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国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特征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新出现的易感因素和院内感染病例的增多而发生着变化.本文就IE的病因和易感因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病人心肌酶的变化及心安颗粒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VMC病人分为心安颗粒组(治疗组)和黄芪精口服液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心肌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OT、LDH、CK、CK-MB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LDH、CK、CK-MB明显降低(P<0.01),且CK、CK-MB参数的降低程度不及治疗组(P<0.05~0.01).结论:心安颗粒在降低VMC病人心肌酶(尤其是CK及CK-MB)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杨思进;尹思源;白雪;晏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防芪地黄汤配合西药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肾性高血压病人共10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3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口服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硝苯地平(心痛定),治疗组加用防芪地黄汤,每日1剂,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病人血压改善情况.结果: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芪地黄汤配合西药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作者:张鸿雁;杜凯;李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太白洋参的促智防呆作用.方法:采用跳台实验、耐缺氧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以人参作对照,测定太白洋参健脑益智的作用机制.结果:太白洋参的疗效与人参无明显差异.结论:太白洋参具有显著地增强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即促智防呆作用)和增强小鼠耐疲劳性,改善体内的氧代谢,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雷国莲;景宏志;金颖;王薇;颜永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潘南金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潘南金50 ml、黄芪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输注.对照组采用能量合剂(5%葡萄糖500 ml,三磷腺苷40 mg,辅酶A 100 U,维生素C 3.0 g)静脉输注.每日1次,15 d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8%(χ2=6.09,P<0.05),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潘南金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顾旭;尚树忠;刘红;郭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其优越性.方法:将46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观察组)20例,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组(对照组)2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操作成功率相似,均能获得满意的支架置入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缓解心绞痛的效果两组无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急性事件;但观察组可缩短手术时间34.87%,减少X线曝光时间26.76%,减少造影剂用量35.80%,降低治疗费用27.62%.结论:无预扩张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的经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作者:陈传民;夏立斌;张传海;张鸿雁;李玉香;张铀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自1987年至2003年,笔者采用艾灸气海穴治疗多发性肌炎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生;韩洪逵;林树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10 d为一疗程,同时配合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脑路通常规剂量静脉输注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92.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治疗组为88.5%,对照组为51.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可降低病残率.
作者:张新;蒋居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前认为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密切关系,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可预防猝死和急性心肌梗死.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一般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凝剂,但亦有部分病人控制不理想,在条件好的医院可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但对基层医院使用药物治疗还是常用的手段.笔者应用肌氨肽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2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宏才;张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煦少火口服液(XSH)对心肌缺血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模型,观察XSH对心肌缺血大鼠炎性因子、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XSH可以提高寒瘀互结大鼠 NO含量, 降低ET含量.并降低寒瘀互结大鼠CRP、TNF-α含量.结论:XSH具有稳定血管内皮细胞,降低炎性因子,调节细胞因子,对心肌细胞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武密山;黄世玉;赵素芝;孟云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中仍然是一种关键方法.对ST段抬高的详细分析可能会对是否选择再灌注治疗的决定产生影响.通过心电图尽快而准确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对评估危险心肌量及决定是否行急诊血管再通将有所帮助.再灌注的心电图学证据是微血管血流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心电图被证实能影响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的新发生的传导异常和心律失常也同样关键.近,美国的Peter J. Zimetbaum医师等综述了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并发表于近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在该文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一些认识,对发生于24 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处理过程中的心电图阐释进行讨论.
作者:李立志;陈可冀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局灶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性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应用川芎嗪后局灶区白细胞黏附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指数升高,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降低,黏附力显著增强;应用川芎嗪后附壁指数及黏附力显著下降,断裂应力增高.结论:川芎嗪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
作者:钟瑜;张焱;杨国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占全部脑卒中的80%.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5岁以后尤为明显[1].近年来脑梗死病人出现年轻化趋势,因其致残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极大,故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对我院1995年3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5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做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清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约占脑卒中的10%.随着城市人口日趋老龄化,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其中基底节脑出血约占到80%.临床采用血肿碎吸治疗43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病人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越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致残率较高,目前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对62例脑出血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滴尼莫通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作者:冯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地龙胶囊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共观察病人400例,其中复方地龙胶囊治疗组300例, 消栓口服液对照组100例,两组均治疗30 d.结果: 复方地龙胶囊治疗组愈显率71.00%, 总有效率93.67%;消栓口服液对照组愈显率40.00%, 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地龙胶囊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卒中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并能调节脂代谢紊乱,改善病人高血压状态,是治疗脑卒中的有效药物.
作者:曹晓岚;关新华;孙西庆;李延滨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脑卒中并发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HNDC)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HNDC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HNDC的病人中,17例因为得到及时确诊,迅速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终抢救成功出院.有19例因认识疾病不足而死亡.结论:脑卒中病人如意识障碍加重,且有严重脱水症状与体征,应怀疑并发HNDC,应检查血糖、血钠及血浆渗透浓度,以便做出及时诊断和处理.
作者:李钢;余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复方丹参滴丸系由纯天然中药丹参、三七、冰片,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高效、速效中药滴丸制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液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的功效[1~4].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8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沈小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颅脑外伤继发性损伤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探讨重型颅脑外伤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及影响预后的因素、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及生存率成为神经临床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1,2].我们通过对颅脑外伤后3种递质在血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与病程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供理论依据,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玉培;唐太昆;顾玲;王一;杨云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选用葛根素注射液50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48例,采用加镁极化液500 ml加丹参20 ml静脉输注.每天1次,14 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①缓解心绞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45.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心肌缺血改善后心电图评定: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3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少.
作者:韩新生;杜晓凌;梁洪勇;汤其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