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9例临床观察

高宽明;左澄章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 肾脏损害, 胰岛素, 肾脏病, 常见病, 并发症, 临床, 课题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肾脏病中常见病之一,治疗棘手,且肾脏损害逐步加重,胰岛素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用药过程中,疗程长、并发症多,病者用药困难,始终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课题.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健脾降浊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慢性肾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结局,如何延缓CRF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作者:暨利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副作用及停药后复发情况.方法:对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无效或复发的26例难治性LN患者(其中21例病理诊断为Ⅳ型)改用MMF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MMF治疗量为1.0~1.5 g/d,维持治疗量为0.5 g/d,治疗时间3~12个月,平均(7.49±2.84)个月,11例治疗达12个月后停药观察6~20个月,平均(13.23±6.32)个月.结果:经MMF治疗后,14例肾衰竭中有11例血清肌酐恢复正常,需透析的3例也完全脱离透析.76.9%患者尿蛋白减少半量以上,34.6%患者尿蛋白转阴,69.2%患者血尿消失,84.6%患者血清抗ds-DNA转阴,92.3%患者血清ANA转阴.未见明显的药物副作用.11例停药后病情稳定,未再发狼疮活动.结论:MMF对传统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无效或复发的难治性LN,尤其是Ⅳ型LN有独特的疗效,副作用小,停药后近期不复发.

    作者:万建新;陈怡;高丽真;江德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的诊断及治疗现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utosomal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发病率约为1/400~1/1 000[1].

    作者:梅长林;李林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ACEI在慢性肾衰竭伴交感神经活性亢进患者中的新应用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常伴有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其活性可被依那普利抑制,而不能被Ca2+拮抗剂抑制[1].

    作者:陈辉珍;樊均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纤维样肾小球病1例报告

    纤维样肾小球病国外报道100例以上,国内报告仅11例,极为少见.兹将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轩;刘章锁;杨丙占;张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防治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决定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为糖尿病的重要死亡原因.

    作者:陈丽霞;亓琦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和营养不良

    随着腹膜透析装置的改进和腹透液质量的不断提高,腹膜透析合并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而营养不良等远期合并症日显突出.

    作者:王敬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有机磷农药(OPs)在我国每年引起5万~7万人中毒,死亡率在12%左右[1].呼吸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传统药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死亡率高.

    作者:金立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方式建立动静脉血管内瘘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目的:比较端端及端侧血管吻合术建立标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130例次动静脉标准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其中血管端端吻合术组(Ⅰ组)42例,端侧吻合术组(Ⅱ组)88例.结果:Ⅱ组血管内瘘使用时间≥3年者占65.91%,明显优于Ⅰ组(P<0.01);Ⅰ组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其他常见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端侧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优于端端吻合术组,是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占永力;岳玉和;李军;李深;周静媛;李秀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莲必治与氨基甙类抗生素联用易致急性肾衰竭(附6例报告)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急性肾衰竭(ARF)为表现的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导致ATN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容量、烧伤、药物、感染、外科大手术、横纹肌溶解等.

    作者:金小福;阮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活检的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病,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

    作者:沈明静;方敬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陈以平教授辨治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验案1例

    马兜铃酸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著名肾病专家陈以平教授以中药方剂治疗,疗效独特,现简要介绍如下,以供肾病同仁参考.

    作者:董兴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虫草制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细胞凋亡和FasL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虫草制剂金水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和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定量检测了30名MHD患者(血透组)、30名MHD加金水宝治疗3个月患者(中药组)的外周血T细胞在体外无刺激培养24 h后Annexin V和FasL的表达.结果:血透组T细胞Annexin V和FasL表达显著高于中药组(P<0.05),两组Annexin V和FasL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Annexin V与Ccr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金水宝可显著减轻MHD患者的T细胞凋亡.

    作者:郑晓勇;刘云海;高卓;邓世芬;牛晓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中药狼疮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狼疮定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临床上筛选45例SLE患者,随机分成单用激素组和激素并用狼疮定组,利用微循环图像分析仪检测用药前后甲襞微循环情况;同时选用30只小鼠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成中药组、西药组和正常组,对比观察用药前后耳廓微循环情况变化.结果:临床研究表明,SLE患者的甲襞管襻形态、流速和出血、渗出等方面的总积分值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激素并用狼疮定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用激素组(P<0.05).实验研究表明,治疗后中药组小鼠耳廓细动脉管径呈扩张趋势,毛细血管开放数明显增多,而西药组相反.结论:狼疮定能明显减轻SLE外周微循环障碍,改善其瘀血病理状态,从而有利于提高激素等西药对SLE的疗效,减少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及其他脏器损害.

    作者:温成平;范永升;黄永凯;曹灵勇;谷焕鹏;章剑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黄芪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凝血纤溶的影响

    肾病综合征患者有凝血与纤溶障碍,临床表现为高凝状态,它也是难治性肾病的重要原因.

    作者:韦先进;朱辟疆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肾衰系列方药延缓CRF进程的临床研究

    CRF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大致为1/万,每年将有12万新的病人[1].任何肾脏疾病,肾小球滤过率只要下降到正常的25%左右时,肾衰竭就会通过一个共同的途径,呈进行性而且是不可逆的向前发展,直至出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

    作者:车树强;徐英;孙岚云;司福全;陈翠兰;于顺义;周世芬;张大宁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胰岛素抵抗与尿毒症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尿毒症患者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45例高血压和14例非高血压尿毒症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机体糖代谢率(M)、糖及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AUCG、AUCINS),分析上述指标与平均动脉压(MBP)的关系.结果:(1)尿毒症高血压组糖负荷后的血糖、胰岛素水平、AUCG、AUCINS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而ISI、M低于非高血压组(P<0.05);(2)胰岛素抵抗组(IR)血压值明显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NIR),P<0.05;(3)尿毒症患者平均动脉压与ISI、M呈负相关(r=-0.58、-0.54),与AUCG、AUCINS呈正相关(r=0.62、0.53),P≤0.001.结论:IR、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IGT)与尿毒症患者高血压明显相关,可能是引起尿毒症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孙晶;韩国锋;于秀峙;张金元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川芎嗪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

    川芎嗪又名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从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根茎中提取分离的生物碱单体,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糖、抗氧化、抗纤维化和拮抗钙离子等药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肺、肾及血管疾病的治疗,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TMP对糖尿病肾病(DN)有很好的疗效,现将TMP治疗DN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邵倩;陈福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依那普利与阿魏酸哌嗪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初步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尿白蛋白检测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已得到国内外公认[1].

    作者:高祖华;沈树标;包祖晓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87例死因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威胁人民健康的第二大传染病,其死亡率一般在10%左右[1],若并发急性肾衰竭(ARF)死亡率会更高.

    作者:李龙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