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威;徐静;谢静远;王朝晖;潘晓霞;王伟铭;陈楠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继发于糖尿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属中医“消渴病”继发“尿浊”“水肿”“肾劳”“关格”等范畴,病理基础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唐代王焘称之为“肾消病”,吕仁和教授主张将DN各相关病症统称为“消渴病肾病”指出本病中心病位在肾,治疗当以护肾为要[1].本病早期无水肿表现,仅以蛋白尿为主要特点,而待大量蛋白尿丢失病情发展致Ⅳ期后,水肿症状开始出现.此时治疗尤为关键,如失治误治,GFR可平均每月下降1 ml/min,终进入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2].DN现已升为ESRD的首位病因,治疗方面,目前现代医学未有较理想的治疗药物,传统医学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一定进展[2],故有效运用中医药治疗DN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立群;李灼;贠捷;刘志奇;宋业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家族的一员,是一种表达在人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肪酸结合蛋白质,分子量14.4 kDa[1].近期研究发现L-FABP在肾脏损伤和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尿L-FABP水平可以预测不同肾脏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这种蛋白在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面均有重要价值[2,3].本文就L-FABP的结构、功能以及在不同肾脏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郑新明;高月花;那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病 例患者,李某某,女,28岁,主因“发现蛋白尿4月余”,2016年3月18日收入我院.患者2015年5月妊娠,2015年11月因高血压、蛋白尿(+++),当地医院诊断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予降压等对症治疗.2016年1月查BP170/130 mmHg,B超提示单死胎,当地医院诊断为“宫内妊娠35周,子痫前期(重度)、死胎”,1月11日行引产术,经阴道分娩一女死婴.1月14日产后查尿常规:尿蛋白(+++),潜血(+++).尿蛋白定量9 380 mg/24 h.血常规:Hb 70 g/L,Plt 207×109/L.终止妊娠后予马来酸依那普利、普伐他汀、双嘧达莫及中药等治疗,因持续蛋白尿原因不明,2016年3月18日就诊于我院准备行肾穿刺活检术.既往史:早产史,其他病史不详.入院时查体:BP 120/89 mmHg,体型瘦小,身高142 cm,体重38 kg,BMI 18.8;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78×109/L,RBC 3.67×1012/L,Hb 112 g/L,Pit312×109/L.CRP 1.0 mg/L.DIC筛查:未见异常.尿常规:PRO 300 mg/dl(+++),ERY(-),RBC 2.29/HP.血生化:Scr 39.7 μnol/L,BUN 3.96 mmol/L,p3-1.07 mmol/L,Ca2+2.23 mmol/L,UA 222 μmol/L,Alb 36.9 g/L,空腹Glu 10.8 mmol/L,TC 4.36 mmol/L,TG 11.45 mmol/L.尿蛋白定量5 020 mg/24 h.肝炎病毒系列、梅毒筛查、HIV、风湿常规、心磷脂抗体、ANA抗体谱、ANCA抗体谱及尿免疫固定电泳均正常.
作者:李茜;占永立;李深;饶向荣;路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用于腹膜透析导管置管术时患者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为腹膜透析置管术寻找一种安全、并发症少,且能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40倒,将患者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效果、腹直肌紧张程度、麻醉维持时间、并发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麻醉诱导时间短,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术中腹直肌较松弛,手术视野好、操作方便.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局部浸润麻醉组术中患者疼痛较明显,需频繁加用局麻药.术中腹直肌较紧张,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短.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应用于腹膜透析导管置管术,麻醉诱导时间短、术中麻醉效果好、腹直肌松弛好,操作方便,术后镇痛效果好.能克服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缺点,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少,且能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明锋;朱虹;朱潮涌;雷文晖;金烈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上清中血管抑素的表达水平,以评价其临床意义及反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收集124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穿前晨尿,并收集40例健康人晨尿为健康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检测尿上清中血管抑素的浓度,进行组间比较,并与尿蛋白、肾功能等临床指标及病理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38.57 ng/ml,四分位数间距(IQR):37.85 ~39.84 ng/ml]相比,疾病组尿上清血管抑素明显升高(81.01,IQR46.58 ~ 274.40 ng/ml,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尿血管抑素区分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尿血管抑素与蛋白尿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CKD3 ~5期尿血管抑素水平明显高于CKD1期和CKD2期(P均<0.05);肾间质纤维化重度者尿血管抑素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者(P<0.01).结论:尿上清血管抑素可作为反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情及病理间质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无创生物标志物.
作者:夏园园;张琦;王思扬;刘洁琼;张雪光;蔡广研;陈香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FGF2/FGFR1/ERK在高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信号转导机制及肾元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以高糖(30 mmol/L)诱导HK-2细胞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建立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渗对照组、肾元颗粒组、厄贝沙坦组及ERK阻断剂组.采用CCK-8法确定大鼠血清加入浓度,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FGF2、Coll-gen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ELISA法分析各组细胞ERK及磷酸化ERK(p-ERK)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GF2、CollgenⅣ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p-ERK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肾元颗粒组FGF2、CollgenⅣ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p-ERK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肾元颗粒含药血清能通过下调高糖诱导的HK-2细胞FGF2的表达,抑制FGF2/FGFR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立;袁军;詹理睿;万亚琴;王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尿路梗阻(UTO)性急性肾损伤(AKI)与非尿路梗阻性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急性肾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UTO性AKI住院患者32例与非UTO性AKI住院患者134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特征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KI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UTO性AKI患者相比,UTO性AKI患者血肌酐峰值明显高,少尿无尿,尿毒症多见,手术治疗比例高,住院病死率低.多因素分析显示,伴随疾病、AKI病因、血象中白细胞增高、血钠增高是AKI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203、0.173、1.072、1.060).结论:伴随疾病、尿路梗阻抑或非尿路梗阻、血象中白细胞增高、血钠增高是AKI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杨椹;李红艳;国建;罗杰;苏妍妍;化宝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传统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所谓“有是证用是药”,便是临床上常用的由四诊而辨证,由辨证取方药这一过程的缩写.在肾脏病的门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单单拿着体检报告来看病的患者,即使用“十问歌”梳理一遍也无所得,再看舌象脉象,亦与平人无异.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却不能不干预,因为病人的肾脏确实存在损害,此时中医人便面临无证可辨的尴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邓跃毅教授在治疗无症状肾病时,有一套“治未病”的经验,常常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笔者有幸在邓师身旁侍诊近两年,窥得一斑,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吕振雷;葛文姝;邓跃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IgA肾病体质类型和不同体质发病后实证的分布特征.方法:根据相关指南与共识对新诊断的240例IgA肾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及辨证分型,记录其体质和实证类型.结果:IgA肾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31.7%)、阴虚质(27.1%)和湿热质(20.0%)为主,血瘀质(7.9%)、阳虚质(5.4%)、气郁质(4.2%)和痰湿质(2.1%)占一定比例,平和质(1.3%)和特禀质(0.4%)相对少见.各体质类型的IgA肾病发病后标实证分布,气虚质实证为湿热证(56.6%)、外感风热证(23.7%)、水湿证(15.8%)和痰湿证(3.9%);阴虚质为湿热证(47.7%)、下焦湿热证(29.2%)和血瘀证(23.1%);湿热质为湿热证(60.4%)和下焦湿热证(39.6%);血瘀质为血瘀证(57.9%)和浊毒证(42.1%);阳虚质为寒湿证(53.8%)、血瘀证(23.1%)、外感风热证(15.4%)和水湿证(7.7%);气郁质为痰湿证(60.0%)和肝郁证(40.0%);痰湿质为痰湿证(40.0%)、浊毒证(40.0%)和外感风热证(20.0%);平和质为外感风热证(33.3%)、水湿证(33.3%)和湿热证(33.3%);特禀质为外感风热证(100%).不同体质类型发病后标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肾病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为主,不同体质类型发病后标实证分布存在差异.
作者:刘永芳;陈帮明;王金象;徐媖;熊清玓;姚子睿;林雪菲;王水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照顾者负担与希望水平的临床现状,并探讨二者的内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一般情况调查表、Herth希望水平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和照顾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65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的ZBI得分在7~86分之间,平均(45.18±17.25)分,其中轻度负担14名(8.5%),中度负担51名(30.9%),重度负担100名(60.6%);HHI得分在18 ~36分之间,平均(35.84±3.28)分,其中轻度希望水平27名(16.4%),中度希望水平137名(83.0%),高度希望水平1名(0.6%).进一步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ZB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HH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存在较高的照顾负担而且希望水平较低,希望水平与照顾负担呈负相关,临床护士应注意提升照顾者对患者疾病康复的信心和生活希望,以减轻照顾负担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玉婷;朱春平;卢伟;王饶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透患者血管钙化与维生素K2及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并选择同期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维生素K2和Gas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血管钙化评分的关系.结果:血透患者血液中维生素K2水平降低(P<0.05),而Gas6水平增高(P<0.05),且维生素K2及Gas6水平与血管钙化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维生素K2与Gas6在血透患者中呈现差异性表达,其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血管钙化的严重程度.
作者:刘倩;阳延松;莫薇薇;杨浩强;黄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终发展到终末期肾病.然而,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肾病的准确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ACEI/ARB类药物虽被证实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但其作用远不足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目前已有诸多关于传统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这些研究虽向我们揭示了部分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理,但仍远远不够.本文,我们将总结单味中药、中药单体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重点阐述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机制,希望籍此为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作者:代小雨;邓金华;甘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损伤的慢性肾脏疾病(病史超过3个月).据2012年Zhang等[1]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据此估计,中国18岁以上人群中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毒素在体内蓄积,CKD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目前ESRD患者主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肾脏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来清除体内毒素,但其仍有费用高、易引发并发症等缺点,医学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他的治疗方法.近几年经胃肠道治疗慢性肾脏病开始被关注,本文整理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慢性肾脏病肠道治疗的一些研究进展,内容如下.
作者:饶立科;姜飞;俞东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张佩青教授是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兼职教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擅长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吾有幸跟随张佩青教授学习,受益颇丰,在学习期间看到张佩青教授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应用参芪地黄汤合解毒活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改善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张佩青教授认为本病中医分型多分为湿浊内蕴证、瘀血内停证、湿热伤阴证、脾肾气虚证、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参芪地黄汤合解毒活血汤主要治疗本病辨证属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患者,且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属脾肾两虚,湿浊瘀血证患者居多;现根据病案举例进一步探讨张佩青教授应用参芪地黄汤合解毒活血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供广大中医同仁们学习、探讨.
作者:陈明;王海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中药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的心肾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选取10只为假手术组,余30只腹主动脉缩窄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缬沙坦组,每组10只.造模后8周开始药物干预,共干预16周.观察药物干预对腹主动脉缩窄大鼠血压、心脏、肾脏的影响.结果:(1)左前肢血压:造模24周后,模型组SBP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SBP较模型组降低(P<0.05),缬沙坦组SBP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药组SBP与缬沙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流动力学:①造模24周后,模型组SAP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SAP较模型组降低(P<0.05),缬沙坦组SAP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药组SAP与缬沙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24周后,模型组LVSP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LVSP较模型组降低(P<0.05),缬沙坦组LVSP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药组LVSP与缬沙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造模24周后,模型组LVEDP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LVEDP较模型组降低(P<0.05),缬沙坦组LVEDP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药组LVEDP与缬沙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BNP水平:造模24周后,模型组血清BNP值增高(P<0.05);益气温阳中药干预能降低模型大鼠的BNP水平(P<0.05);缬沙坦干预能降低BNP水平(P<0.05);益气温阳组和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①造模24周后,模型组血清肌酐值增高(P<0.05);中药组血肌酐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血肌酐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温阳组和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腹主动脉缩窄大鼠造模24周后各组大鼠血清尿素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心肌形态测量学:造模24周后,模型组大鼠CMI、LVMI明显增加(P<0.05),中药组的CMI、LVMI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CMI、LVMI和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CMI、LVMI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左右肾脏质量:造模24周后,左右肾脏重量比值降低(P<0.05);益气温阳中药和缬沙坦干预后,均能增加左右肾重比值(P<0.05);益气温阳组和缬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温阳中药可以有效保护腹主动脉缩窄大鼠的心脏、肾脏.
作者:鲁成;谭艳;宋磊;蒋梅先;刘永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对高糖环境下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进行分组干预,细胞分为:正常组(NG)、高糖组(HG)、低浓度益肾胶囊含药血清组(LY)、中浓度益肾胶囊含药血清组(MY)、高浓度益肾胶囊含药血清组(HY)、贝那普利含药血清组(BP).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LC3蛋白及泛素结合蛋白p62 (p62/SQSTMI)蛋白的表达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足细胞内自噬体的变化.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减少,泛素结合蛋白p62(p62/SQSTM1)表达增多(P<0.05);与HG组相比,HY组足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增多,泛素结合蛋白p62 (p62/SQSTMl)表达减少(P<0.05).透射电镜提示,与HG组相比,HY组足细胞自噬体增多(P<0.05).结论:高糖可导致足细胞自噬障碍,而益肾胶囊可通过改善其自噬障碍,进而发挥足细胞保护的作用.
作者:董建卿;张晓东;方敬爱;孙艳艳;刘文媛;张甜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较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缺乏对DN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将终不可避免地依赖于肾脏替代治疗,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t,IGF)系统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其与DN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GF系统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其中IGFs及其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s,IGFBPs)有可能成为提高DN诊断率、预估DN影响危险因素及判断DN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为DN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就IGF系统与DN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丽;马雪;王俭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血液透析过程中滴注黄芪注射液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血液净化中心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检测指标包括人体学测量、血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指标(eKt/V)、氧化应激指标(AOPP、MDA)等.同时,观察血透过程中予以黄芪注射液滴注维持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1) AOPP与干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三酰甘油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eKt/V呈负相关(P<0.05);MDA与干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是影响AOPP的独立危险因素;BMI是影响MDA的独立危险因素;(2)透后AOPP较透前明显升高(P<0.05),透后MDA较透前也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应用黄芪注射液后透析前后AOPP差值较未用药时明显减少(P<0.05).结论:(1)维持性血透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与营养不良、脂代谢紊乱、透析充分性相关,其中三酰甘油、BMI是影响氧化应激的独立危险因素;(2)透析过程能加重氧化应激状态;(3)滴注黄芪注射液能部分改善透析过程中的氧化应激状态.
作者:吴青;沈泉泉;范伟峰;张丽红;罗丽红;牛建英;顾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且长期暴露于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中,较普通人群具有更高的HBV感染率.对HD患者预防性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被认为是预防HBV感染有效的免疫保护方法[1],但各国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并不一致[2],尤其国内目前关于HD患者HepB预防接种率的系统数据鲜有报道.本文选取杭州市区及杭州地区各地级县市10家HD中心医护人员及HD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影响HD患者HepB接种率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作者:胡婷;张红梅;邵银燕;胡日红;周建芳;徐春英;雷兴平;张敏;于欣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E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炎之一,也是SEE主要的死亡原因.SEE多见于生育期女性,男女比例为1∶7 ~9.5[1],SLE患者中出现肾脏受累临床表现的可高达80%,如做肾组织活检,则几乎10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病理改变[2].LN迁延难愈,且易反复发作,是其治疗的难点所在.现代医学在治疗LN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型仍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存在毒副作用较多及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对免疫抑制剂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以及优化的联合方案研究也一直为大家所探索.中医药在LN的防治中有一定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逐渐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的辨证论治、组方用药,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减毒增效的优势,使LN的治疗缓解率得到较大提高,不过仍有不少已经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在激素撤减期容易复发,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现就近年来L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程玉婷;张雅兰;吴垚;姚少伟;许正锦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