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丽
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的疗效观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32例,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治疗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方法,联合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及静脉丙种球蛋白,对比两组间患儿患儿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支原体脑炎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75%,在体温正常平均天数、病理征消失平均天数、治疗组意识转清醒及惊厥控制天数等方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组患儿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治疗组
作者:刘芳;范万峰;胡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外科手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在外科领域,抗生素被广泛用于预防手术后感染,在外科手术过程中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术后感染、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预防性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运用进行阐述,探讨如何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其发挥有效的功效,预防手术后的感染,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粟治胜;张国秀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医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哮证患者经正确辨证,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施护,发挥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实施个体化的辨证施护,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辛淑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心阳为人体阳气根本”是“藏象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这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正确性毋庸置疑已被中医界广泛接受.本文作者以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依据,认为在全身阳气的构成和功能行使中,除肾以外的其它各脏尤其是心在人体阳气中占有重要作用故提出“心为人体阳之主宰”这一全新观点.
作者:王胜;张兆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对其心理压力产生的分析及对策.方法:调查我市感染科护士45位,对其进行心理压力调查分析.结果:结果感染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程度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P<0.05.主要压力源为怕出医疗事故,工作紧张,工作待遇低,以及职业暴露.结论:感染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与感染科的工作环境和护士的工作性质有关,建议有针对性缓解的压力源以减少感染科护士的压力,提升其心理健康.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病理性齿痕舌的一般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病理性齿痕舌的临床意义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对800例大内科患者进行观察,采用Optimas 6.5数字彩色图像显微分析软件对数码相机拍摄的齿痕舌照片进行图像分析,观察性别、年龄、齿痕程度分布与病理性齿痕舌的关系.结论:病理性齿痕舌的出现率为38.13%,与性别无明显相关,但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不同程度的齿痕舌的构成比为轻度>中度>重度.
作者:李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抗生素联合宫颈糜方粉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症宫颈糜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到2010年6月我院门诊治疗的257例宫颈炎症宫颈糜烂病变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12例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145例采用抗生素联合宫颈糜方粉局部治疗.对患者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宫颈糜烂病变修复等方面对比抗生素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炎症宫颈糜烂病变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徐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家庭育儿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家庭育儿健康教育寻找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育儿评估量表”,对3~6岁儿童及母亲进行调查,用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得分好及很好只占66.7%,需改进仍高达31.8%;农村组得分很好档次明显低于城市,需较多改进档次在调查的八大点中明显高于城市组,显示农村和城市育儿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在社区和农村开展家长儿童早期发展知识技能培训已经成为急待加强的工作,更是提高家庭育儿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伟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前提.沟通的效果不仅影响着护患关系和护理质量,还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及护理纠纷的发生和激化.现就如何加强护患沟通,密切护患关系进行粗浅探讨,以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陈燕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对六味能消胶囊应用于治疗临床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安全性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六味能消胶囊作为阳性的对照药物,采用开放、平行、随机的对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采取对比性分析,其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的总共有效率为64.0%,P值小于O.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为21.2±5.9,治疗后的症状几分为4.9±4.3,对照组的在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22.3±9.5,治疗后的症状几分为8.2±2.6,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小于0.05.两组患者均有胃排空的改善,并延迟了其胃排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小于O.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临床不良反应.结论:六味能消胶囊应用于治疗临床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
作者:张杨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进入腹透液,借助腹膜两侧的毛细血管内血浆腹膜内透析中的溶质,浓度和渗透压梯度,通过扩散和渗透原理、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储留的水分,同时由透析液中的物质.达到清除毒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获得相关知识,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减少腹膜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我科2009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50例住院腹膜透析病人,进行深入全面的健康教育,采取入院与出院问卷调查对比的方法,评价健康教育的结果.结果:通过对50例腹膜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病人及家属对腹膜知晓率由22%提高到89%,操作流程掌握率100%.对疾病治疗有信息的由40%提高到83%,患者和家属受益100%.抚摸感染平均每月5例降至1例,无1例出现外伤口及隧道感染,仅1例出现腹膜透析管功能障碍.结论:病人通过利用健康教育获得知识,均能在家熟练的进行无菌下腹膜透析操作,降低了腹膜感染,隧道感染,外出口感染的发生率,无1例出现营养不良,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了住院天数,增强了治疗效果.
作者:刘金华;刘金梅;吴艳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消毒供应中心的《三个强制性规范》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并于同年的12月1日实施,从开始实施到现在已有1年多的时间了,现将新规范在我院供应室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综述如下:1.1建筑方面:1、面积太小:建筑面积应为600-700平方米,而供应室现在的面积只有200平方米;2、流程不合要求:区与区之间应有缓冲间,而现在的供应室区与区之间无缓冲间;3、布局不合理:辅助区域与工作区域没有实际的屏障进行隔开;4、供应室周围的环境不合要求,由于供应室处于过渡时期,靠近锅炉房、车棚、生活垃圾存放处,无菌物品发放处与车棚相对应,周围环境未能达到相对独立、洁净.
作者:安玉梅;刘炳芳;李英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伍用氯诺昔康与单独应用曲马多自控静脉镇痛(PCA)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ASAⅠ-Ⅱ肛周脓肿、肛瘘、脱肛痔患者,随机分SL(舒芬太尼+氯诺昔康)组和Q(曲马多)组,手术缝合时给予相同的负荷量冲击,PCA工作方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1)配合单次按压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镇痛效果用6点疼痛分级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法)进行评估.结果:在12h、24h、48h时段SL组的6点疼痛分级低于Q组(P≤0.01).出汗、嗜睡在SL组无一例发生,在Q组有4例发生.恶心、呕吐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肛肠科手术舒芬太尼伍用氯诺昔康PCA效果优于曲马多.
作者:于虹霞;张颖芳;李杨;苍月;尹婧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方剂配伍中药物功效的发挥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用药的剂量、药性、药物间相互关系等多种相关条件.通过对各因素的分析、试验及结果讨论得出:组方药物剂量、药物功效间作用、药物的寒热属性及甘草等特殊药物都是影响药物功效在方剂配伍中发挥的重要因素.
作者:院民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建立参芪健胃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进样量在0.1626~1.0841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为1.2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参芪健胃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春丽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一体化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疗效.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适宜技术一体化方法,并对治疗前后的胃镜做对比观察疗效.结果:中医适宜技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言行程度、肠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均具有很理想的疗效,对呃逆、泛酸等症状也有很大的改善,临床治愈9例(18.75%),显效18例(33.33%),有效15例(31.25%),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87.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作者:谢霞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观察蒙脱石粉辅助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疗效.方法:98例小儿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口腔炎喷雾剂喷至患处;治疗组以利多卡因混悬液(蒙脱石粉3g加生理盐水10ml加2%盐酸利多卡因5 mL摇匀)涂于患处.结果:治疗组小儿口腔溃疡愈合及进食改善至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利多卡因混悬液在治疗小儿口腔溃疡对疾病的愈合及改进进食情况有一定疗效.
作者:尚辉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讨论乳胶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率.方法:分别用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5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做以分析、比较.结果:125例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率为:HBsAg符合率98.4%;HBsAb符合率96%;HBeAg符合率100%;HBeAb符合率96%;HBcAb符合率97.6%,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乳胶层析法简便快速,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不能完全替代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适用于标本初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蒋应锦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十七大以来,全国的各个工作领域都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院也不例外,本文就是在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认真的学习以后,结合我院骨科治疗的具体实际情况,从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更新服务理念这两个方面,对如何结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我们的服务理念进行不断更新作出了阐述.并提出了多项在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后,所采取的多项能为患者更好的服务的具体措施.以及对个人的体会进行了浅谈.
作者:吴剑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探讨肱骨干骨折外固定架的临床疗效应用.方法:回顾本科室自2002年5月份至2011年3月份肱骨干开放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的43例的疗效.按AO分型均为C型.骨折均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所有患者均随访10~20个月.结果:解剖复位38例,功能复位4例,骨不愈合1例,经二次手术植骨后9个月骨性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既能战少骨折局部的创伤,保护血运,又能稳定固定骨折,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特别是对软组织损伤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更具优越性.
作者:张毅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