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拟益脑通颗粒剂治疗老年期痴呆40例

胡陵静;黄坤;刘渝波;刘熔;向阳红;田博文

关键词:益脑通颗粒剂, 脑复康, 老年期痴呆
摘要:目的自拟观察应用益脑通治疗老年期痴呆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口服益脑通,每次1包(7 g),每日3次.对照组20例口服脑复康0.8 g,每日3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个~3个疗程.结果益脑通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脑复康(P<0.05),在智能量表积分、生活自理能力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脑通颗粒剂为治疗老年期痴呆的有效药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硝普钠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并观察硝普钠对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观察在常规治疗无效的基础上给予硝普钠12.5 mg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用15 d,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糖尿病及心肌病是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且病死率高达17.4%;诱因依次为感染、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严重贫血及医源因素;采用硝普钠治疗有效率为73.9%.结论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病因呈多因性且病死率高,诱因以感染为常见.采取以硝普钠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其有显著疗效.

    作者:唐宜耀;刘帆;冯亮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比索洛尔联用地高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用地高辛治疗风湿性心脏病(RHD)伴快速心房颤动(AF)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2例风心痛伴快速房颤病人,分析比索洛尔联用地高辛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变化及治疗后第3周长R-R间歇(≥1.5s).结果7 d内控制心室率为81.63%(18/22),21例病人睡眠中检出长R-R间歇,清醒后消失.结论比索洛尔联用地高辛是控制RHD伴快速AF心室率安全有效的方案.

    作者:杨达夫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博乐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5例疗效观察

    脑卒中病人除有不同程度躯体功能障碍外,同样还由于脑部的病变及家庭社会心理学等多因素而产生情感性精神障碍,如情绪低落、性格改变、喜怒无常甚至对生活产生绝望念头等,临床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和对中风康复的不良影响,因而日益受到重视.2002年1月-2003年6月对65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采用博乐欣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铭耀;赖汉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脑出血31例(治疗组)与锥颅置硅胶脑式引流管引流术(对照组A)、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B)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血肿平均总清除率达90.39%,治疗总有效率达80.65%;对照组A的血肿平均总清除率达54.66%,治疗总有效率达53.13%;对照组B的血肿平均吸收率达20.50%,治疗总有效率达24.24%;治疗组和对照组A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对照组B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A、对照组B.结论采用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临床疗效好,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改善病残程度,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作者:殷汉贤;吴敬斌;叶宗诚;王志艺;董飞燕;林松;李志亮;董凯碧;李旺;陈寿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致冠心病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近年来冠心病(CHD)的发生与发展的新危险因素研究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微生物的感染可能是促进CHD发病的因素.本文就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的研究状况及中药防治进展综述如下.表明中药防治幽门螺杆菌致冠心病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李媛;戴万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11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方法,以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114例主动脉夹层病人均表现胸、腹及腰背疼痛,并伴有不同系统损害,以心、脑血管系统损害常见;MRI、CT、UCG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主动脉夹层有极大临床价值.结论主动脉夹层病人均以疼痛为表现,可伴有各个系统损害;MRI、CT、UCG等影像学检查对主动脉夹层有极大临床价值,是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作者:杨春万;李挺;黄奕高;王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红芪多糖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PS)对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那普利对照组、红芪多糖大剂量组和红芪多糖小剂量组,动物均给正常饲料.对照组灌胃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依那普利组灌胃依那普利7 mg/kg,每日1次;红芪多糖大剂量组灌胃红芪多糖150 mg/kg,红芪多糖小剂量组灌胃红芪多糖50 mg/kg,每日1次,各组连续8周.各组分别在2周、8周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平均分两批股动脉取血后,检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与同期模型、依那普利对照组相比,红芪多糖大剂量组、红芪多糖小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能抑制TC、TG、LDL-C升高,抑制HDL-C降低.结论HPS可能通过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代谢减轻糖尿病大鼠病情和延缓其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金智生;汝亚琴;李应东;楚惠媛;吴立文;马骏;晁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息风康系列方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息风康系列方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174例病人,随机分为息风康系列方药治疗组140例和西药尼莫地平对照组34例.其中息风康治疗组中,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针对不同病证分为1号治疗组37例,2号治疗组42例,3号治疗组31例,转化治疗组30例,分别应用息风康1号、2号、3号流膏配以息风康胶囊.治疗45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息风康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00.0%、97.62%、96.77%、100.0%,西药对照组为85.29%,经统计学处理,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各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症候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应用息风康系列方药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具有明显疗效.中风病恢复期病机复杂多端,不宜仅针对某一病因病机或局部病变采用单一治疗方法,应突出中医特色,根据病情演变及病机变化随时辨证施治.

    作者:曹晓岚;孙西庆;杨军;相修平;关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压健4号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血压健4号对气虚痰浊型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以西药心痛定缓释片为对照组,以中药血压健4号治疗为观察组(气虚痰浊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观察组降血压总有效率为91.07%,与西药对照组相似(P>0.05);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控显率为64.29%,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01).眩晕、头痛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4.91%和95.45%,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01).结论血压健4号治疗气虚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降压疗效.

    作者:陈宁;王清海;李爱华;李桂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开心手术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下开心手术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选择12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病人,在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主动脉开放前5 min,主动脉开放后5 min、1 h、2 h、12 h、36 h采静脉血.应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巨噬细胞集落趋化因子及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峰值出现在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均在主动脉开放后1 h达峰值,巨噬细胞集落趋化因子在主动脉开放后36 h达峰值.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和其后的机体炎症反应,防御修复及造血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伏生;郭光伟;马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片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片对脑缺血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和凋亡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益气活血片在防治脑水肿,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益气活血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脑水肿减轻,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模型组Bcl-2、Bax表达明显增强,益气活血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可降低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Bcl-2的表达,益气活血片高剂量组降低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Bax的表达,中剂量组仅降低中心区Bax的表达.结论不完全性脑缺血与细胞凋亡有关,益气活血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根成;胡金城;朱成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7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分析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病.有资料报道年发病率为6/10万[1].急性期病死率高,而远期预后尚好.有文献报道在存活病人中的67%可生活自理,恢复正常工作[2].因此,减少SAH急性期的病死率是治疗的关键.现将我院1995年5月-2000年5月住院的SAH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邵宏元;路顺义;张振国;孙利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病人脉压差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脉压差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病人758例进行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并按脉压差分为≤60 mmHg、(61~80)mmHg、(81~100)mmHg、>100 mmHg4组.结果随着脉压差增加,ST-T改变、心律失常均逐渐增加(P<0.001).结论高血压病病人脉压差比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作者:庞家华;吴同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丹奥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对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病人41例,积极控制血糖,应用丹奥注射液80 mg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治疗,每日1次,疗程为14 d.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进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治疗后病人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后治疗前下肢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丹奥注射液能改善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新丽;赵家军;于桂娜;郭军;管庆波;高燕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理学研究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继而血栓形成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认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起源于破裂性斑块、侵蚀性斑块和钙化结节.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血管病变有一定联系.

    作者:白枫;吕吉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得高宁治疗高血压100例疗效观察

    得高宁-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较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近年来,降压药物种类发展迅速,但得高宁仍然以它良好的降压效果和合理的价格受到高血压病人的欢迎.我院自1999年2月~2004年2月用该药治疗高血压100例,临床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玲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羚蝎胶囊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ATP酶的影响

    目的了解羚蝎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用MCAO法复制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脑组织ATP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再灌注后3 h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Na+-K+-ATPcase、Ca2-ATPcase、Mg2+-ATPcase活性均较模型组高(P<0.01或P<0.05).结论羚蝎胶囊能提高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ATP酶的活性.

    作者:朱冬胜;麻志恒;祝鋆;陈忆伟;卫洪昌;徐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针刺对中风先兆证的干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针剌对中风先兆证治疗的机制.方法对30例中风先兆病人(治疗组)针刺治疗后血浆TXB2、6-Keto-PGF1α含量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同龄人作对照(对照组).结果中风先兆证病人血TXB2含量明显升高,6-Keto-PGF1α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中风先兆证病人的二者含量有改变,经针刺治疗后对此能做明显的调整,这种作用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结论针刺能治疗中风先兆证,其机制可能与调整其血浆TXB2、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改善脑血流量,提高脑代谢率有关.

    作者:章小平;林雪霞;黄凡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乌灵胶囊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早期颅脑外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早期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78),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n=80),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乌灵胶囊3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在急性期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乌灵胶囊佐治早期颅脑外伤综合征疗效确切,可避免或减少颅脑外伤后神经症的发生.

    作者:汪俊朝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通脉胶囊治疗脑梗死54例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06例病人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经CT或MRI确诊.男性58例,女性48例,年龄55岁~76岁,平均年龄62.7岁.脑梗死部位:基底节区42例,脑叶58例,脑干2例,小脑4例.发病时间2 d~5 d,因不在急性溶栓时间窗内,并排除脑出血,未用抗凝及溶栓药物.将106例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4例),两组一般资料、既往史、伴发病、发病时间、神经功能起点积分等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萍;汪维君;陈彦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