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李文星;高长玉;周顺延;赵秀敏;乔慧敏
目的 观察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结合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方法 将48例PSD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 例.治疗组应用道家认知法的ABCDE技术结合针刺法的调气开郁法;对照组采用针刺法.结果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95.7%,对照组愈显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道家认知法结合针刺法治疗PSD是远期和近期结合,本标兼治,重建了有益身心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刘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脑溢安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5分制法在动物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MMP-2,9蛋白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组大鼠伤侧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 脑溢安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MMP-2,9蛋白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聂亚雄;朱云龙;霍瑞民;罗文芳;黎杏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及其机制与相关危险因素,为全面干预该合并症的发生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方法 对50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空腹血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后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血糖调节异常组(IGR)和糖尿病组(DM).分析各组的发病率,对各组的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RI)、B细胞功能(HOMA-B)、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及收缩压、腰围、腰臀比、高血压病程、血脂、体重指数(BMI)等进行比较.结果 503例中血糖调节异常者121例(24.1%),糖尿病患者占17.5%.知晓率仅7.5%.从NGT到IFG,随着血糖的升高,空腹和餐后胰岛素升高,IRI与HOMA-B也升高,而ISI却下降;发展到DM后,胰岛素分泌及HOMA-B下降,而IRI却没有下降,DM组的收缩压水平和腰围、腰臀比、BMI、高血压病程及IGR和DM组血脂异常与NGT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比例非常高,而日常诊断率却很低.其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失代偿.而中心性肥胖,收缩压水平,脂代谢异常及高血压病程可能为其高危因素.
作者:褚建春 刊期: 2009年第08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刘雪娜;蔡少杭;洪朝璋;王佳琛;陈晖;王仲涵;卢廷贵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电解质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470例,按照应用甘露醇的剂量分为125 mL剂量组(A组)与250 mL剂量组(B组).在用甘露醇前、用药第7天采血,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钾、钠、氯.结果 A、B组用药后各指标与用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尿素氮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剂量甘露醇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曹家春;张颖慧;刘翠忠;魏玉荣;张继萍;王永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严重程度,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两组间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8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益肾疏肝法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可以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作者:杨保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心衰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衰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衰计分、心功能等级和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在心衰计分总有效率为93.3%,心功能等级总有效率为96.7%,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9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衰方治疗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郑民安;邱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临床进展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的5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取同期104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重指数及体重变化、水肿、高血压前期表现、血浆白蛋白及尿蛋白等.结果 体重指数增长、体重变化、孕妇高血压前期表现及水肿发生情况、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尿蛋白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肿、过度体重增加、高血压前期表现和低蛋白血症是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重点检查以提高临床实践的预警能力.
作者:荆淑云;张英萍;王素珍;韩凤莲;贺瑞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和氯沙坦钾合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M组)65例,氯沙坦钾组(L组)67例,美托洛尔联合氯沙坦钾组(M-L组)64例.结果 M-L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优于M组和L组的96.2%和89.6%(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氯沙坦合用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彩萍;张贵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与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肾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基底动脉(BA)及双侧椎动脉(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和平均峰流速(Vm)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补肾通络中药配合针刺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作者:曹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探讨CRP浓度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AMI患者、4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69名健康者抽取空腹静脉血10 mL,5 mL用于生化指标测定,5 mL分离血清-20 ℃下保存,用于测定CRP.结果 对照组、OMI组、AMI组lgCRP分别为1.72±0.56、2.15±0.56、2.55±0.39.OMI组、AMI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MI组与AMI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浓度与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明显相关.结论 血清CRP浓度与心肌梗死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除外其他危险因素影响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提示炎症反应在心肌梗死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肖黎保;李伟;徐杰;陆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名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例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FT3水平均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FT3下降水平存在正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心功能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激素含量的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进;宁艳丽;武志芳;李险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39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对血肿净增比例≥33%以上者,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高峰在24 h之内,24 h后发生率显著降低;继续出血患者往往伴有频繁的.结论 频繁呕吐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应当及时处理.
作者:王绍霞;张晓锐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肝心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并发肝心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7例给以辅助治疗,治疗组27例在辅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结果 肝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症候群的消长随ALT、HBV-DNA消长而消长.结论 治疗肝心综合征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治疗肝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辅.
作者:李金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用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在含有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培养环境及对照培养环境中,分别孵育内皮细胞24 h、48 h、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低浓度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不明显,随着浓度的增高,细胞生长抑制越明显,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可损伤内皮细胞,抑制细胞生长,有助于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致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支翠菊;柳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黄芪注射液和人血白细胞α-干扰素联合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58.6%(P<0.05),治疗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冀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益气活血汤,疗程均为30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心电图等.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4%,均优于对照组的82%与54%(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温阳益气活血汤能增加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抗缺氧能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和临床心电图表现.
作者:李俊;郭亚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心脏结构、功能、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24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晨峰组(MBPS组)、非晨峰组(非MBPS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大流速(EV)、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V)及EV/AV.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MBPS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1),MBPS组LVMI高于非MBPS组,EV减慢,AV加大,EV/AV降低.MBPS组室性早搏、心房纤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BPS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者有更明显的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损害.室性早搏、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作者:田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老年心房纤颤发生的病因、血栓栓塞的并发症、左房扩大与房颤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住院治疗的91例老年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1例房颤患者中,阵发性房颤31例(34.1%),慢性房颤60例(65.9%);非瓣膜病房颤82例(90.1%),瓣膜病房颤9例,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P<0.05).慢性房颤脑栓塞的发生率高于阵发性房颤脑栓塞的发生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是老年人栓塞卒中的常见原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应得到重视.
作者:黄云翠;卫高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30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4%~0.46%[1],若不经治疗可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二尖瓣关闭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婴幼儿时期即会死亡.在少数未经治疗幸存者中,可出现猝死,所以一经确诊即需手术治疗.我院2008年9月收治1例,并进行了手术,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薛春牛;申长生;王忠社;张潞;武高强;袁保福;赵树鹏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