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李文星;高长玉;周顺延;赵秀敏;乔慧敏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39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对血肿净增比例≥33%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高峰在24 h之内,24 h后发生率显著降低;继续出血患者往往伴有频繁的.结论 频繁呕吐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应当及时处理.
作者:王绍霞;张晓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口服心通口服液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门诊女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病例2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心通口服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7%,对照组总有效率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口服心通口服液可有效地缓解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临床症状.
作者:和渝斌;何冰娟;王晓明;王波;刘莹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临床进展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的5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取同期104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指数及体重变化、水肿、高血压前期表现、血浆白蛋白及尿蛋白等.结果 体重指数增长、体重变化、孕妇高血压前期表现及水肿发生情况、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尿蛋白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肿、过度体重增加、高血压前期表现和低蛋白血症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重点检查以提高临床实践的预警能力.
作者:荆淑云;张英萍;王素珍;韩凤莲;贺瑞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由Parkinson(1817)首先描述,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 0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1].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且副反应较多,长期用药疗效减退.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现就2000年-2006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作者:张青萍;刘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黄芪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3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 mL中静脉输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UAP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郅峰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平降汤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予平降汤与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降汤治疗TIA疗效明显.
作者:王洪涛;闫彦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培养环境及对照培养环境中,分别孵育内皮细胞24 h、48 h、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低浓度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不明显,随着浓度的增高,细胞生长抑制越明显,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可损伤内皮细胞,抑制细胞生长,有助于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致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支翠菊;柳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中颅神经病变并发眼肌麻痹者比较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7月-2007年5月诊治的27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军;井秀华;嵇高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因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以及临床医生认识不足,易误诊,误诊率达50%.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建国;李文星;高长玉;周顺延;赵秀敏;乔慧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脑溢安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5分制法在动物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MMP-2,9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伤侧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 脑溢安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MP-2,9蛋白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聂亚雄;朱云龙;霍瑞民;罗文芳;黎杏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严重程度,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8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作者:杨保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辰节律特点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太原市区内四所医院心内科1999年-2003年收治的本地区1 6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发病时间,运用圆分布分析每日24 h内的集中发病时间;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群组间在各个时间段发病规律的差异.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集中在每日07:00(Z=10.737,P<0.001).高龄组(≥60岁)发病集中在06:51(Z=7.513,P<0.001),低龄组(<60岁)发病集中在07:21(Z=3.287,P<0.05),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945,P<0.05);男性组每日的发病集中于07:30(Z=9.162,P<0.001),女性组每日的集中发病时间不明显(Z=2.212,P>0.0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598,P<0.001);高血压组每日的发病集中在06:30(Z=7.081,P<0.001),非高血压组集中在07:30(Z=4.132,P<0.0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824,P<0.05);糖尿病组每日集中发病时间不明显(Z=1.949,P<0.05),非糖尿病组发病集中在06:30(Z=9.596, P<0.001),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235,P<0.001).结论 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有明显的时辰节律特点,多集中在07:00左右.但不是所有人群都有上述特点,女性和糖尿病患者没有每日的集中发病时间,年龄≥60岁和有高血压者较对照组明显提前.
作者:冯巧爱;张水旺;陈洁;陶金海;李国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及尿微量白蛋白(MAU)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血清Cyst-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尿MAU采用速率透射比浊法测定,分别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Cyst-C及MAU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Cyst-C及尿MAU含量均比健康对照组增高,且与高血压程度关系密切,高血压程度越高, Cyst-C及MAU含量越高.原发性高血压组Cyst-C及MAU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特别是当高血压患者肾功能轻度受损时,Cyst-C及MAU升高比血肌酐升高更敏感.结论 血清Cyst-C及MAU是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全义;郭任维;李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Fas(sFas)含量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抗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外,余同手术组)CAF组(13只)和参附组(11只).参附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6.2 mL/(kg·d)],CHF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4周.给药4周后颈动脉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及sFas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HF组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浓度明显增高(P<0.01),参附注射液能降低CHF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的水平(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改善梗死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因子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吴红金;张颖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测定了解轮状病毒对心肌是否造成损害,并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对心肌损害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5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和22名健康对照者进行cTnI的测定.果糖组32例,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非果糖组19例,不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TnI的变化.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TnI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0.01).果糖组治疗后cTn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非果糖组(P<0.01).结论 轮状病毒对心肌可以造成一定的损害,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可以对损伤的心肌起修复作用.
作者:李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探讨CRP浓度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AMI患者、4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69名健康者抽取空腹静脉血10 mL,5 mL用于生化指标测定,5 mL分离血清-20 ℃下保存,用于测定CRP.结果 对照组、OMI组、AMI组lgCRP分别为1.72±0.56、2.15±0.56、2.55±0.39.OMI组、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MI组与AMI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浓度与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CRP浓度与心肌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除外其他危险因素影响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提示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肖黎保;李伟;徐杰;陆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氧化应激反应: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AT)的活力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 再灌注加尾端放血的方法制备VD 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盐酸多奈哌齐对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测试MDA含量,SOD、MAO、GSH-PX 及CAT的活力.结果 多奈哌齐组大鼠行为学能力、氧化应激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有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
作者:崔润梅;赵志坤;刘寨花;雷成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 将48例PSD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 例.治疗组应用道家认知法的ABCDE技术结合针刺法的调气开郁法;对照组采用针刺法.结果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95.7%,对照组愈显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道家认知法结合针刺法治疗PSD是远期和近期结合,本标兼治,重建了有益身心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刘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管压迫器在介入治疗(PCI)应用替罗非班术后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例应用替罗非班的PCI 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压迫器组和血管封堵器组,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血管封堵器及血管压迫器的成功率、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卧床时间.结果 血管封堵器及血管封堵器的成功率均较高(99%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封堵器及血管压迫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卧床时间血管压迫器组和血管封堵器组分别为 (15.51±1.30) h、(3.30±0.78) h,封堵器明显减少卧床时间.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 术,应用替罗非班,术后采用血管封堵器或血管封堵器均能安全有效止血,可掌握指征,选择合适患者.
作者:李焕明;李永辉;何峰;张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叶酸对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佳浓度.方法 MSCs由正常成年人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离心获得,取第5代MSCs以1 mmol/L二巯基乙醇(BME)预诱导24 h后,用羟基茴香醚(BHA)、2%二甲基亚砜(DMSO)和3种不同浓度的叶酸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不同时间段对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叶酸组分化为NSE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都较对照组高(P<0.01) ,但以40 mg/L中等浓度的叶酸神经细胞多,且神经元比例高于其他组.结论 叶酸诱导BMSCs向神经元分化以40 mg/L浓度为佳.
作者:薛芳;李光来;赵永旺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