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荣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收集的96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感染药占首位,占总例数的44.8%(涉及23种抗感染药);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51例);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结论: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徐杭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艾灸治疗女性痛经的疗效.方法本组共80例痛经患者,年龄在1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6岁,8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按照<中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痛经患者.结果按照<中药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本组8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连续3个月未复发,有4例患者疼痛减轻或出现再次复发情况,有1例患者无效,总体有效率为93.8%.结论本组研究表明,中药加艾灸治疗痛经取得良好疗效,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LASEK术后造成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LASEK治疗的且资料完整的近视患者536例105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术中消融深度、光学区直径及术后反应和眼压情况.结果:屈光回退>-1D者50例90眼,回退发生率为8.55%,回退等效球镜度数-1.25~3.75D,平均(-2.35±1.12)D;回退发生多在术后6个月内,回退发生与术前屈光度、术中消融深度及术后haze反应有密切关系,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中消融深度越深者,术后回退发生率越高,在超高度近视组,术后屈光回退发生率达19.4%,而与年龄、性别、术前角膜厚度及术前角膜曲率无明显关系.结论:LASEK术后屈光回退主要发生在超高度近视组,因此,对于角膜厚度足够的高度近视患者目前仍建议LASEK不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王道升;余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面神经炎是指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自2008年到2010年,以中医辩证论治为主,配合中药外敷、针灸理疗治疗30例面神经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病人中,年龄18~45岁之间,男性21例,女性9例,多数病人发病后数小时达高峰,少数于2~3天达高峰,各别病人自述病前1~2天有同侧耳内或乳突部疼痛.
作者:宫伟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135例高危妊娠例资料分析,提高孕产妇临床的监测力度,达到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的目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12月一2010年12月妇科检查发现的高危孕产妇135例,住院接收保胎治疗.结果:孕晚期发生高危妊娠为72例,中期的52例,早期的11例,发现孕晚期以妊娠异常为主;高危因素发生率依次为:胎位不正、胎儿窘迫、流产)2次、肥胖症、羊水过少、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以预防性为主,加强对高危孕产妇的宣传教育
作者:江秋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与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剖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产科剖宫手术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感得分相比无差异,经过护理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基本无变化;观察组护理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改善产科剖宫手术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增强健康意识,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娟;卢顺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治疗食管异物的治疗效果.总结分析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治疗的急诊食管异物患者166例临床资料,采用胃镜及其附件进行治疗取食管异物.结果:本组126例异物成功取出,16例钳碎后掉入胃内或直接推入胃内,对患者的身体无影响,取物后无并发,另外24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急诊胃镜取食管异物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文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高危妊娠妇女进行监护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管理效果的观察.方法:及时掌握高危妊娠妇女的不同时间的各种情况,并将所掌握的情况及时告知医生.结果:由于护理人员对高危妊娠妊娠妇女进行了合理的护理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孕妇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本院产科的生产质量,胎儿发育良好,母婴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了保证.结论:对高危妊娠妇女实施有效、合理地管理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梁惠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HE)的疗效.方法:将98例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同时加用纳络酮和乳果糖.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治疗组清醒时间平均(14.7±12.6)h,对照组(25.6±12.9)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乳果搪是治疗HE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立群;武杰;高丽霞;周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I组采用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n=50),Ⅱ组采用硬膜外麻醉(EA,n=50).观察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FF(MAP),氧饱和度(SP02)、呼吸频率(P)变化,麻醉阻滞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在麻醉过程中I组的HR、MAP、SP02、P变化与Ⅱ组无明显差异(P>0.05),I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高感觉平面出现时间明显快于II组(P均<0.05).两组麻醉后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但在麻醉阻滞效果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值得采用.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妇女病普查有利于妇女常见病的防治,普查中可发现女性生殖器炎症、良性肿瘤等疾患,及时给予治疗以保障女性健康.妇女病普查普治对计划生育工作也具有促进作用,可促进计划生育措施的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又减少了许多与妊娠、分娩有关的疾病,两者相辅相成.嵊州市长乐镇计生服务站与卫生院联合对25-59岁已婚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作者:丁赛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达因-35对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选取青春期功血患者30例,均给达因-35治疗,并统计出血控制时间、止血时间、月经改善情况及副反应.结果:控制出血时间为(10.6±3.5)h,完全止血时间(53.4±18.1)h,月经改善19例,无止血失败者.期间,有3例患者有轻微的胃肠道反应,但未影响治疗.
作者:龚金凤;张启莲;徐行军;田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中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例数,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切口类型以及术后引流情况与发生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5.7%(40/112),其发生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程、手术时间、病理类型、切口类型及术后引流情况有关(P<0.05).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改善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急性阑尾炎术后李活质量.
作者:周振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所有对象作甲襞微循环测定,参照田氏加权积分法计算积分.结果:①2型糖尿病组的甲襞微循环各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各积分均明显高于无该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相关分析显示:甲襞微循环总积分是DR、DN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2型糖尿病患者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微循环异常.②甲襞微循环的异常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的情况.
作者:林小玲;温志刚;陈泰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并发症及其风险,总结其分娩方式的选择、临床措施及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0年间100例脐带缠绕病例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其中缠绕1周59例,缠绕2周35例,缠绕3周以上6例;选取非脐带缠绕产妇20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分娩方式的选择、胎窘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情况,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自然分娩72例,其中缠绕1周56例,缠绕2周16例;剖宫产28例,其中缠绕1周5例,缠绕2周15例,缠绕3周8例;发生胎窘23例,新生儿窒息6例;对照组中自然分娩147例,剖宫产55例;发生胎窘9例,新生儿窒息5例,两组分娩方式的选择、胎窘及新生儿窒息等的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缠绕周数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影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带绕颈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导致新生儿窒息,故孕产时均应加强胎儿监护,临床上大多数为自然分娩;关注胎儿缠绕情况,尤其对于缠绕--2周的,及早发现胎窘,尽快结束分娩,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对降低新生儿窒息,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姿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西医的损伤控制理论、中医的骨科急救方法以及中医补法在面对骨科急性损伤救治方面问题的结合施治,希望可以为中医在骨科急性损伤临床急救方面的结合治疗寻找到一个突破口和契合点.
作者:汪绪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拟扶正解毒汤(柴胡、茵陈、板兰根、大青叶、半枝莲、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白芍、甘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丹参、三七、五味子等)加减治疗,3日1剂,水煎取1200ml,分6次温服.3个月1疗程.结果:治愈12例,显效34例,有效17例,无效31例,有效率67%.结论:扶正解毒汤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及保肝作用.
作者:许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给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流动人口存在分布广泛、流动频繁、人员组成复杂、并且主体是青壮年人群,基本上都处在生育的高峰时期,针对当前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剖析问题症结,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强化一体化的思想观念,在全国上下一盘棋的大格局中,互相配合、协同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本文对解决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徐孟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机制与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14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及硝酸酯类常规治疗.结果:100例患者治愈18例,治愈率占18%,好转75例,有效率占93.9%,无效6例,占6.1%,1例因不良反应退出.结论:奥扎格雷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效果稳定,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桂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其他胸部疾病或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病程长,且程进行性加重,目前尚无法治愈,只能临床缓解,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准确的诊断治疗及合理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灵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