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笑霞;王立新;张学武;孙凤艳;卢伟伟;张淑敏;戴士林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显著特点之一是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凋亡细胞清除障碍而导致自身抗原暴露、积聚,进而被自身反应性免疫活性细胞识别有关.凋亡细胞的清除可能由具有吞噬功能的单核巨噬细胞完成.
作者:王吉波;谢荣爱;李华;梁宏达;辛苗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儿童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与其他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探究两者在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上的不同之处.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所有HPS患儿共36例,分为MAS组13例,其他HPS 23例.运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两者在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上的差异.结果 MAS患儿年龄明显大于其他HPS患儿[(7.7±1.3)岁和(2.6±0.5)岁,t=3.899,P=0.004];而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上MAS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69%和13%,P=0.001)、循环系统受累(23%和9%,P=0.047)及泌尿系统受累(38%和9%,P=0.033)更为常见且临床症状更为严重.在实验宅检查上,MAS患儿血清铁蛋白的增高、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动态变化更为明显,其中铁蛋白增高[(9703±9819) μg/L和(4569μ1396) μg/L,t:2.854,P=0.015]、ESR动态变化[(53±32)mm/1 h和(20±14)mm/1 h,t=2.708,P=0.020].结论 MAS与其他HPS在发病年龄、病因、各系统的累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一些实验室检查变化及治疗方法上有所差别.
作者:郑玉灿;钱小青;李娟;张雅媛;俞海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及其mRNA在正常小鼠皮肤和硬皮病小鼠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博来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模型,从皮肤和肺组织病理及胶原含量2个方丽来验证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核心蛋白多糖及其mRNA在硬皮病小鼠及正常小鼠皮肤中的表达.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模型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皮肤和肺组织病理、皮肤胶原含量的比较,确定硬皮病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免疫组织化学示:核心蛋门多糖mRNA在对照组没有显著的阳性表达变化;RT-PCR示:核心蛋白多糖在空白对照组小鼠皮肤中呈阳性高表达(0.60±0.15),而在模型组小鼠呈现表达下调[(0.26±0.03),P<0.05].结论 核心蛋向多糖及其mRNA在硬皮病小鼠中呈低表达;推测这种低表达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与TGF-β2在硬皮病小鼠中高表达,中和或消耗核心蛋白多糖有关.
作者:李海涛;杨蓉娅;樊昕;王文岭;祝贺;王聪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16岁,体质量50 kg.反复双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4个月,伴低热.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C反应蛋白(CRP)112 m一/L,骶髂关节CT示双侧Ⅰ级改变.无眼炎,无长期慢性腹泻史,无银屑病皮疹及家族史.
作者:李英楠;李洋;张凤山;于海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989年,英国的Brennan等开展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在该实验中,他们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组织培养物产生的细胞因子进行了阻断,结果发现,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阻断后,可下调白细胞介素(IL)-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6和IL-8,以及其他所有被检测的促炎细胞因子、半数以上的趋化因子和其他多种活性分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miR-155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SFs)中的表达,探讨miR-155对RASFs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留取RA患者及骨关节炎(OA)患者各9份膝关节置换术后滑膜组织,分离培养滑膜成纤维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①提取总RNA,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iR-155在RASFs和OASFs中固有性表达水平.②Lipo2000脂质体分别转染化学合成的miR-155类似物,miR-155抑制剂及无关序列小RNA对照.③转染48 h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12SA)检测细胞上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的分泌;通过3H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细胞侵袭试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通过RT-PCR法检测miR-155下游靶标IKBKE的mRNA表达水平.2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①RA患者SFs中miR-155的表达明显高于OA组[分别为(1.79±1.94)和(0.11±0.17),P<0.05];②miR-155可抑制RASFs分泌MMP-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③RASFs过表达miR-155后IKBKE的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RASFs miR-155的表达上调,可能与滑膜局部的炎症环境相关;miR-155抑制RASFs增殖和降低侵袭能力可能是RASFs分泌MMP-3减少的原因之一,miR-155抑制RASFs分泌MMP-3可能与miR-1.55下调靶标IKBKE mRNA表达水平相关.
作者:于萍;龙丽;王世瑶;李茹;张晓萍;刘燕鹰;崔刘福;栗占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骨关节炎(OA)患者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以及NOS抑制剂改善OA代谢的途径.方法 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无菌条件下,取15例重度OA需行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关节软骨,置入体外培养系统.应用随机数目表法分为:①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②L-N6-亚氨乙基-赖氨酸(L-NIL)组:加入NOS抑制剂L-NIL干预.培养72 h后,通过检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来观察软骨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和NOS的活性;应用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检测OA患者软骨中MMPs(MMP-1,MMP-2,MMP-3,MMP-9,MMP-13)表达量的变化.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作均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对照组软骨培养72 h后,在其上清液中可检测到高浓度NO[(216±47)μmol/L]和高活性的NOS[(5.7±1.3)U/ml],L-NIL组NO释放量[(55±20)μmol/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NOS活性[(1.7±0.7)U/m1]显著降低(P均<0.01).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显示对照组OA软骨中MMPs[(MMP-1 (10.8±5.4)ng/ml,MMP-2 (9.2±3.3)ng/ml,MMP-3(11.6±4.2)ng/ml,MMP-9(1.27±1.07)ng/ml,MMP-13(3.6±1.3)ng/ml)的表达异常,而L-NIL组OA软骨中MMPs表达量明显被抑制[分别为(3.6±1.8)ng/ml,(2.3±1.2)ng/ml,(3.6±1.4)ng/ml,(0.65±0.21)ng/ml,(1.8±0.5)ng/ml,P均<0.05].结论 Luminex液相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表明NOS 抑制剂通过减少NO的过度释放和降低NOS活性,进而抑制MMPs的过度表达来改善OA软骨的代谢.
作者:孙炜;刘安庆;江建明;王吉兴;金大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联合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对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响.方法 纳入58例RA患者,病程6个月至12年,采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随机号,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10 mg,每日2次,甲氨蝶呤15 mg,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DFPP治疗3~4次,每次问隔7~14 d.随访至6个月.通过右腕关节MRI平扫加增强观察基线和治疗1、6个月时滑膜炎、关节腔积液及骨髓水肿的变化,应用RA磁共振评分标准(RAMRIS)判断对MRI滑膜炎的影响.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治疗组6个月时滑膜、血管翳、骨髓水肿计分分别为(1.4±1.6)、(0.13±0.35)、(5±4),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9±1.3)、(2.76±0.43)、(16±12),P均<0.01];治疗组30例(100%)关节腔积液均消失,对照组无一例消失(P<0.01).治疗组达到MRI滑膜炎完伞缓解(滑膜、血管翳见强化,关节腔无积液)+疾病活动指数(DAS)28缓解标准的为16例(53%),对照组无一例达到此标准(P<0.01).1个月时治疗组DAS28、健康评估问卷(HAQ)分别由(7.5±1.0)、(2.23±0.58)下降至(3.5±1.2)、(0.5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影像滑膜、血管翳、关节腔积液、骨髓水肿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FPP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重度活动性RA MRI滑膜炎症有明显缓解作用.MRI对疾病活动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可作为必要的手段之一.
作者:于笑霞;王立新;张学武;孙凤艳;卢伟伟;张淑敏;戴士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独及与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L-1Ra)和(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共同转染人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后对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独编码人bFGF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或多重组合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单层培养的人OA软骨细胞.6 d后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目的 基因表达和糖胺聚糖(GAG)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软骨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基质的合成.免疫印迹法检测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及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各基因转染后,细胞上清液日的基因表达与OA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 ). bFGF单独转染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增加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P<0.05).与bFGF单独转染相比,联合IL-1Ra和(或)IGF-1共同转染后,可降低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6.1±1.6)%、(19.4±1.0)%、(18.4±1.1)%、(13.9±1.8)%,P<0.05],进一步增加了软骨基质的生物合成(P<0.05).同时,抑制了MMP-3的表达,增加了TIMP-1的表达.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bFGF转染入OA软骨细胞可促进细胞增殖,增加基质的合成.与IL-1Ra和IGF-1共转染后可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加基质合成;同时,抑制了基质的降解.
作者:陈彪;陈廖斌;秦俊;Jaques Magdalou;汪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长期慢性咽炎与无症状风湿活动引起风湿性心脏病的关系,了解无症状风湿活动引起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渐进性病程.方法 自1986年开始,从体检者中选取有半年以卜慢性咽炎病史者1126例,从中筛选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在400-500 U/ml,无明确风湿热病史和临床表现者319例随访观察,男性158例,女性161例,年龄14~35岁,平均29.4岁.至本次统计时间,失访6例,收集到313例随访资料,男性155例,女性158例,年龄35~55岁,平均49.6岁.随访期间每年检测1次ASO、肌酸激酶同T酶(CK-MB)、超声心动图.因各种类型心脏瓣膜病变的例数较少,只能列表;发生瓣膜病变者与未发生瓣膜病变者之间ASO和CK-MB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①313例中9例在随访第4年内患典型风湿热.29例于随访第1,2或第3年后ASO持续低于400 U/ml者,在此后的随访中有1例检出二尖瓣增厚.②275例ASO长期在400~500 U/ml,且CK-MB长期在正常高限者,随访第5、10、15、20年时分别有9,42、65、78例发生瓣膜病变.③有瓣膜病变者.趋近于上限的CK-MB明显高于无瓣膜病变者(P<0.05).但AS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O,CK-MB持续在正常高限的长期慢性咽炎患者中,部分患者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长期存在无症状风湿活动,并可由此导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作者:董果雄;张社华;李进;李雪萍;张泉三;张宪明;陈厚侠;朱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抗原驱动、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以多关节损伤和各种关节外炎症表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高致残性,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深入探讨RA发病机制将对提高RA治疗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王凯;李晓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检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分析其与早期R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病程<1年的早期RA患者100例,骨关节炎(OA)患者4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70名.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的IL-33水平,并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RA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IL-33水平为(282±871)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38)pg/ml,P(0.01)和OA患者[(8±35)pg/ml,P<0.01].血清IL-33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隐性类风湿因子IgG(HRF-IgG)、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2,0.277,0.213,0.302,P<0.01或P<0.05). IL-33阳性组患者的RF阳性率、HRF-IgG阳性率、抗CCP抗体阳性率、抗MCV抗体阳性率(86%、31%、86%、94%)较IL-33阴性组患者(54%、11%、42%、72%)显著升高(P均<0.05). 结论 IL-33在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与多种自身抗体(包括RF、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HRF-IgG)显著相关,可能是RA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作者:黄鹤卿;穆荣;刘霞;王世瑶;李忆农;栗占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办,陕西医学会承办的第15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于2010年5月12日至14日在西安市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790篇,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700余人参加了本次年会.
作者:王国春;张奉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依那西普每周1次皮下注射50 mg对接受甲氨蝶呤(MTX)治疗的中国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由2部分组成:12周双盲治疗阶段和12周安全性开放研究阶段.双盲期间的随机通过临床操作随机化(CORE)系统完成.在双盲阶段,RA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依那西普50mg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每周1次皮下注射给药,同时坚持一定剂量MTX给药.完成双盲治疗的RA患者在开放治疗中均接受每周1次依那西普50 mg和MTX给药.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 20为主要终点疗效指标.次要终点疗效指标包括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价、晨僵持续时间、疼痛目视模拟测试表(VAS)、健康评估问卷(HAQ)、C反应蛋白(CRP)值、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并且比较2组的安全性结果.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主要终点疗效指标第12周ACR 20应答情况及其他次要终点疗效指标进行分析.使用协方差方法分析连续终点相对于基线的变化.结果 双盲治疗期间修正的意向性治疗人群(Mitt)共有156例患者,其中依那西普+MTX组77例.安慰剂+MTX组79例,149例患者完成双盲阶段的治疗.治疗4周时,依那西普+MTX组ACR 20有效率为39%(30/77),安慰剂+MTX组为16%(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时,依那西普+MTX组ACR 20有效率为62%(48/77),安慰剂+MTX组为23%(1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疗效指标包括医生和患者总体评价、晨僵持续时间、疼痛VAS、HAQ、CRP、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等均从第4周开始,在依那西普+MTX组明显优于安慰剂+MTX组(P<0.01).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安慰剂治疗活动性RA相比.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RA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依那西普50 mg+MTX每周1次给药治疗中国成年活动性RA患者24周,耐受性良好.
作者:陈盛;陈顺乐;黄烽;黄建林;栗占国;吴东海;朱平;潘云峰;陈适;马丽;冷南;杨尊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由于本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且临床常需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控制疾病,故患者的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均低下,而导致细胞免疫受损的疾病都是结核病的高危险因素.
作者:高惠英;张文;赵岩;曾小峰;张奉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症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然而,在RA治疗方面,风湿科医生经常面临一些困惑,比如:何时开始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确定患者调整用药的治疗窗口?
作者:张卓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45岁.因发热、右下腹痛5年于2009年10月19日收住院.2004年8月始间断出现发热、右下腹痛,当地医院考虑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中见肠系膜上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术后病理为肠系膜出血及坏死明显,局部有炎性反应,以脂肪坏死为主,部分血管有血栓形成.
作者:张国华;吴庆军;曾小峰;张立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与高龄、肥胖和创伤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的进行性、致残性疾病.以前认为OA的病珲改变是关节软骨破坏,而近年来认识到,在OA的进展过程中,除了软骨以外,滑膜、骨质及关节囊均出出相应的病变,因而目前认为OA是一种全关节疾病.
作者:杨勐航;戴生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表达的变化.方法 30例经甲氨蝶呤(MTX)治疗至少3个月病情仍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按3:1:1比例由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分配方案分为A、B、C 3组,A组接受为期14周的英夫利西单抗(3 mg/kg)治疗;B组接受为期6周的英夫利两单抗(3 mg/kg)治疗;C组接受为期14周的安慰剂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口服原剂量的MTX.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平均荧光强度水平(MFI)变化,并观察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 ①治疗前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 MFI为(101±25),健康志愿者为(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RA患者外周血CD147 MFI与病情活动指标DAS28(r=0.471,P=0.000)、红细胞沉降率(ESR)(r=0.371,P=0.000)、C反应蛋IQ(CRP)(r=0.249.P=0.010)、晨僵持续时间(r=279,P=0.010)呈正相关.②3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 MFI均有下降,第18周与基线相比,A组平均改变差值(-26.9±21.7)、B组平均改变差值(-35.4±15.5)与C组平均改变差值(-10.0±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CD147表达增高;与单用MTX相比,英夫利西单抗联合MTX治疗CD147 MFI表达下降更明显.
作者:谢宝钊;黄建林;巫世瑶;曹双燕;魏秋静;古洁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41岁.主因双下肢乏力3年,加重4 d,于2009年3月入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于2006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曾于当地查血清钾(K+)降低(具体不详),口服补钾后症状有所缓解,未再系统诊治,逐渐双下肢乏力加重,站立困难.
作者:邵德宏;李英楠;张凤山;李洋;于海跃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