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及心律失常指标均有明显减少旭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及动态心电图指标改善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彭颖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一般认为脑外伤后术中脑膨出是急性脑肿胀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提出后,通过对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观察,发现这种急性脑膨出一部分是由远隔部位的迟发性血肿引起.本文就近10年来原发血肿清除术中出现迟发性血肿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崔国天;吴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2例患者嗣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和全身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使乳腺癌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手术和化疗、放疗等,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赵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痰热清联合头孢吡肟、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头孢吡肟及利巴韦林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单独应用抗感染、抗病毒治疗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程与转轨.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急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彬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观察.方法:选我院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排除其它因素,两组在病情等级状态、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平均住院日期等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7分的患者,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一般性的护理,治疗组进行中医护理干预主要是对其进行情志、中药治疗、按摩治疗、针灸治疗等.结果:结果 表明患者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进过9周后的治疗结果 看患者有明显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中医进行性相关的的治疗,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碧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在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应用方法 2006~2010收治4例重型过敏性紫癜进行分析结果 4例置换11次(全血浆置换)疗效满意结论 血浆置换可用于重型过敏性紫癜
作者:舒友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与克氏针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3月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克氏针治疗,B组采用微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参照TAF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克氏针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网织红细胞(Ret)计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是诊断及判断贫血类血液病疗效的重要参数.在流式细胞仪还未普及的今天,多数基层医院长期以来网织红细胞计数多采用缩小视野的目测法,操作费工费时,受到红细胞分布不均匀、观察受限制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准确度差.目前,使用或报导的Ret窥视盘有正方形、扇形等,但在使用中仍然受到红细胞分布不均匀等因素造成计数结果 的误差较大.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采用了正三角形网织红细胞计数窥盘,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因其星三角形.可以进行任意旋转,三个小正三角形始终里三角对称,从而大大缩小了红细胞计数的误差,经试用效果非常满意.
作者:刘艳;张伟;吴凤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笔者利用针灸对复视和自汗的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作者:戴启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对庄河市2000-2008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 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按照中国<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对庄河地区200-2008年间的孕产妇妇死亡报告卡、社会调查、报表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庄河地区8年的孕产妇死亡率基本呈下降趋势,2006年有所回升.羊水栓塞呈上升趋势,位居榜首;其次为产科出血.死于产后占63.64%,死亡地点在乡镇卫生院比例高,占%.结论:继续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前,产时、产后保健,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绿色通道畅通等措施,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李桂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学检验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其运用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科学技术对患者的血液等各种体液标本予以检验,主要以发展检验技术并提高检验质量为重点,完成对患者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以及预后等目标.医学检验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可见检验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临床科室的工作质量,因此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科室的相互对话与沟通在目前而言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作者:冯迎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所以一切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都是以这个为目的 的.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优势和目前医院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进行阐释,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改进医院数字图书馆服务建设的町行性建议,供同行参考.
作者:史嘉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冠心病发病率较高,表现特征各不相同,而且病情变化快,死亡率和猝死率较高,常使冠心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文章主要探讨了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作者:孙景超;徐南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 很多,而内服中药是一个简单有效安全的主要方法.对于直径在1.0cm以下的结石疗效卓著,直径在1.0cm以上的结石,先碎石,再服用中药,可增强疗效,而且服用中药,结石复发率大大降低.
作者:曲洪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以防止胃食管反流病的漏诊.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非典型症状容易误诊的胃食管反流病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中以食管以外刺激症状中,以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出5例,以慢性咳嗽、咽痛为临床表现16例;反复肺部感染2例.结论:认真分析引起疾病的病因,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步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原因及对策,提高心内科患者护理质量.方法:对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655例心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结果:通过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低限度,减少或避免老年患者无安全问题发生.结论:针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马文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胫骨下端骨折的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治疗的48例胫骨下端Pilon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中,优33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胫骨下端骨折患者在复位固定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保证关节活动度,促进治疗效果.
作者:周仁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双导丝技术在置入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中的操作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3年3月至2010年6月35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利用双导丝技术置人支架38个.结果 35例均成功置人支架共38个,术后二小时即可进流食,1,2,3月后随访均能进普食,生活质量提高,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双导丝技术在置人支架治疗胃十二指肠梗阻中,有效安全,如运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
作者:张成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护士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常容易发生各种错误,既有患者的原因,也有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这包括止血带压扎时间不当、标签填写或粘贴错误、选错采血管、抗凝剂比例错误、采血操作不规范、不注意无菌操作等.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态度和蔼亲切,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注意询问患者饮食服药情况.及时送检血标本,利用条形码系统减少标签填写的差错.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标本检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邓泽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的多发病,在我国亦成上升趋势,如何更早、更准确的发现和诊断前列腺癌,对该病的治疗和患者的预后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陈帝昂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