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后心肌损伤的变化观察

李健;崔俊友;张华;郑若龙;陶金松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心肌肌钙蛋白I,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 26例PDA患者(PD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介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即刻、4 h、24 h、72 h cTnI较术前略有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A的介入治疗未引起心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松龄血脉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扩冠、抗凝、止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口服,每次3粒,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60 d.观察两组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3%,优于对照组的87.03%(P<0.05);在心电图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松龄血脉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疗效显著.

    作者:刘海燕;姚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93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手段、治疗时机、方法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1月收治的93例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记录格拉斯哥分级(GOS):1级(死亡)6例,2级(植物生存)5例,3级(重度病残,意识清楚但生活不能自理)12例,4级(中度病残,生活自理)33例,5级(恢复良好,正常生活或有轻度神经障碍)37例.结论 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任红岗;李双保;梁建荣;景文记;卫昕伟;陈轶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伊布利特转复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讨伊布利特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4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首剂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随后需要时可以间隔10 min再次给药,给药剂量推注时间与首次相同.结果 房颤转复率30 min内44.1%(15/34),1 h内为73.5%(25/34),2 h内为82.4%(28/34),4 h内为94.1%(32/34).治疗期间,1例(2.9%)出现短阵室速,1 d后恢复未再发作.3例(8.8%)出现血压偏低.结论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的转复疗效迅速安全,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激活角度研究姜黄素(curcum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AngⅡ组(10-6 mol/L AngⅡ)、姜黄素组(10-6 mol/L AngⅡ+2.5×10-8 g/L姜黄素)及对照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3组分别培养24 h,收集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免疫印迹法测定ERK1/2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3组间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20.68,P<0.01), AngⅡ(10-6 mol/L)处理24 h,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明显增加,姜黄素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的增加;②AngⅡ(10-6 mol/L)处理心肌细胞10 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 /2)表达明显增加,预先以姜黄素2.5×10-8g/L处理心肌细胞30 min,发现姜黄素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ERK1/2的表达,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心肌肥厚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郭炳彦;石英辉;韩瑞;韩德荣;李拥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卒中后肺炎研究进展

    老年人由于解剖结构及肺功能的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减弱,易患肺炎.脑卒中后,一般多采取卧位,功能残气量减少,易使气道提早关闭发生肺不张,合并肺炎[1].肺炎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能显著增加脑卒中后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2] .探讨中西医辨证施治老年脑卒中后肺炎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延长预期寿命、节省医疗费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丽娜;杨伟;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双源CT相关性研究进展

    冠心病(CHD)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由于疾病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1].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尤为重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并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孙建春;潘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黄连素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

    黄连素(Berberine,BR)又名小檗碱,临床长期用于清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近年来发现其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纤维化、降血压、抗血小板、调血脂、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现临床已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病,本文就黄连素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韩有为;周苏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血脂变化、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血脂并改善预后.

    作者:张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PCI术联合抗凝抗栓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 研究PCI术联合药物抗凝抗栓等治疗对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危险分层,选取中高危患者331例,其中药物保守治疗组(药物组)140例,PCI术联合药物联合治疗组(联合组)191例,冠脉介入时间早为发病后8 h,晚为发病后22 d.分析比较两组30 d内的短期临床疗效及随访至4月~12月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191例PCI术中,181例成功,治疗成功率94.8%,联合组在30 d内及住院期间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分别为4.7%,2.1%和0.5%,在随访4月~12月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再住院率分别为12.6%,4.7%,1.0%,18.3%.结论 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冠脉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30 d内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一半左右的4月~12月上述不良心脏事件.

    作者:孙珺;张鹏;孙为勤;薛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MS)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病例164例,均诊断急性缺血性恼卒中,统计患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为79例,比较代谢综合征对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影响.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首次检出率较高,为48.2%,进一步证实代谢综合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同所有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呈高度正相关.

    作者:宋清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益气活血复方对内皮细胞TLR4及其下游MyD88、TRAF-6、TRAM、TRIF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复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Toll样受体4(TLR4 ) 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元件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 Toll样受体相关的干扰素活化子(TRIF)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中药高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低浓度组,每组5只.以上各组白兔分别以生理盐水和高、中、低浓度益气活血复方连续灌胃7 d.末次灌胃给药2 h后,心脏采血,离心后分离血清.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LPS刺激后,分别加入高、中、低浓度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干预24 h,收集细胞,用Real time PCR方法测定TLR4、MyD88、TRAF-6、TRAM及TRIF mRNA的表达.结果 用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引起TLR4 、MyD88、TRAF-6、TRAM及TRIF mRNA的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用益气活血复方含药血清干预以后显著抑制TLR4 、MyD88及TRAF-6 mRNA的高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对TRAM及TRIF作用不明显.结论 益气活血复方可阻断TLR4高表达,同时阻断TLR4胞内信号转导的MyD88依赖性途径,而对MyD88非依赖性途径作用不明显,因此益气活血复方主要是通过阻断MyD88依赖性途径来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姜华;张艳;王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刺通里穴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通里穴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探讨通里穴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3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 例)和治疗组(15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配合针刺通里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失语症评分、失语严重程度分级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失语严重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症总分、复述、说及读得分均有增高(P<0.01);治疗组失语症评分说及读得分增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激通里穴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通里穴是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有效的穴位.

    作者:吴芳;杨万章;赵宁;盛佑祥;叶碧玉;刘湘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滋阴利水法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滋阴利水法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2:1配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滋阴利水为主的中药补肾利水方,疗程为1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6%(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为84.5%,明显优于对照组78.6%(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有所下降,其中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滋阴利水法可有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且无不良反应,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宪忠;李莉;韩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符合诊断标准的42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降压对症处理,治疗组21例在常规降压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服心脑舒通胶囊,30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性.

    作者:施进宝;黄宝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药物.

    作者:柯俊华;陈金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Cyt-C)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 3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细胞Cyt-C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少许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模型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于6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治疗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均减少,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预防加治疗组较丁苯酞治疗组Cyt-C比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给予丁苯酞治疗能下调Cyt-C表达,同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示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yt-C的释放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王建华;刘瑞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脂联素球状结构域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gAd的构建

    目的 构建脂联素球状结构域(globular adiponectin,gAd)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gAd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从健康人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法获得脂联素球状结构域基因,经EcoRⅠ和XhoⅠ酶切后与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重组得到pcDNA3.0-gAd,分别用PCR法和DNA测序法鉴定pcDNA3.0-gAd.结果 以从健康人全血中提取出的高纯度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出gAd基因,真核载体pcDNA3.0经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与gAd基因进行体外重组,PCR法筛选出阳性克隆,DNA测序显示重组质粒pcDNA3.0-gAd的gAd基因与基因库中报道的脂联素基因序列(GenBank:EU420013.1)中gAd序列完全一致,说明成功构建了pcDNA3.0-gAd,且序列正确.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究gAd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深入探讨其生物作用机制创造了条件.

    作者:黄敏;陈显久;王彦;杨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卡维地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 两组治疗半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为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和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明显改善CHF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坚;罗树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芪红合剂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NO及NOS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红合剂含药血清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探讨其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芪红合剂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鉴定正在分化的EPCs,加入含不同浓度芪红合剂药物血清及空白血清的M199培养基孵育24 h,将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化学比色法测定NOS.结果 芪红合剂药物组的血清NO水平和NOS活性明显高于空白血清对照组(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芪红合剂可能通过增加EPCsNOS活性,促进NO分泌,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及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修复损伤血管来发挥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作者:宫建芳;马华;申静;杜海斌;马天成;武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类、Ⅱ类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作用,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同时也有较明显的副反应,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功效.

    作者:宋友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