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思考

王海萍

关键词:档案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和信息化也逐渐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在医院的管理中,也逐渐的由开始的人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转变.然而在医院的管理中,医院的档案管理作为其主要管理环节,在医院的管理上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医院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针对这些问题上,主要做以下论述.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3种医院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目的:建立3种医院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的顺序逐步分析制剂抑菌活性,根据抑菌活性强弱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进行5种菌株的回收率实验和4种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结果:供试品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均能正常检出.结论:医院制剂必须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要求,通过方法验证实验建立合理的检验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作者:莫迎;兰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2010年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收集的96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感染药占首位,占总例数的44.8%(涉及23种抗感染药);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51例);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结论: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徐杭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两种动脉采血气标本方法在新生儿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采血气标本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优化新生儿临床穿刺率.方法:将405例需动脉采血气标本的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经挠动脉采血组[203例)和经股动脉组(202例),比较两组采血方式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安全性.结果:经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操作时间、局部青紫淤斑、采血后按压时间和采血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挠动脉采血气标本更快速,安全,方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气标本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秀华;钟桂华;姚男华;冯群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抗肿瘤中药研究现状

    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史君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脑外科留置胃管意外脱出原因分析及预防

    留置胃管是脑外科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是将橡胶或硅胶鼻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由于脑外科部分病人脑部的损伤,导致意识障碍和(或)吞咽反射消失或减弱,患者不能经口进食,胃管内鼻饲流质则成为这些病人经济、方便的肠内营养方式.

    作者:章燕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135例高危妊娠的临床监测分析

    目的:通过对135例高危妊娠例资料分析,提高孕产妇临床的监测力度,达到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目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12月一2010年12月妇科检查发现的高危孕产妇135例,住院接收保胎治疗.结果:孕晚期发生高危妊娠为72例,中期的52例,早期的11例,发现孕晚期以妊娠异常为主;高危因素发生率依次为:胎位不正、胎儿窘迫、流产)2次、肥胖症、羊水过少、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以预防性为主,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宣传教育

    作者:江秋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临床骨科治疗中外固定器应用探讨

    目前,外固定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骨科治疗技术.笔者对外固定器的应用做了探讨,并阐述了外固定器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后简要总结了如何合理的利用外固定器技术.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药治疗梅核气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采用口服中药的方法对患有梅核气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为今后临床上对该病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这五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梅核气的确诊患者病例24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各120例.对A组患者采用口服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采用经过我们的临床试验研究改良后的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2年内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时间、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复发和并发症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几个疗程的坚持治疗.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 B组患者恢复和见效时间也较A组快也多,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 ; B组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人数也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对随访统计结果的研究发现B组患者在治疗后两年内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较A组少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口服中药的方法对患有梅核气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临床效果好、见效快、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无需长期服药的特点.值得临床在今后对于梅核气患者进行治疗时予以推广和普及.

    作者:郭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BIPAP和传统氧疗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一2009年3月收治的33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双水平正压通气组(BIPAP )和传统给氧组.观察分析二组患者治疗48小时后动脉血气,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指标.结果48小时后,比较二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BIPAP组的动脉血气、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气急、胸闷、肺部湿罗音等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指标改善比另一组更为明显.结论使用BIPAP治疗能迅速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避免了气管插管,是抢救急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余镭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清纤方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除常规保肝治疗外,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6个月为1疗程,至少服用1年;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清纤方治疗,1个月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每月查肝功能,每3个月查HBV-DNA,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各检测1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好转、HBV-DNA水平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肝纤维化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清纤方在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方面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HBV-DNA水平,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作者:申长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通阳刮痧疗法对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的干预研究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通阳刮痧组、人参皂苷组(阳性对照组),运用悬吊冷水游泳复合应激的方法进行模型复制,观察通阳刮痧疗法对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与人参皂甙组进行比较.通阳刮痧疗法能有效的干预CRS的行为学.可作为临床治疗CRS的有效方法.

    作者:湛河琴;胡潘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门诊药房收费与药物调配的一体性分析

    医院门诊药房收费与药物调配服务能力水平严重影响着药房的服务质量以及药房的运营成本,是医院药房服务运作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当前门诊药房收费与药物调配服务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以病人为中心的角度对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进行重组,希望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量化依据.

    作者:孙渭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药学工作者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安全用药.

    作者:肖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针灸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讨论通过中医针灸推拿来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众多患者中选择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的30例的病人.在治疗之前用问卷(McGill疼痛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测,在通过针灸推拿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评测(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并从中得出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分和治疗后在对患者进行评分,得出结果后,利用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治疗前后分值的差异(P<0.01).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在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上有非常明显的疗效.一方面缓解了疼痛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记忆力症状,对失眠以及精神状态差等一系列症状有良好疗效.所以,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上,中医针灸推拿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万满堂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78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X线分析

    目的:探讨X线特征分析对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206例新生儿肺炎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新生儿肺炎的X线中,吸入性肺炎89例,占43.2%,其中早期新生儿及早产儿1例,占91.0%,晚期新生儿8例,占9.0%,具体表现为斑片状及斑点状阴影59例,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门增宽21例,并发肺不张9例;感染性肺炎117例,占56.8%,其中早期新生儿及早产儿10例,占8.5%,晚期新生儿107例,占91.5%,具体表现为双肺广泛点片状影87例,表现为心缘及横膈边缘模糊17例,并发肺出血及心力衰竭13例.结论:新生儿肺炎X线胸片可表现为间质型、实质型、混合型,胸部摄片是新生儿肺炎诊断的重要临床手段,同时结合临床体征进行鉴别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不同方法炮制蒲黄之总黄酮变化研究

    目的:验证蒲黄用不同方法炮制前后总黄酮含量是否发生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蒲黄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与结论:生蒲黄总黄酮的含量为2.459%,炭蒲黄总黄酮的含量为1.156%,醋制蒲黄总黄酮的含量为2.318%.

    作者:陈玉堂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开塞露用于产后尿潴留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产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物理疗法.观察组采用开塞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开塞露治疗产后尿潴留疗效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运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现代医院管理中病案统计工作分析及对策

    病案统计工作在现代医院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已经广泛涉及医院经营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监督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政策的制定调整、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病案统计信息在日益扩展的信息需求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中成熟发展,越来越受到管理决策层的重视.利用指标体系评价医院工作,可对医院某一方面工作的数量特征有一综合认识,为各级管理者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发挥了病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功能,还可对不同医院、不同工作内容之间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和排序.用统计指标评价医院的工作虽是事后的检查和评价,但它能起到信息反馈和质量控制的作用,符合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思想.

    作者:纪红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小儿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

    小儿是处于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殊人群,其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与成人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全.因此,儿科用药绝不能把它简单的看成是成人的缩影.但儿科用药不合理现象目前依然存在.现对小儿用药常见问题作一分析,以及对如何合理用药作一探讨.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DR与CT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价值

    胸部创伤的X线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DR与CT对各种胸部创伤的检查,可以直观的了解、分辨创伤的具体位置.根据不同的影像征象,影像医师能够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张明武;刘万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