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少年期抑郁症36例临床分析

王树阳;孙太起

关键词:儿童少年期, 抑郁症, 现报告如下, 住院病人, 诊断标准, 首发年龄, 并非罕见, 新诊断, 资料, 病例
摘要:抑郁症在儿童少年期并非罕见,我院1981年6月~2001年6月间共收治36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经重新诊断,均符合CCMD-2-R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37%.其中男11例,女25例;首发年龄10~16岁,平均(13.2±1.2)岁;病程2周~2.5年,平均(17.4±4.3)月.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功能性疼痛的抗抑郁治疗

    目的:比较抗抑郁剂与止痛剂对慢性功能性疼痛的疗效. 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抗抑郁及止痛治疗. 结果:抗抑郁剂的疗效明显好于止痛剂,副作用虽多但不严重. 结论:对慢性难治性功能性疼痛的治疗,可适当使用抗抑郁剂,常能明显改善症状.

    作者:梁立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阴阳性症状的关系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与阴性、阳性症状的关系. 方法:对73例入组的患者随机给予利培酮、氯氮平治疗12周,并于治疗前、后盲法评定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Wechsler记忆测验(WM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与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 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均与认知功能有显著相关.主要与执行功能相关;注意障碍与记忆相关.治疗后,仅SAPS中怪异行为得分与WCST的持续反应数、持续错误数显著相关. 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是原发性的,并不是在阳性、阴性症状基础上产生的.

    作者:王锦霞;南振国;白京生;及惠郁;杨甫德;王安文;王健;李尚明;李娟;王绍礼;王向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同时期少数民族精神疾病住院情况比较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精神疾病住院患者特点. 方法:对前5年389例与后5年294例住院患者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后5年组精神疾病住院人数减少,精神分裂症仍居首位.中青年和维吾尔族患者减少. 结论:近年来社会变革对少数民族精神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

    作者:秦红;农卫霞;田建华;倪红;侯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电休克治疗术前用药对照研究

    阿托品作为电休克治疗(ECT)术前用药,临床极为普遍.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术中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仍较多,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躁动期均较长,病人清醒后的睡眠时间不满意.近两年来我们分别以东莨菪碱和阿托品做为术前用药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智娟;邵胜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利培酮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68例各型急性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碳酸锂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利培酮或氯氮平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 结果:利培酮组在治疗第2、4、8周周末显效率分别为18.8%、71.9%和87.5%,有效率为68.8%、87.5%、93.8%,与氯氮平组相似;但前者第1周周末有效率(28.1%)不及后者(55.6%). 结论:利培酮合并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具有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相似的总体疗效、更高的安全性,但起效稍迟,可作为急性躁狂治疗的一个选择.

    作者:刘铁榜;高欢;沈其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抑郁症患者脑的磁共振研究

    目的:采用磁共振技术(MRI)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脑结构改变. 方法: 以抑郁症患者32例为病例组,正常23例为对照组,作头颅磁共振扫描. 结果:病例组第3脑室横径,双侧外侧裂宽度显著增宽,透明中隔至额极距离减少. 结论:抑郁症患者额、颞叶均明显萎缩.

    作者:崔青;彭昌孝;刘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儿童少年期抑郁症36例临床分析

    抑郁症在儿童少年期并非罕见,我院1981年6月~2001年6月间共收治36例,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经重新诊断,均符合CCMD-2-R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37%.其中男11例,女25例;首发年龄10~16岁,平均(13.2±1.2)岁;病程2周~2.5年,平均(17.4±4.3)月.

    作者:王树阳;孙太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嘉峪关市自杀案例调查

    目的:研究嘉峪关市自杀率、自杀方式、自杀原因等. 方法:对嘉峪关市1975~1998年间城乡中所有自杀死亡者资料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以CCMD-2-R标准确定诊断. 结果:共调查348例,自杀率为15.59/10万人口,年龄以20~29岁为多,自杀方式以服毒为常见,其次为自缢.自杀原因以婚恋及人际关系为主,其次为精神疾病. 结论:该市自杀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作者:何源;李文;何明玉;周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男女患者的发病年龄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异源性,使我们对其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初发年龄可能是了解它的一个重要线索,它预示着疾病一定的起因,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作者对广东、陕西、江西3所精神病院4年来的男女患者发病年龄进行研究.

    作者:吴树跃;刘长琳;朱列和;蔡琳;王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多巴胺受体与前额叶皮层的认知功能

    前额叶皮层是指额叶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以前的广大皮层,既包括半球的背外侧面,又包括其内侧面和眶面,具有丰富的皮层间和皮层下交互纤维联系.前额叶在人的注意力、排除干扰能力、思维、逻辑推理、行为计划、组织、工作记忆等脑高级认知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前额叶皮层功能紊乱与许多精神症状有关,如:精神分裂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1~3].

    作者:李敏;黎海蒂;沈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5-羟色胺综合征--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5-羟色胺综合征是某些精神药物严重的副反应.我们对此缺乏了解,请那位专家赐教有关这一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预后、治疗和预防等知识,谢谢!河南省几位精神科医师答读者来信河南省几位精神科医师:5-羟色胺(5-HT)综合征(serotonin syndrome)是由于各种原因促使脑内的突触间歇中5-HT含量增加所致.由于新型的抗抑郁剂不断应用,临床上对该类药物所引起的副反应较为关注,近几年来国内陆续有5-HT综合征的个案报告[1~2],因5-HT综合征在不同病人表现不一,至今尚未足够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原因分析

    我们对1996~1998年期间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临床治愈出院的125例中再复发的51例进行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均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经临床治疗痊愈出院共125例,其中男81例,女44例;年龄16~48岁,平均(24.8±8.7)岁;病程3~15个月,平均(6.2±4.6)月.

    作者:孙传贤;孙文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认知功能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末次持续住院时间长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1 对象和方法患者组为我院男性住院病人,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共96例.对照组为从未使用过精神药物,无精神症状的正常人,共20名.两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作者:曹延筠;孙洪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18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18例,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副反应. 结果:治疗结束后PANSS总分减分率为51.2%,显效率为83.3%.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奥氮平是一种疗效好,起效快,副反应少,服用方便、安全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作者:戴福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反应. 方法:7所医院共计收集精神分裂症患者904例,其中以利培酮治疗者405例,其余为以氯氮平、氟哌啶醇、氯丙嗪或舒必利治疗的对照病例,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等量表进行观察. 结果: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有的与对照组相仿,有的超过对照组.副反应一般较轻.对睡眠影响较少,小剂量(4mg/d左右)疗效并不降低,而副反应更少. 结论:利培酮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可用于首发、难治病例、预防复发和青少年病例等,对维护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

    作者:李爱华;周晓云;杨立身;刘东云;李万琼;夏永兵;蔡春燕;赵智萍;刘建洪;曾昭玮;陈广阳;李宝铨;李崇勇;谭友果;刘成文;刘勇;甘枝勤;任清涛;刘素贞;马秀青;杨彩叶;郑体厚;徐洁华;夏明;伍仁琴;范征莉;王捷;吴胜;王全利;贾春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躁狂症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人格比较

    目的:探讨躁狂症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的异同. 方法:随机抽取两者各30例的MMPI,比较其原始分和剖析图. 结果:Hs、Pd、Ma 3个量表有显著差别,躁狂症的Ma较高,Hs、Pd较低,以Pd明显. 结论:MMPI检测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作者:汪云光;王鸿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细胞色素P4502D6遗传多态性与氟西汀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细胞色素P4502D6酶(CYP2D6)遗传多态性与氟西汀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之间有无相关. 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88例患者CYP2D6基因型,用氟西汀治疗8周,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 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普遍升高,但大致仍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CYP2D6遗传多态性与氟西汀导致的肝功能指标升高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结论:氟西汀对肝功能的影响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侯静;林建荣;陆欣乔;霍肖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黄体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性欲亢进1例

    女性精神分裂症性欲极度亢进,临床上颇为少见,我们收治1例,单纯用抗精神病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后合用黄体酮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报告如下.患者女,36岁,离异,在职干部,1989年6月~2000年5月先后4次住我院治疗,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多次病情反复期间,出现性欲亢进,突出表现为爱纠缠男性.

    作者:侯爱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丙咪嗪、安坦治疗氯氮平所致遗尿

    氯氮平可引起遗尿,使用丙咪嗪或安坦均有一定疗效,我们对此作了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为1999~2000年住我院,均单一服氯氮平且有遗尿者.排除妇科、泌尿科疾患,入院前2周内服用氯氮平及不合作者.共48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平分为丙咪嗪组及安坦组.丙咪嗪组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41岁,平均(29.8±7.0)岁.安坦组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1~43岁,平均(30.3±8.0)岁.以上各项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作者:王刚平;王华永;颉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Parkinson病2例

    例1:男,65岁.患者于1994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渐出现早晨贪睡,不爱讲话,兴趣降低,高兴不起来,疲乏无力,常躺在床上,少与人交往,不爱做事,不愿外出,认为自己能力不如以前,觉得活着没意思,想一死了之,曾使用多种抗抑郁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约5年后住院,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为20分.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予百忧解20mg/d治疗8周,无明显改善.出院3月后门诊复查时发现呈面具脸,走路缓慢,四肢肌张力增高,双手平举时有明显震颤.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果正常.更改诊断为Parkinson病所致精神障碍(抑郁症状),予左旋多巴500mg/d、奥麦伦20mg/d治疗,3周后肌张力恢复正常,震颤消失,抑郁缓解,HAMD评定为8分.

    作者:李均林;刘开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