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房肿块的超声检查附81例报告

鲁德萍;黄建凯;孙伟晋

关键词:乳房肿块, 二维超声, 病理
摘要:1999年3月~2003年10月,我们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了二维超声检查,对81例具有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的患者进行分析,以评价二维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夹层技术治疗楔状缺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夹层技术在楔状缺损治疗中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将312名患者,674颗患牙,按随机化原则分成甲、乙2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乙组(夹层技术)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甲组(单纯可见光固化).结论:夹层技术治疗楔状缺损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士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川贝枇杷含片中西贝碱的含量

    目的:研究川贝枇杷含片中西贝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西贝碱在0.26μg~1.6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回收率为95.60%,RSD为1.60%.结论: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本制剂的测定和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宋卫中;刘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剂量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剂量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发病1周内脑梗死分治疗组30例川芎嗪240mg静滴,15d为1疗程;对照组20例川芎嗪120mg静滴,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能缩小梗死体积,未见出血等副作用.

    作者:王辉;张愿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尖锐湿疣的综合性治疗

    尖锐湿疣好发于生殖器及肛周,在临床治疗及控制复发上存在一定难度.我们采用高频电刀电灼结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尖锐湿疣取得了较好疗效[1],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TRAIL、Survivin mRNA表达与胃癌凋亡发生的相关关系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Survivin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7例胃腺癌及对应的正常胃粘膜中TRAIL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同时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结果:①TRAIL mRNA在正常胃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②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为1.85+0.66.③TRAIL mRNA阳性组与阴性组、Survivin mRNA阳性组与阴性中凋亡指数分别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④TRAIL mRNA和Survivin mRNA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⑤TRAIL mRNA和Survivin mRNA与胃癌组织中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部位、大体分型、侵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关系(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P<0.05).结论:TRAIL和Survivin在胃癌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RAIL可诱导凋亡,Survivin则抑制凋亡发生.

    作者:僧靖静;张云汉;高冬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鲎法检测奥硝唑注射液内毒素的增强抑制实验

    目的:通过对鲎试剂的灵敏度试验,确定鲎法检测奥硝唑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用鲎法对其细菌内毒素进行检测.结果:奥硝唑注射液对鲎试剂凝集没有增强抑制作用,可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1的鲎试剂检测样品的细菌内毒素.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可用于检测奥硝唑注射液的内毒素.

    作者:黄继海;崔玉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FLAIR和FSE序列在早期脑梗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FLAIR序列和FSE序列T1WI、T2WI在早期脑梗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早期脑梗塞患者,其中超急性期(<6h)4例,急性期(6h~72h)36例.每一例患者均先后进行FSE序列T1WI、T2WI和FLAIR扫描,对FLAIR序列上的异常信号与FSE序列T1WI、T2WI上的异常信号作对比分析.结果:4例超急性期患者,FLAIR序列显示2例异常信号,FSE序列无1例发现异常信号.36例急性期脑梗死,FLAIR发现34例,FSE序列发现32例.FLAIR序列对脑梗死病灶的显示比T1WI和T2WI更清晰.结论:FLAIR序列诊断早期脑梗死优于FSE序列T1WI、T2WI,特别对检出脑皮层和脑室旁病灶更佳.

    作者:吕涵青;程敬亮;张勇;杨运俊;任翠萍;张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环扎法包皮环切80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环扎法行包皮环切的体会.方法:采用环扎法去除包皮专用器械行包皮环扎术80例.结果:72例患者7d~14d自然脱环,8例14d未脱环,采用人工取环.结论:正确运用环扎器,可减少传统手术造成的较大痛苦,尽可能的减少血肿等并发症.

    作者:韩新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度硬肿症26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重度硬肿症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在治疗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改善病情,缩短病程[1].本文将重度硬肿症26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翠玲;李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黄芪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增强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探讨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PS后,观察其对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及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APS能促进巨噬细胞NO合成,并能显著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APS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作用,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理之一.

    作者:姚金凤;王志新;张晓勇;张瑞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校教职工糖尿病病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分析高校教职工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年河南大学近3000名在职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血糖患者239人,占被检人数的7.96%,且发病原因与心理因素、工作环境、饮食习惯、年龄等密切相关.结论:应加强高校教职工糖尿病的预防工作.

    作者:渠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奥扎格雷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与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给予200g/L甘露醇、尼莫地平、维生素E、肠溶阿司匹林)基础上,奥扎格雷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54±10)岁,给奥扎格雷80mg,静脉滴注,1d2次,10d;降纤酶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52±10)岁,给降纤酶10U,静脉滴注,1d1次,3d,后给降纤酶5U,静脉滴注,1d2次,3d~4d.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奥扎格雷、降纤酶2组有效率分别为95.4%、95.2%.经F检验,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2组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相似.

    作者:温永梅;张新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兔全脑梗死的质子磁共振波谱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兔全脑梗死的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改变,探讨全脑梗死后脑内代谢物Naa、Cr、Cho和Lac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立即断头,然后将兔头用不透气的塑料薄膜紧密包裹,并用37°C水垫包裹、棉被保温.采用Marconi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小关节表面线圈,分别在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5h、1h、2h、4h、6h、8h、12h和24h进行MRS检查.结果:全脑梗死后24h内Cho含量无明显变化.Lac在斩首后0.5h内迅速达到高峰,但0.5h~24h在高水平保持相对稳定.Naa和Cr含量于全脑梗死后呈线性持续下降.结论:1H-MRS能无创性地检测在体全脑梗死后脑代谢物的改变.

    作者:张勇;程敬亮;张敏;杨运俊;杜兴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胰岛素配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配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35例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正规胰岛素16u,连续静脉滴注14d,观察入院时血糖,治疗期间血糖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期间血糖较入院时血糖低,差异极显著(P<0.01) ,但在正常范围.治疗前后CSS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配合使用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较正常偏低水平,有助于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作者:李桃英;乔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兔早期脑梗死肌酸含量和表观扩散系数值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兔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早期脑内肌酸含量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实验组 12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分别在模型建立前和建立后0.5h、1h、2h、4h、6h、8h、12h和24h进行DWI和1H-MRS检查.结果:兔MCAO后0.5h ADC值开始下降,随时间延长,ADC值迅速下降,至8h左右降至低点,随后,ADC值略有回升但仍低于正常.Cr在MCAO后24h内趋向于持续下降.梗死后8h内,Cr含量与ADC值之间明显相关.结论:脑梗死后8h内,Cr含量与ADC值下降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均为缺血所致的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作者:张勇;程敬亮;杨运俊;邓军;任翠萍;张焱;赵艺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颈椎前路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04年1月~2004年7月,我科行椎间盘切除术或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颈椎2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毋慧娟;魏晓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理.方法:取健康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A组(假性手术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药物治疗组)3组.采用活体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制成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组,不同时期再灌注后应用川芎嗪(8mg/kg),动物血压,肠含水量,肠Evans Blue含量,血液中总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变化.结果:川芎嗪可显著降低家兔肠含水量,改善肠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结论:川芎嗪可增强细胞抗自由基能力和钙拮抗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其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悦;单季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直立倾斜实验在儿科晕厥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为研究直立倾斜实验在儿科晕厥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晕厥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血管抑制型9例,混合型6例;心脏抑制型2例.其中基础试验阳性为10例,倾斜加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7例.结论:直立倾斜试验简单、安全、无创,可较好地、客观地对儿科晕厥患儿进行诊断.

    作者:盖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苦参素组用苦参素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1d 1次,疗程6mon;拉米夫定组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1d 1次,疗程6mon,联合组苦参素和拉米夫定同时应用.结果:联合组肝功复常率与苦参素组相近(P>0.05),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HBVDNA阴转率联合组76.7%与拉米夫定组70.0%相近(P>0.05),高于苦参素组28.3%(P<0.01);HBeAg阴转率联合组43.3%高于苦参素组25.0%(P<0.05)及拉米夫定组11.7%(P<0.01).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协同作用,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徐庆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兔早期缺血性脑梗死后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含量和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兔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脑内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含量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与光镜、电镜下梗死脑组织相应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组 8只,病理学检查组8只.2组动物均经眶电凝阻断大脑中动脉(MCA),并分别在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5h、1h、2h、4h、6h、8h、12h和24h进行MRS和HE染色光镜和铅铀染色电镜检查. 结果:MCAO后0.5h Naa即开始下降,随后6h内,Naa在此较低水平保持相对稳定;MCAO后6h,Naa再次明显下降.光镜下MCAO后2h神经元核固缩,6h细胞核固缩呈不规则形,神经元数目开始减少,12h部分神经元细胞核消失,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24h神经元坏死,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电镜下MCAO后2h线粒体肿胀、嵴消失,6h神经元细胞质高度水肿,12h神经元围围明显水肿,24h神经元细胞膜和核膜崩解.结论:脑梗死急性期Naa下降可客观真实地反映存活神经元的数量或神经元密度.

    作者:张勇;程敬亮;杨运俊;邓军;任翠萍;张焱;赵艺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