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病程中可有血液系统异常[1,2],但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少见,国内有个案报道[3],其发病机制不清.本研究诊治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LE associated aplastic anemia,SLEAAA),与同期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通过检查其骨髓、T细胞亚群、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集落产率的差异,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作者:王明琳;杜亮;王俊英;吴红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LE)患者脑脊液(CSF)中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67例(其中NPLE 31例,非NPLE 36例)CSF中LN、HA水平;同时检测非SLE所致的脑血管病23例、正常对照组39例脑脊液中LA、HA含量.结果NPLE组CSF中LN、H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非NPLE-SLE组和非SLE所致的脑血管病组(P<0.01).治疗有效的NPLE患者CSF中LN、H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NPLE患者血清LN、HA与CSF中的LN、HA经直线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P<0.05).CSF中LN、HA与CSF压力、蛋白、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CSF中LN、HA的测定对临床诊断及预测NPLE提供了帮助.GSF中LN、HA含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LE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程度,其动态监测可作为NPLE疗效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余莲;陈隆天;余丽珍;李玉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验证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际抗风湿联盟(ILAR-China)调查所见,我国南方腰痛(LP)、膝痛(KP)患病率低于北方的结果,并且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用社区控制风湿病规划(COPCORD)第Ⅰ、Ⅱ期询问表,对澄海市区16岁以上居民2040名进行调查.有风湿症状者进行体检,疑似关节炎者进行X线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风湿痛总患病率为18.1%;KP 7.5%,其中55%为膝骨关节炎;LP患病率11.5%,其中69%为腰椎骨关节炎.平房居民KP患病率为5.6%,LP 7.9%;而楼房居民KP9.1%,LP 16.2%.KP、LP 患病率均低于北京所见.结论我国南方KP和LP患病率明显低于北方,推测与气候因素有关.楼房居民KP、LP患病率高于平房居民,可能和人体功率学有关.
作者:曾庆馀;肖征宇;陈肃标;陈韧;刘源;John Darmawan;Richard Wigley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具异质性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以来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活性及免疫复合物等日常检测的免疫学试验一直是SLE疾病活动性的经典标记.但其参考价值近受到了质疑,如初高滴度的dsDNA抗体水平被广泛接受为肾病活动的标记,而近有研究提示,在肾病发作时,抗dsDNA水平是下降的[1].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生物标记(biomarkers)在SLE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标记是一种能够对正常生物过程、病理过程或者治疗反应进行评测的客观指标[2],可用于判断预后,展示疾病活动性并指导治疗.
作者:李胜光;黄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γ在狼疮小鼠表达和分泌的动态变化以及他克莫司(FK506)对其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不同周龄BXSB小鼠(狼疮模型)和C57BL/6小鼠(正常对照)血清IFN-γ水平以及脾、肾组织IFN-γmRNA表达量,并对比了FK506处理BXSB小鼠和未处理BXSB小鼠IFN-γ表达的差异;此外本研究还检测各组动物血浆抗dsDNA抗体水平以及尿蛋白浓度.结果BXSB小鼠血IFN-γ水平以及脾、肾组织IFN-γ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57BL/6小鼠;各周龄BXSB小鼠血清IFN-γ水平以及脾组织IFN-γ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6周龄以后肾组织IFN-γmRNA表达量开始显著增高.他克莫司能显著降低BXSB小鼠IFN-γ分泌水平以及睥、肾组织IFN-γmRNA表达量,也能显著降低血清抗dsDNA抗体水平以及尿蛋白浓度.结论全身循环及肾组织局部IFN-γ的高表达和高分泌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肾损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FK506可作为治疗SLE的免疫抑制剂之一,通过IFN-γ的作用可能是本药治疗SLE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华锋;唐德燊;路杰;梁东;陈孝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水平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初步探讨BlyS与SLE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商品化的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抗人BlyS多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法建立检测BlyS血清水平ELISA方法.对59例SLE确诊患者和40名正常健康献血者的血清BlyS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自身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滴度进行检测,比较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浓度、自身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为(8.4±1.6)ng/ml,40名正常人的血清BlyS水平为(3.2±0.9)ng/ml,SLE组的BlyS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伴随着血清BlyS水平的升高,SLE患者的血清IgG浓度明显升高(r=0.442,P=0.0005);SLE患者的BlyS血清水平与抗dsDNA抗体的滴度也有明显的相关性(r=-0.850,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BlyS血清水平ELISA检测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为后续研究BlyS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SLE患者的血清BlyS含量是明显升高的,并伴随着血清IgG浓度、抗dsDNA抗体滴度的升高;提示Blys异常表达可能是SLE发病的重要环节,其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活化、促进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琳;屠小卿;朱烨;陆慧琦;许臻;范列英;侯晓菁;孔宪涛;仲人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抗细胞膜DNA(mDNA)抗体测定的方法,研究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SLE临床特点及免疫学异常的关系.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抗mDNA抗体,并分析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抗mDNA抗体的关系.同时研究细胞膜DNA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的表达,用DNA酶、RNA酶及胰酶鉴定抗原性质.结果抗mDNA抗体在SLE中检测敏感性73.3%(152/207),特异性96.4%,疾病对照组阳性率5.4%(9/167),82名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抗mDNA抗体阳性率在SLE组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抗mDNA抗体在其他自身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在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快速狼疮因子(DNP)、抗组蛋白抗体(AHA)、抗核小体抗体(AnuA)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73.8%、62.7%、65.3%、57.8%和51.6%.该抗体阳性组SLE患者皮疹,脱发,关节痛,白细胞和C3、C4减低及IgG、IgA、IgM升高较为常见,但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指数无关.本文还证实细胞膜DNA在人B细胞、T细胞上均有表达,以Raji细胞株表达较好.用DNA酶预处理的细胞涂片再行检测后膜荧光图形消失,而用RNA酶、胰酶预处理后并不消失,证实其为膜DNA抗原.结论抗mDNA抗体是一种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SLE血清学指标之一,尤其对抗dsDNA、抗Sm、抗DNP、AHA、AnuA阴性的SLE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作者:陈海英;贾汝琳;栗占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报道我科收治韦格纳肉芽肿病并感音神经性耳聋、中枢性尿崩1例.
作者:史晋霞;李小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构建FasL重组质粒并转染原代培养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研究FasL基因对体外培养的RA滑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寻找针对RA关节腔内基因治疗的有效靶基因.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FasL cDNA全长片段,经BamH Ⅰ和Xho Ⅰ双酶切,将FasL基因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eo;体外原代培养RA患者及正常人的滑膜细胞:脂质体包裹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FasL及空质粒pcDNA3.1-neo,分别转染处于指数生长期的RA患者及正常人的滑膜细胞;经G418筛选,采用形态学、TUNEL法及Annexin Ⅴ/碘化丙啶(PI)染色等方法检测各组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FasL基因原核及真核重组质粒载体顺利构建,基因序列检测结果与国外报道完全一致;RA患者及正常人的滑膜细胞原代培养、传代顺利完成;RA患者滑膜细胞转染FasL重组质粒(rhFasL)15 h后,光镜下可见大量细胞体积缩小、扭曲、变形,胞核中出现颗粒样物质,少数细胞脱落底壁,G418筛选2周后仅有1~2个/低倍视野细胞存活,且生长相对静止;RA患者滑膜细胞在转染空质粒及正常人滑膜细胞在转染pcDNA3.1-FasL及空质粒后仅有少数细胞变形、反光度下降,很少脱离底壁,G41 8筛选2~4周后细胞再次生长并形成克隆;经TUNEL方法检测可见大量转染rhFasL的RA滑膜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或棕褐色,胞核浓缩,呈环行、小圆形或颗粒状,而其他3组对照组滑膜细胞的细胞核呈蓝色或浅黄色,未见明显凋亡标记阳性细胞;基因转染后的各组滑膜细胞予Annexin Ⅴ/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后均查到少量早期的凋亡细胞,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DNA3.1-FasL基因可诱导体外培养的RA滑膜细胞间的凋亡增加.
作者:林翊萍;于清宏;刘民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现状,促进自身抗体检测的水平.方法以自愿报名方式确定参与单位.质控项目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ASMA)5项,共12份标本.标本发放及结果分析采用双盲操作.结果ANA正确率85.4%;抗dsDNA抗体正确率81.8%;抗ENA抗体正确率36.9%;AMA正确率66.7%、ASMA正确率50%.结论与第一次质控相比,总的来说各项抗体的检测水平有一定提高.
作者:徐幼筠;吴东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efensin α1-3在不同病理类型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7例LN患者的肾活检的肾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Ⅱ型7例、Ⅲ型6例、Ⅳ型29例、Ⅴ型5例,以及11例泌尿外科手术切除的远离肿瘤的肾皮质区的肾组织作为正常对照,使用defensin α1-3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defensin α1-3在各个病理类型LN肾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并分别与相应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肾小球病变活动指数(GAI)和肾间质病变活动指数(TIAI)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各个病理类型LN肾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的肾小球、肾间质中均有defensin α1-3的表达,其中肾小球的defensin α 1-3的表达在Ⅱ、Ⅲ、Ⅳ型LN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间质中defensin α1-3表达在Ⅳ型LN组高于其他类型的各组及正常对照组.Ⅳ型LN组的肾小球区域的defensin α1-3的表达与Ⅳ型LN组的肾小球区域的PCNA阳性细胞数(r=0.785,P<0.05)、及GAI评分之间(r=0.749,P<0.05)呈正性线性相关.Ⅳ型LN组的肾间质的defensin α 1-3的表达与其TIAI之间呈正性线性相关(r=0.767,P<0.01).结论defensin α 1-3可能参与了Ⅳ型LN的发病.
作者:张益民;叶任高;李幼姬;彭文兴;孔庆瑜;余学清;董秀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C57BL/6小鼠初次和加强免疫Ⅱ型胶原后的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探讨特异性免疫应答在胶原诱导关节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鸡Ⅱ型胶原(CⅡ)在C57BL/6小鼠尾部皮内注射,诱导胶原性关节炎(CIA).分别取初次免疫后19 d及加强免疫后7、28 d CIA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Ⅱ体外刺激扩增后,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其扩增情况和表型;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的水平分析Th1和Th2亚群的变化;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不同时期CIA模型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表达.结果①免疫后不同时间,CIA模型组外周血中CD4+IFN-γ+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CIA模型组内不同时间CD4+IFN-γ+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特异性增生实验显示,CIA模型组CD4+T细胞中BrdU+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加强免疫后BrdU+细胞率明显低于初次免疫(72±6)%,并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初次免疫后CD4+IFN-γ+细胞百分率为(13±4)%,加强免疫后阳性细胞百分率也下降;③ELISA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中CIA模型组抗CⅡ抗体水平,28 d吸光度(A)值达到高,其后逐渐减低,到35 d左右(即加强免疫后14 d)出现较低的抗体水平.结论C57BL/6小鼠加强免疫反应中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的低免疫应答状态是其发病率较低和多关节炎症状较轻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研究CIA及人类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李晓燕;朱平;樊春梅;王彦宏;贾俊峰;郑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细胞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产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酶谱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CK-8对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细胞MMP-2和MMP-9产生的影响.结果RSC-364细胞在无干预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仅有MMP-2的表达,MMP-9无明显表达;TNF-α(10 ng/L)可诱导RSC-364细胞MMP-9的表达,使MMP-2的表达增加;在TNF-α(10 ng/L)存在的情况下,10-6、10-7和10-8mol/L浓度的CCK-8对RSC-364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CK的受体拮抗剂丙谷胺可拮抗此作用.结论CCK-8可抑制TNF-α诱导的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细胞MMP-2和MMP-9的产生,提示CCK-8可能具有潜在的调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的作用.
作者:金玉怀;赵占胜;丛斌;徐锦荣;姚玉霞;李淑瑾;凌亦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异常激活是AID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而T细胞的激活需要双信号作用,除T细胞受体与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提供第一激活信号外,还需要CD28/B7等共刺激分子对提供第二激活信号.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nducible co-stimulator ligand,I-COSL)是CD28家族和B7家族的新成员,它们组成共刺激通路,与CD28/B7、CTLA/B7等共刺激通路一起在T细胞活化的不同时空协同作用,提供共刺激信号参与了调节T细胞的各种效应.研究ICOS/ICOSL共刺激通路在AID中的作用,对寻找新的途径来选择性地治疗AID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志平;刘贞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