择中,乳晕弧形切口30例,占25%,放射状切口25,占20.83%,逗号形横切口46例,占38.33%,横切口19例,占15.83%;98例切口甲级愈合,占81.67%;肩关节活动情况:良好76例,一般22例;所有病例均无植皮,无术后上肢水肿,无局部复发.结论:乳腺肿瘤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切除的彻底度,切口的选择及术后放疗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金正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麻醉的风险基础因素与防范

    在20世纪50年代,麻醉导致的死亡曾被列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当时统计的以麻醉为主要死亡原因的发生率为1/2 680,麻醉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的发生率为1/1560.麻醉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麻醉风险有多大、影响麻醉风险的因素进行思考,以期找到有效的防范措施.

    作者:边秀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