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曾红俊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抗骨质疏松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
摘要: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前后有无进行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分为 A 组(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和 B 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 VAS 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但 A 组在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 VAS评分均较 B 组更低( P <0.05或 P <0.01)。A 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骨密度较 B 组明显增高(P <0.01)。A 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 HSS 评分较 B 组更优(P <0.05)。结论对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术前术后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增加患者的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加重,更益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必要的治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7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比较70岁以上岁高龄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80例高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5.53±2.93)cm]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121.34±63.76)m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3.56±1.06)d]、术后进食时间[(4.34±1.13)d]及住院时间[(12.62±2.3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及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70岁以上的高龄直肠癌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志敏;姬社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对患者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滑膜切除对患者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在实施全关节置换术中对照组保留滑膜,研究组切除滑膜,对比两组患者失血相关指标及住院期间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积压(Hct)及血红蛋白(Hb)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 研究组 Hct 及 Hb 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隐形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理论总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 WOMAC、HS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炎置换术中滑膜切除会增加术后出血量,降低 Hct 及 Hb 指标,且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优势。

    作者:苏星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同方式给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给药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年龄23~35岁单胎足月孕妇40例,随机分为单纯腰麻(S 组)和腰硬联合(C 组)两组,每组20例,第2~3腰椎穿刺,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67%罗哌卡因1.9 ml(S 组),0.67%罗哌卡因1.2 ml +硬膜外0.5%罗哌卡因2.5 ml(C 组),C 组产妇硬膜外给药后5 min 及切皮前再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5 ml。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及麻醉药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20 min(T4)时产妇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去氧肾上腺素的使用,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胎儿出生时的脐带血 pH 值及新生儿 Appar 评分。结果 C 组产妇血压下降的程度及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S 组,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也明显低于 S 组(P <0.05),两组胎儿出生后的脐带血 pH 值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较高浓度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给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更安全。

    作者:刘占立;刘喜成;幸志强;李亚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清 PCT、CRP 和 ALB 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诊断效果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在早期诊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食管癌手术的2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吻合口瘘组(65例)和非吻合口瘘组(152例)。于术前1 d 及术后第1、4、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的 PCT、CRP 和 ALB 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1 d 和术后1 d PCT、CRP 和 ALB 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吻合口瘘组术后第4天和第7天的 PCT 和 CRP 水平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术后第4天和第7天 ALB 水平明显低于非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PCT、CRP 与 ALB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郭海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眼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功能及眼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 DR 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等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与胰激肽原酶,比较两组视功能治疗的有效率,同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眼底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 <0.05)。治疗后观察组 PSV[(12.14±1.37)v/(cm·s)]、EDV[(3.24±0.27)v/(cm·s)]明显高于对照组[(9.53±1.24)、(2.91±0.26)v/(cm·s),P <0.05],观察组 RI(0.63±0.04)低于对照组(0.75±0.06,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与对照组(7.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可有效改善 DR 患者视功能及眼底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前颅底及鞍区病变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鞍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71例,其中经眉弓入路手术38例为观察组,经额入路手术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头痛、视力障碍、内分泌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4±18.8)min、(174.7±58.3)ml、5.3%,均低于对照组[(240.3±32.1)min、(265.7±83.2)ml、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增高(P <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眉弓入路、经额入路手术均能明显改善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但经眉弓入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万振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半剂量 OSEM 重建在单光子发射型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应用常规显像剂的一半剂量情况下,评价有序子集大期望值法(OSEM)重建单光子门控心肌灌注(G-MPI)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 G-MPI 显像,在半剂量注射显像剂情况下分成常规25 s 采集时间组和50 s 倍增采集时间组。采集完毕后每组原始数据分别按滤波反投影(FBP)和 OSEM 重建分成两个亚组,每组图像按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按左心室17节段5点放射性评分法评价显像剂分布,计算各组 FBP 和 OSEM 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负荷或静息累积评分(SSS 或 SRS),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配对比较;计算并比较常规采集和倍增时间采集组 OSEM 重建图像的优质图像(4分)所占百分比。结果半剂量注射显像剂采用25 s 常规采集图像后,数据采用 FBP 重建图像评分差于 OSEM 重建(t =-3.72,P <0.05),放射性累积评分 FBP 组高于 OSEM 组(t =2.22,P <0.05),但在 LVEF 测定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 =0.97,P >0.05);半剂量注射显像剂采用50 s 倍增采集时间后,数据无论是 FBP 或 OSEM 重建,二者在图像评分、放射性分布累积评分和 LVEF 测定方面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均>0.05);半剂量注射25 s 采集 OSEM重建和半剂量注射50 s 采集 OSEM 重建的优质图像(图像评分为4分)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00,P >0.05)。结论在半剂量注射情况下,SPECT G-MPI 常规25 s 采集时 OSEM 重建图像质量优于 FBP 重建, FBP 重建会高估病变严重程度,而倍增时间采集后二者图像质量相当,在左室放射性分布累积评分和 LVEF 测量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因此,G-MPI 半剂量注射、常规时间采集、OSEM 重建,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无需增加采集时间,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价值。

    作者:李剑明;李婷;汪娇;陈越;卢如明;梁钰;马肖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符合临床选取标准的102例产妇,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51例。单一组仅采用缩宫素,联合组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情况及子宫复旧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产后出血发生率(3.92%)低于单一组(21.57%),联合组术后2、24 h 时出血量[(226.41±46.69)、(304.48±75.22)ml]均显著少于单一组[(359.12±59.32)、(448.61±61.5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 h 联合组舒张压[(69±20)mmHg,1 mmHg =0.133 kPa]、收缩压[(116±21)mmHg]显著高于单一组[(56±13)、(95±20)mmHg],心率[(100±20)次/ min]低于单一组[(115±21)次/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单一组[(20.13±1.69)cm]相比,联合组宫腔深度[(15.11±1.32)cm]明显变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单一组为21.57%,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联合采用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术后出血量,有助于促进子宫复旧,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舒张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史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研究,以发病时间为依据分为研究 A 组、研究 B 组与研究 C 组,每组43例,发病时间分别为48 h 内、48~72 h、超过72 h。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三组手术效果、中转开腹率,并对其中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 C 组手术中转开腹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 A 组与研究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手术中转开腹16例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胆囊肿大均为手术中转开腹风险因素,与手术中转开腹率相关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胆囊肿大、手术时机的恰当选择均与手术中转开腹相关,临床治疗需注意上述因素。

    作者:李俊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EV71结构蛋白 VP1对核因子κB 活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结构蛋白 VP1对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将 EV71结构蛋白 VP1 cDNA 连入表达载体 pcDNATM3.1/ myc-His(-)A,转入大肠杆菌 TOP10,将酶切和 PCR 鉴定阳性的重组质粒转染至肺腺癌上皮细胞,并诱导表达,同时设立对照组,凝胶迁移试验检测各组 NF-κB 的活化程度。结果 EV71 VP1重组质粒转染肺腺癌上皮细胞不会引起 NF-κB 表达量的明显变化。结论质粒 pcDNATM 3.1/myc-His-VP1转染 A549细胞成功表达后,细胞内 NF-κB 的表达量并无明显变化,这可能与多种细胞因子参与 NF-κB 的激活通路有关。

    作者:林创兴;蔡晓莹;林广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延迟开放引流和常规引流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延迟开放引流和常规引流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初次择期行单侧 TKA 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延迟开放组(n =32)和常规组(n =44),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操作,术后常规组患者保持引流管开放,延迟开放组患者先将引流管夹闭至术后12 h 再进行开放,记录两组患者总引流量、异体血输血及术后24 h、72 h 和7 d 体温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及髌上周径差情况,评估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结果延迟开放组患者引流量[(379.4±132.7)ml]低于常规组[(675.8±149.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迟开放组患者术后 Hb 含量[(92.6±8.2)g/ L]高于常规组[(80.4±9.9)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迟开放组患者异体血输血率为15.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72 h 和7 d 体温、手术前后髌上周径差和术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迟开放引流应用于老年 TKA 术后可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降低异体血输血率,不会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赵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CKD 患者446例为观察组,另选择体检的15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Hcy 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 Hcy 水平,分析血清 Hcy 水平对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及血清 Hcy 检测在慢性肾脏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血清 Hcy 水平与 CKD 有明显的相关性,CKD 患者的血清 Hcy 水平高于健康人,且随着 CKD 分期的进展,患者血清 Hcy 水平升高;高 Hcy 是 CKD 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 χ2=9.773,P =0.007,RR =2.245,RR 值的95% CI 为1.275~4.938);血清 Hcy 水平对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高 Hcy、正常 Hcy 患者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11.52μmol/ L 为截断点,血清 Hcy 检测对预测 CKD 具有一定的价值(AUC =0.874,AUC 的95% CI 为0.673~0.954)。结论血清 Hcy 水平与 CKD 有明显的相关性,是CKD 发病的危险因素,高 Hcy 对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功能有较大的影响,血清 Hcy 检测联合具体肾脏病特定指标检查对预测各类肾脏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并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20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按照病变累及主要冠状动脉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n =42)、双支病变亚组(n =40)和多支病变亚组(n =38)。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中 Angptl2、空腹血糖(FBG)、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 Angpt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41 ng/ ml 比0.92 ng/ ml,P <0.01)。冠心病组各亚组间血清 Angptl2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Angptl2水平与 BMI、hs-CRP、TC、LDL-C 呈正相关。血清 Angptl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 =0.36,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 Gensini 积分与 Angptl2独立正相关(OR =2.436,95% CI 1.762~3.481,P <0.01)。结论血清 Angptl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其进行检测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新;姚理娜;潘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以头痛为表现的冠心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以头痛为表现的32例冠心病患者症状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4年11月冠心病患者3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头痛表现。根据32例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诊断为冠心病,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抗凝、营养心肌、改善循环、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另2例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抗血小板、抗凝、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植入等治疗。32例均治愈出院,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以头痛为表现的冠心病患者发作时多以胀痛或搏动痛为临床表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伴有胸痛、心慌、胸闷及心前区不适症状,采用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治疗可以缓解或减轻症状。

    作者:任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微创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技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案将其分为微创 A 组和微创 B 组,其中微创 A 组采用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PCD)进行治疗,微创 B 组采用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CN)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颈椎稳定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 JOA 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椎体角度位移和椎体水平位移变化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PCD 和 PCN 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促进患者体征和症状的缓解,并可有效避免对颈椎稳定性造成影响。

    作者:李继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动脉斑块检出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颈动脉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6.67%(78/90),对照组为15.56%(14/90);观察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83.33%(75/90),对照组为14.44%(1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0672、85.4644,P <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位置、斑块性质,能有效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国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3SEL2PaZ/9EL2Pa 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2、5、8个月末痰结核菌阴转率分别为70.0%、75.0%、80.0%,明显低于观察组(85.0%、90.0%、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分别为40.0%、65.0%,明显低于观察组(62.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2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能够促进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痰菌转阴,加快空洞闭合及病灶吸收,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武艳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7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记录病灶造影增强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共计检出病灶180个,经超声造影共计确诊72例,诊断灵敏度为96.00%;中-低分化癌患者的增强开始时间和消退开始时间短,明显短于透明细胞癌和高分化癌患者(P <0.05);中-低分化癌患者的增强达到峰值时间明显短于透明细胞癌和高分化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对此类患者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明确疑似恶性病灶,提高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作者:马少增;程建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手术与开胸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肺癌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手术创伤,避免对机体凝血机制造成严重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顺利恢复,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鹿守友;贾明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肾脏功能及相关检测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肾脏功能及相关检测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坎地沙坦酯单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 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 C (Cys-C)、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及内皮素-1( ET-1)水平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 SBP 分别为(152.58±22.77)、(135.35±18.11)mmHg(1 mmHg =0.133 kPa),DBP 分别为(82.36±12.30)、(80.45±10.35)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 SBP 分别为(153.43±23.01)、(127.82±16.46)mmHg,DBP 分别为(82.99±12.56)、(76.72±9.04)mmHg;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2,2.27,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Scr、BUN 及24 h 尿蛋白定量分别为(82.26±19.90)mmol/ L、(5.71±1.18)mmol/ L、(85.71±21.77)mg/ L,治疗后分别为(79.05±17.35)mmol/ L、(5.35±1.06)mmol/ L、(73.84±16.24)mg/ 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Scr、BUN 及24 h 尿蛋白定量分别为(82.89±20.07)mmol/ L、(5.67±1.14)mmol/ L、(85.93±21.82)mg/ L,治疗后分别为(75.50±14.74)mmol/ L、(4.90±0.94)mmol/ L、(57.92±12.50)mg/ L;观察组治疗后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5,2.19,2.60,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β2-MG、Cys-C、hs-CRP 及 ET-1分别为(565.46±73.70)μg/ L、(1.78±0.71)mg/ L、(21.86±6.54)mg/ L、(6.43±2.13)ng/ L,治疗后分别为(390.56±34.58)μg/ L、(1.55±0.53)mg/ L、(19.88±5.90)mg/ L、(5.35±1.76)ng/ 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β2-MG、Cys-C、hs-CRP及 ET-1分别为(567.20±74.27)μg/ L、(1.74±0.68)mg/ L、(22.01±6.63)mg/ L、(6.55±2.18)ng/ L,治疗后分别为(354.89±26.54)μg/ L、(1.20±0.34)mg/ L、(16.24±4.28)mg/ L、(3.78±1.31)ng/ L;观察组治疗后β2-MG、Cys-C、hs-CRP 及 ET-1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7,2.44,2.32,2.38,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坎地沙坦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促进肾脏功能恢复,且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

    作者: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