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明;杨波;冯前进;牛欣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与较大的食管膈壶腹在临床观察中有相似的体征,进食后可出现胸骨后上腹部不适感、灼热感及疼痛,年龄大者因常出现心绞痛样症状,故常常造成临床误诊,以致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作者:高小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从丹参中提取丹参酮的工艺,并对影响收率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考察.方法: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35℃.对超临界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以及乙醇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超临界萃取法得到的萃取物纯度要比索氏提取法和乙醇浸提法高大约4.5倍,丹参酮含量可达到89.5%,而萃取时间仅为1h,远远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所需的时间.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丹参酮纯度高而且时间短.
作者:姚建国;蒋永红;周卯星;冯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常伴有便秘等症状.术后因伤口疼痛,患者常产生恐惧心理,人为地控制排便,使便秘症状加重.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疗程,我们采用中药痔康合剂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合并虚证便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丽君;任建国;刘金梅;赵咏梅;李俊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医学整体观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它以人为中心,以宇宙为背景,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肉体不可分离的关系.
作者:王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强筋健骨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强筋健骨丸早晚各10~15粒口服,连服30 d.结果:显效率35.7%,总有效率88.1%.结论:强筋健骨丸具有祛风除痰,强筋健骨等作用,对中风后遗症造成的肢体偏瘫麻木、软弱无力、活动不遂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凌;党建军;黄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压食是为常见的小儿疾病,临床以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欠荣为主症.近年来,笔者以宣肺健脾法治疗小儿厌食4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痛经多见于未婚未育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及腰骶部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疼、头晕、失眠、乳房胀痛、面色苍白及全身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笔者自1999年以来共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总结如下.
作者:刘世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收集了129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结果表明,CT扫描明显优于传统X线检查,它不仅可以显示椎体、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部位、大小;椎管狭窄的原因、程度;而且可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范围、类型,为腰椎退变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作者:赵素色;李鸿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月经失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它既可以是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的表现,也可以是全身功能状态异常的反映.
作者:李晋爱;王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外阴营养不良又称白色病损,是指妇女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以奇痒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于2001年1月~2002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玲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心下痞满,肠鸣下利,干呕心烦及大便不调之症.笔者近来运用本方治疗口腔溃疡21例,疗效显著.
作者:郭路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于2001年1月以来,采用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坐骨神经痛184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成荣生;武月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若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指膝关节损伤后引起的滑膜非感染性炎症.临床上分为急性创伤性炎症和慢性劳损性炎症两种.笔者自1996年至今,以自制活血止痛胶囊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30余例,取得较好疗效,避免了由急性损伤向慢性的转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本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多发病,此症在中医学属眩晕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而且近年来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
作者:魏孟玲;史美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注意力缺陷多动性疾病(ADHD)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异常性疾病,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的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其特点.
作者:王晋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眼外伤性前房出血是眼球钝挫伤后常见的一种疾患,其发病突然,严重时视力下降明显,若不及时治疗,前房出血形成机化物,一方面影响视力,另一方面可能阻塞房角,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
作者:曾秦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月经性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在神经科门诊常见,我们近年运用梅花针叩刺及毫针治疗该病83例,并与西药对照组40例做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见的手段之一,大多数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血管硬化和血管内瘀血等,除与药物的刺激、患者血管壁的弹性及操作技术有关外,还与进入血管内针头的长度有直接关系,为了得到科学的依据,对静脉输液时不同进针长度对血管壁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春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