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荣华
目的:分析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方法:以实际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的患者对中医药的看法,多角度分析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其中从中医药的药食同源、中医药的保健功效、中医药医治未发病及中医药可以避免滥用药现象四个方面来阐释其作用.结果:使中医药更好的融入社区卫生保健工作中.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部分,我们要力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经济,便利,可以防患于未然等优点,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更加完善.
作者:苏永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84例乳腺癌组织和4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在乳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在乳腺癌组织中呈过阳性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EGFR在乳腺癌发生、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许万松;张志强;卢正嘉;赵明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阐明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急性颈椎闻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18例急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获得了满意疗效.结论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易行,对颈髓和神经根的减压彻底.
作者:庞志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胺碘酮组、倍他乐克组.对比四组患者转复率、转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牛率.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率较维拉帕米组,胺碘酮组高(P<0.05);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与倍他乐克组转复时间少于胺碘酮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四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胺碘酮和倍他乐克均能有效、安全地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双孔法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对癌性腹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11年3月共为22例癌性腹痛患者行双孔法胸腔镜内脏神经切断术,其中12例为胰腺癌患者(其中原发胰腺癌6例,术后复发6例)4例为胆管癌术后复发患者,2例为原发肝癌患者,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余2例为邻近器官肿瘤.结果 手术前病人疼痛平均为(9.45±0.53)分沭后平均为(1.59±0.95汾,差异明显(P<0.01).患者术前均需服用止痛药物止痛,病人术后住院期间全部无需止痛药物.出院后随访无疼痛再发.术后除出现轻度腹胀外,未出现腹泻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生活自信心增加、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双孔法胸腔镜内脏大小神经切断治疗癌性腹痛,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陈艾江;张柯;张跃升;王雁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婴幼儿腹泻为要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热,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常因外界或内在的环境变化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营养不良、佝偻病、异常体质也是引起腹泻的因素.喂食过多、过早添加大量脂肪类、淀粉类食物以及突然改变食物的性质或未经辅助食品过渡而骤然断奶,均可引起腹泻.气候突变、过冷、过热都易诱发腹泻.
作者:刘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奇正消痛贴膏外敷配合浅针嗣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奇正消痛贴膏外敷配合浅针围刺;对照组采用针灸深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结论 奇正消痛贴膏外敷配合浅针围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与单独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及对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动态测定血浆CRP、ET和NO浓度.结果 奥扎格雷钠和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显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CRP、ET及NO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7天、14天与对照组比较CRP、ET及NO明显改变(P<0.05、P<0.01).结论 从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指标提示奥扎格雷钠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窦雪琳;邢红霞;乔燕燕;李长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外科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为急腹症的外科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98例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外科处理,并分析不同年龄患者间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急腹症患者腹痛比例低于中青年组患者,但是便血,WBC升高比例,胃癌,结肠癌比例高于中青年组患者.结论:外科处理应根据年龄的差异对急腹症患者诊断和治疗有所偏重.
作者:舒剑;罗勇;吴仲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以防止胃食管反流病的漏诊.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非典型症状容易误诊的胃食管反流病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中以食管以外刺激症状中,以哮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出5例,以慢性咳嗽、咽痛为临床表现16例;反复肺部感染2例.结论:认真分析引起疾病的病因,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步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在化脓性骨髓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讨论提高化脓性骨髓炎治愈率的方法.方法:选取82例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施行切开引流、置管冲洗引流术,术后持续抗感染,限制患肢的行动,特别是做好置管冲洗引流的继续护理,保持通畅的冲洗引流,正确指导患者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锻炼.结果:8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3~5周,随访3个月、6个月、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置管持续冲洗引流可充分引出骨髓腔内坏死组织,缓解中毒症状,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化脓性骨髓炎临床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作者:王勇;张学水;郑巧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临床护士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常容易发生各种错误,既有患者的原因,也有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这包括止血带压扎时间不当、标签填写或粘贴错误、选错采血管、抗凝剂比例错误、采血操作不规范、不注意无菌操作等.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态度和蔼亲切,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注意询问患者饮食服药情况.及时送检血标本,利用条形码系统减少标签填写的差错.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标本检验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邓泽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随机抽取我国31个省的3~12岁的儿童血清共1234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儿童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 城市、农村的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94.3%、63.8%,两者呈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儿童,P<0.05.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农村儿童,P<0.05.结论 我国儿童乙肝HBsAg阳性率较1992年显著下降,且城市效果显著优于农村.
作者:闫秀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对69例住院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disease,SDHV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多伴发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针对发病群体的特殊性,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心里疏导,建立良好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对疾病的转归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崔瑛;安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104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心可舒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同时服用西药消心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照组,P<0.05.结论: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气虚血瘀型较采用心可舒片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兴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公共卫生需求的关系.方法:将大庆市红岗区、让胡路区两个社区3524名40岁以上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790人,女性1734人,详细填写调查问卷表.调查内容:居民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生活方式(饮酒、吸烟、运动)、慢性病时间、患慢性病后诊治情况,根据需要测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B超、胸透等相应榆查,一个人患多种慢性病分别进行统计,不能提供慢性病病史或近两年体检报告者,做相应榆查以确定慢性病有无,对不能自行填写的居民,由医护人员代替填写.冠心病、脑血管病、脂肪肝、慢阻肺、恶性肿瘤的确诊需有三级医院的病历、检查报告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健康体检报告;慢性肠胃病的确诊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资料或病人自述慢性腹痛、腹泻超过半年以上;其它新诊断的慢性病诊断标准为: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肥胖诊断标准为BMI≥28,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为TC≥6.22mmol/L,TG≥2.26mmol/L;吸烟(几乎每天都吸,连续半年以上)、饮酒(几乎每周都饮,连续半年以上)、运动(几乎每天都有意识的运动30分钟以上).结果:调查表明经济收入高、文化程度高、在职员工对健康问题知晓率较高,在油田大企业工作的员工98.5%都能知道自己所患的慢性病,其中31%能坚持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指导、治疗,43%不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指导治疗,26%根本不到医疗机构接受任何指导与治疗.在离退休人员中70.1%知道自己所患的慢性病,其中60%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指导与治疗,35.5%不定期到医疗机构接受指导与治疗,4.5%根本不去医疗机构接受指导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在40-60岁间患病率较高,慢性胃肠疾病、恶性肿瘤在40岁以上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肥胖、高脂血症、脂肪肝七种疾病人群中大多家庭人均收入均较高,并且大多有不良的生活方式,说明经济水平、不良牛活习惯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有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社区卫生防治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通过全社会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和社区医疗机构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有效控制患病率,降低并发症,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作者:叶东海;李波;刘艳芬;范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早期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胆瘘及胆总管损伤.住院时间9~19d,平均9.5±2.5 d.手术并发症: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均临床痊愈;结论 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路长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对颈动脉进行分析;随机抽取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颈动脉有不同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86.7%,对照组12例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0.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密切相关,超声检测对临床预防脑梗塞及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高小萌;邱顺平;商建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2例患者及时进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并予抗真菌、抗结核、脱水、支持及对症治疗2个月.结果 5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无明显后遗症.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需及早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银春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前列腺癌是西方国家的多发病,在我国亦成上升趋势,如何更早、更准确的发现和诊断前列腺癌,对该病的治疗和患者的预后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陈帝昂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