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樊均明
新月体肾炎是病理形态学病名,因肾小囊内大量新月体形成(占包曼囊表面积的50%以上)而致肾功能在短期内迅速恶化.常伴浮肿、少尿、血尿、高血压,甚至数周或数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即临床上的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其临床发病率虽较低,但大多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本病病因多种,主要分为原发性新月体肾炎和继发性新月体肾炎.继发性新月体肾炎中又分为继发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继发于感染性疾病(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继发于多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血管炎).
作者:王巍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消化性溃疡是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他症状掩盖,不能及时发现,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故应引起重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4年~2000年确诊的85例慢性肾衰竭检出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伟;王忠良;徐文君;姚文范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肾病综合征(NS)尤其有中重度水肿患者合并特发性急性肾衰竭(ARF)临床较为常见,属于危重病人,其治疗较为棘手而困难,但如果治疗得当和及时,肾衰竭多可逆转.近年来我们对肾病综合征合并特发性急性肾衰竭采用盐酸氮芥联合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且疗效快,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逊;华雪艳;朱辟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滋阴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其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53例女性SLE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药组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西结合组并用解毒祛瘀滋阴中药治疗,另选30例健康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用药前后雌二醇(E2)、泌乳素(PRL)和睾酮(T)水平的变化.结果:SLE患者血清T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E2及PRL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P<0.01);活动期T、PRL与缓解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1,P<0.01,P<0.05),E2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前后比较,治疗后中西结合组T明显升高(P<0.05),E2变化不显著(P>0.05),PRL明显降低(P<0.05);西药组T、E2、PRL变化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T、PRL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而解毒祛瘀滋阴药对其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改善紊乱的免疫内分泌环境.
作者:温成平;范永升;唐晓颇;谷焕鹏;王新昌;李学铭;许志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利福平作为一线抗痨药,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人们对其毒副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其致急性肾衰竭(ARF).现就我院4年前收治的2例利福平导致的ARF病例予以报道,并结合文献对利福平相关ARF临床表现、病理、治疗、预后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
作者:王彩丽;刘丽萍;刘永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利冲剂对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 Coli,UEC)在人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效应及对其P菌毛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内外实验,观察经清利冲剂处理后人尿道上皮细胞细菌粘附的数量.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和P菌毛.结果:经清利冲剂处理后尿道上皮细胞上UEC明显减少(P<0.01),P菌毛表达被抑制.结论:清利冲剂通过抑制P菌毛的表达,阻止UEC对人尿道上皮细胞的粘附而起到治疗尿路感染的作用.
作者:郭兆安;张其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们自2000年4月~2002年10月将带绦纶套经隧道双腔导管(PDLC)留置于颈内静脉,先后为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建立了长期血管通路,对导管的使用情况、透析的充分性及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作者:盛梅笑;王钢;陈桂兰;蒋蕴琴;许陵冬;江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儿童肾病综合征尿蛋白与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3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采用强的松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3例仅给强的松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24 h尿蛋白降低与血浆白蛋白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对儿童肾病综合征有明显疗效,尤其在减轻蛋白尿,提高血浆蛋白方面,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颖;于力;翁志媛;黄逸辉;张又祥;卓美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CRF)常见的并发症,近年随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应用,以及一些新型铁剂的问世,肾性贫血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但各种铁剂有一定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目前临床中相继使用了一些新型铁剂,疗效较好,益气维血颗粒即是其中的一种.为此,我们研究收集了我科从1998年10月~1999年4月间使用益气维血颗粒辅助治疗肾性贫血的患者,就其疗效方面进行了评价.
作者:米绪华;樊均明;陈辉珍;吴江;王应龙;高燕;刘先蓉;余廷龙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慢性肾衰竭(CRF)病情复杂,治疗有一定难度,根据临床经验,笔者认为CRF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作者:肖相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营养不良是老年(≥60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1],现对我院透析中心老年MHD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凌;王昕;武艺;边菲;邓洁;王晶;寇伶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解中药肾衰饮对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及延缓肾衰进展的作用.方法:6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等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服用肾衰饮治疗,对照组服用包醛氧淀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血红蛋白的变化,计算血清肌酐倒数与时间的直线回归斜率作为评估CRF的进展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6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cr、BU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cr有增高的趋势,且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回归斜率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衰饮结合基础治疗对CRF有良好的疗效且能延缓CRF的进程.
作者:陈培智;陈绍辉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急性肾衰竭(ARF)是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49%~71%.我们回顾分析了近5年来158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病因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林;周传兰;彭爱民;陈勇;夏进标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血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率、死亡率升高,充分透析纠正贫血、输血或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免疫功能可以部分改善,我们研究了应用中成药--黄芪治疗血透患者,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对免疫功能改善机制进行讨论.
作者:陈玉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黄芪对糖尿病(DM)造影剂(CM)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单侧肾切除糖尿病肾病模型,比较静脉注入76%泛影葡胺(10 mg/kg)前24 h黄芪灌胃和生理盐水灌胃的大鼠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浆ET-1变化情况,以及肾脏ET-1、ET受体A、B(ETR-A、ETR-B)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在黄芪灌胃后禁水24 h,注射76%泛影葡胺36 h后,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幅度与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浓度无统计学意义.黄芪灌胃组与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肾小管间质ET-1、ETR-A、ETR-B表达明显低.结论:黄芪对糖尿病造影剂肾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这种预防作用可能与抑制肾脏局部内皮素系统作用有关.
作者:刘毅;林凡;郑尘飞;黄朝兴;袁谦;王禄萍;许菲菲;徐玉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水平改变.方法:对63例CAPD和45例MHD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以4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CAPD和MHD患者血TG和apoB显著增高,血HDL-c、apoA1、apoA1/apoB均显著低于正常,以上指标在血、腹透组之间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CAPD组在发生腹膜炎后血LDL-c、、apoB较未发生之前显著增高.结论:CAPD和MHD患者脂质紊乱相当常见,以前者更为突出.当发生腹膜炎时脂质代谢紊乱更加严重.
作者:沈明静;阳晓;叶任高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尿路感染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症,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单用西药治疗,因为副作用明显往往制约了药物的使用,也影响了疾病的治疗.笔者近3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尿路感染,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桂军;郭泉滢;方敬爱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IgA肾病湿热证与肾穿刺活检病理组织的关系.方法:每例肾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均经光镜,酶标检查.结果:全病程的湿热总分与肾小球病变度、小管间质病变度、系膜增生度、免疫沉积度呈显著或非常显著等级相关;肾穿时的湿热证分值与肾小球病变度、系膜增生度、免疫沉积度无显著相关.结论:(1)IgA肾病中,湿热影响IgA肾病的病理过程,加重肾脏的损害,进而影响预后及转归.(2)肾小管间质损害与湿热证的发生同步,湿热证时肾脏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活跃造成了小管和间质的急性损伤.(3)肾小球的损害与湿热证不同步,有时间上的相对滞后,反映了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和在肾脏局部的堆积而引起肾小球损害需要一定的时间.
作者:阮诗玮;郑敏麟;王智;吴竟;邱明山;许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缺氧可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研究报道急性缺氧可引起肾脏血管收缩,肾功能减退,ET系统对此起重要作用[1].但慢性缺氧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ET起什么样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建立了慢性缺氧大鼠模型,进行观察研究.
作者:杜晓红;刘毅;高生孟;吴建波;陈少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Bosentan)对糖尿病大鼠内皮素系统的作用.方法:SD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非治疗组、Bosentan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浆及肾脏内皮素含量,并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脏内皮素-1(ET-1)和内皮素A、B两种受体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的ET-1表达明显增加.非治疗组大鼠肾脏ET-A受体的表达显著增多,而Bosentan治疗使其表达明显下降.三组大鼠肾组织ET-B受体的表达并无明显区别.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有内皮素系统的高度活跃,Bosentan不仅通过与ET-1竞争内皮素受体,而且能够下调肾组织中表达增多的ET-A受体,从而显著干扰了ET-1的致病作用.
作者:林凡;徐玉兰;陈靖;刘毅;杨海春;林善锬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