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精神狼疮脑损害标志物的分析

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关键词:神经精神狼疮, 脑损害, lupus erythematosus,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 及时诊断, 精神表现, 标准使用, 致残率, 发生率, 病死率, 靶器官, 种族, 治疗, 年龄, 复发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的发生率高达14%~75%[1],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NPSLE占SLE的比例大致在40%~50%,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3].因此,及时诊断NPSLE,并给予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和剪接因子SRp30c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糖皮质激素(GC)抵抗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GRβ及剪接因子SRp30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探讨GC抵抗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根据患者对GC反应的敏感程度分为GC抵抗组和GC敏感组,分别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PBMC中GRα、GRβ及剪接因子SRp30c的mRNA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ICC)方法测定外周血PBMC中的GRα、GRβ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GR及SRp30c变化的意义及与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SLE患者与正常对照者PBMC中均有GRα、GRβ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以GRα占大部分;②GC抵抗组GRβ和SRp30c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GC敏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GC抵抗组GRβ阳性细胞数也明显高于GC敏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但三组GRα mRNA表达量及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的临床指标中肾脏受累时间、尿蛋白定量(24 h)、血浆白蛋白水平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只有GRα和SRp30c的mRNA表达量是GC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Rβ及剪接因子SRp30c在GC抵抗的发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患者外周血PBMC中GRβ及SRp30c的表达有可能预测患者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给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作者:李居一;徐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RNAi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环氧合酶-2合成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体外合成和筛选特异性阻断人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环氧合酶-2(hCOX-2)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同时了解COX-2抑制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设计4条针对人COX-2 mRNA siRNA(1#~4#siRNA),1条随机序列作为对照.分成A~H组,A组为空白阴性对照,B~F组处理依次为随机siRNA、1#~4#siRNA.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上述siRNA转染人RASF,各培养孔加入100 nmol/L的佛波酯.转染48 h后,分别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4#siRNA转染的RASF表达hCOX-2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siRNA干预组和阴性对照,且其上清液PGE2和IL-1β、I-L6、TNF-α、VEGF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结论 4#siRNA能有效抑制COX-2 mRNA表达和COX-2蛋白的合成,且上清液中PGE2和IL-1β、IL-6、TNF-α及VEGF水平低.

    作者:姜林娣;王汉洲;赵风娣;薛如意;郭津生;鲍春德;王吉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B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样,能针对自身组织产生多种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SLE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的现象,不仅表现在不同人种的人群中,同时也表现在各种鼠模型中.研究表明固有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动可能参与狼疮疾病的整个过程.过去的研究主要认为由于T淋巴细胞的监察功能的缺失,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自身抗体,而近来的研究则表明B淋巴细胞除了参与抗体的合成和释放外,在对淋巴系统的发育、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树突细胞(DCs)和T细胞亚群及激活T细胞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功能.

    作者:顾镭;王慧娟;张缪佳;季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可聚蛋白聚糖酶-2与关节软骨基质破坏

    关节软骨是组成关节面的弹性负重组织,可减轻滑动关节面的摩擦,具有润滑与耐磨的特性,还有吸收震荡,传导负重的功能.

    作者:庞坚;曹月龙;石印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B细胞激活因子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目的 制备异源性T辅助细胞表位修饰的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B细胞激活因子(BAFF)突变体,并对其免疫抑制功能进行分析.方法 经原核表达和Ni-NTA层析纯化制备异源性T辅助细胞表位修饰的人可溶性BAFF突变体;用所制备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人BAFF抗体的滴度;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抑制重组sBAFF和天然sBAFF功能的情况.结果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均获得了高效表达;经Ni-NTA层析纯化后,目的蛋白的纯度均达90%以上;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均可诱导产生高滴度抗人可溶性BAFF抗体;免疫小鼠血清可抑制重组sBAFF和天然sBAFF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结论 成功制备了可诱导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的BAFF免疫抑制分子,为进一步探讨其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会广;何凤田;李蓉芬;吉清;黄刚;胡大强;张立;龚薇;胡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多态性对风湿病药物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用药目前在医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在风湿病的药物治疗领域更是如此.风湿病药物往往不良反应较多而且严重,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作者:叶志中;李博;尹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兔前交叉韧带切断骨关节炎模型软骨MMP-1 MMP-3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兔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骨关节炎(OA)模型软骨中不同造模时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为该模型用于OA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6只大白兔,随机选择27只,每只均行右侧膝关节腔切开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另9只单纯行右侧膝关节腔切开术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4、8及12周随机处死实验组大白兔各9只及假手术对照组大白兔3只.对比各组大白兔股骨髁关节软骨的大体改变,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MMP-1、3及iNOS在软骨中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结果 ACLT造模术后4周即开始出现软骨早期退变表现,造模8周软骨退变加重,造模12周出现OA晚期软骨退变表现,不同造模时期的大体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4周MMP-1、3及iNOS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造模时间延长MMP-1、3及iNOS表达量进一步升高,MMP-1、3及iNOS在退变软骨的不同阶段表达分布有各自的特点.结论 ACLT模型能够表现OA软骨降解退变的全过程,适宜用于OA防治研究,MMP-1、3及iNOS的高表达在OA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软骨退变的加重,表达量持续升高,适合作为OA防治研究中的评价指标.

    作者:赫淑倩;王海斌;孙青;赵冬梅;刘世清;邱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黄素抑制IgG型抗双链DNA抗体诱导的系膜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IgG型抗双链DNA(dsDNA)抗体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MCs)表型转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马疫锥虫动基体DNA诱导大鼠产生IgG型抗dsDNA抗体,小牛胸腺DNA纤维素层析法提纯抗体.体外培养正常MCs(空白组),或在培养上清中分别加入IgG型抗dsDNA抗体、25 mg/L大黄素(对照组),或同时加IgG型抗dsDNA抗体与大黄素(实验组),检测MCs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t-SMA)等水平,并在透视电镜下观察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抗体对照组合成TGF-β1等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出现肌成纤维细胞样结构变化;而大黄素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下降(P<0.05),且细胞显微结构基本正常.与抗体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合成TGF-β1等水平降低,细胞显微结构大致正常.结论 抑制IgG型抗dsDNA抗体诱导的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可能是大黄素治疗狼疮肾炎的药理机制之一.

    作者:夏育民;江珊;徐世正;丁国华;杨红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测定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9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包括神经精神狼疮患者35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狼疮患者34例)和12份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脊液中的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结果 血清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7%,在无神经精神症状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仅为3%,二者在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神经精神狼疮患者抗体阳性率为67%,显著高于局灶性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14%(P<0.05).神经精神狼疮中20例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显著高于15例阴性患者(P<0.05);阳性患者精神症状(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出现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12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脊液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血清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水平与神经精神狼疮的精神症状及病情活动度高度相关.

    作者:王靖媛;赵阴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骨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其对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关节炎症、骨质破坏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CIA为动物模型,予以99Tc-MDP对其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关节肿胀变化、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因子TNF-α水平变化评价药物的治疗作用.结果 大体评分显示:99Tc-MDP对关节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放射学评分和组织学切片显示:99Tc-MDP能明显减轻骨质破坏.99Tc-MDP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99Tc-MDP可减轻CIA炎症和抑制骨质破坏;并能显著抑制TNF-α的产生.

    作者:周亚欧;左晓霞;罗卉;肖献忠;李懿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神经精神狼疮脑损害标志物的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的发生率高达14%~75%[1],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NPSLE占SLE的比例大致在40%~50%,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3].因此,及时诊断NPSLE,并给予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皮肌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七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皮肌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发病原因,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1997-2005年收治的7例皮肌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都有典型皮肌炎皮疹,但肌炎症状轻微.在确诊皮肌炎的同时或短期内合并出现高热、气急、干咳,胸片和胸部CT提示多发的片状肺间质改变,并且迅速进展.抗感染和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无效,7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 急性间质性肺炎可能是无肌病皮肌炎或肌病轻微皮肌炎的肺部表现.为改善本组患者的预后,应尽早诊断,加强学科合作,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魏强华;金毓莉;杨虎天;周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合并IgA肾病一例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UCTD)可以为某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早期阶段或顿挫型,部分患者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UCTD的肾损害发生率在11%左右,多有抗核抗体(ANA)阳性,临床表现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和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等,较少有造成严重肾功能不全者.UCTD的肾脏病理类型未见系统报道,现将1例UCTD合并IgA肾病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尹雷;田新平;孙中成;曾小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干燥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在干燥综合征(SS)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3,3-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对32例不同程度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和15名正常对照组进行了ICAM-1和LFA-1的检测.结果 ①ICAM-1和LFA-1在SS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CAM-1分布广泛,以导管上皮表达强,其他腺上皮、血管内皮及淋巴细胞浸润区均有表达;LFA-1则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浸润区.②ICAM-1及LFA-1在SS的表达随着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加重呈递增趋势.③ICAM-1和LFA-1呈直线相关(r=0.989,P<0.01).结论 上皮细胞在SS中起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作用,积极参与了诱导和维持淋巴细胞的浸润.

    作者:石锦华;武云霞;杨连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