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阴阳学说与物理学对称理论的相互关联

冯前进;牛欣;刘亚明

关键词:阴阳学说, 对称性, 比较
摘要:中医药学的阴阳学说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思维工具和方法.从数理科学的角度,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探讨并建立起了中医阴阳学说与物理学对称理论的相互关联.这一关联性的发现,有助于引导物理学对称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和方法向生物医学的渗透,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新的水平和新的角度发现出更多的关于机体生理及病理过程的对称调控机制,并基于这些调控机制发明出更多的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为解决生物医学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解决途径和方法.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皮层脑梗死的核磁共振诊断

    皮层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CT对皮层脑梗死诊断有时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急性期小范围皮层脑梗死常难以确定.核磁共振(简称MRI)是显示皮层脑梗死好的检查方法,现分析报告40例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特点,并对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作者:张凤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我院于2000年7月~2002年7月,对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35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发热期),同时服桂枝汤合玉屏风散辅助治疗,并与单纯常规治疗的31例患儿作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田智强;董梅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糖尿病从痰瘀论治举隅

    糖尿病现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其并发症更是防不胜防,难以治疗,轻则致残,重则危及生命.在此病的治疗中,笔者除给予益气养阴为主的治疗外,还兼以从痰瘀论治,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两则病例于下.

    作者:何晋森;刘秀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宋代以后文人笔记中的按摩疗法探析

    介绍宋代以后文人笔记中有关按摩疗法的点滴记载,简要探析相关内容,及其对按摩推拿学的发展、理论原理、临床实践及社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指出其主要学术贡献和影响.

    作者:韩国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学天人相应论体系的建构

    天人相应论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古代的元气论,天人相应的物质基础在于天人一气.气又分阴阳、应五行,因此天人相应是天人阴阳相应,通过同气相求而实现的,即人身之阴阳与天地之阴阳存在着相互支持、响应和加强的关系;天人五行相通,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为天人关系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工具.观察法和取象类比法作为古人基本的认知方法,为天人相应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作者:乔之龙;郭蕾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加减过敏煎分型施治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由机体接触、食入、吸入过敏所致.临床上,首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呈红色或苍白色或皮肤颜色的风团,其形态大小不一,逐渐蔓延,有剧痒、烧灼感,可影响睡眠.

    作者:王品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硒蛋白对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的临床评价

    近年来,微量元素硒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关系十分密切,硒元素的缺乏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扩张性心肌病及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吴雪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舒肝快胃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0例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舒肝快胃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万贵;王雁;田腊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白虎汤清热机理探析

    白虎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由石膏50 g(碎),知母18 g,粳米9 g,甘草6 g组成,善治外感风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温病伤传气分所致气分热证,即表邪已解,里邪渐盛时出现的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脉洪大有力,即通常所说的阳明经四大症状,现将白虎汤的清热机制及选药配伍的特点,论述如下.

    作者:乔逸;李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苦荞茶降糖、降脂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苦荞茶的降糖、降脂效果.方法:选用住院治疗的46例高脂血症患者,53例糖尿病患者,1日3次饮用苦荞袋泡茶,以患者自身饮茶前后为对照,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测定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血糖、尿糖.结果:患者在饮用苦荞茶前后,甘油三脂有显著差异,P<0.05,总胆固醇有极显著差异,P<0.01,血糖、尿糖也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苦荞茶具有降低血脂、血糖、尿糖的作用.

    作者:郑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骨伤临床验案4则

    吾师胡林盛从事临床骨科20余载,致力于骨伤科的研究,在手法正骨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手法.余师从之,整理临床验案4则,兹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秦忠延;胡红芳;王钊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肠套叠16例诊断治疗

    1995年~2002年本院共收治小儿肠套叠患者16例,现将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年龄6个月~2岁,均因感染性腹泻收住儿科,病情进展后转外科,行套叠肠复位术,无一例肠管切除,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

    作者:申志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临床观察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病,春季多发.我们肾内科从2001年1月~2003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感染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世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暴发性伤寒的调查分析

    2002年10月16日,太原某高校电话报告:发现10余例原因不明的高烧病人,现已住院.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伤寒暴发,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武灵爱;冯风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人工流产是计划生育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因前来行人工流产的孕妇年龄、婚史、生育史、流产的原因及文化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心理、社会压力.笔者经过半年的调查,总结出一些人工流产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及施教对策,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占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镇静安神为主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

    呃逆是指喉中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呃逆持续发作24 h,一般治疗无效者称顽固性呃逆.

    作者:张润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妇炎灵治疗盆腔炎130例临床观察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的一种病证.除疼痛外,还可伴有带下异常、月经失调及不孕等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张亚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健脾二仙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86例临床观察

    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由此引起的骨折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自1997年~2002年,笔者运用健脾二仙汤治疗骨质疏松8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锡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脉环抱式接骨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西脉环抱式接骨板对骨折端固定的可靠性和疗效.方法:骨折复位后选择比患骨直径约小15%的接骨板在冰盐水中展开环抱臂,迅速卡在骨折端,用45℃的消毒盐水热敷接骨板,使环抱臂夹紧骨干.结果:应用环抱式接骨板固定的56例病人,除3例因过早活动,导致接骨板一端翘起,固定失败外,其余固定牢靠,骨折如期愈合.结论:应用西脉环抱式接骨板固定,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避免二次手术取内固定,而且疗效可靠.

    作者:梁伟之;弓晋萍;姚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阴阳学说与物理学对称理论的相互关联

    中医药学的阴阳学说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思维工具和方法.从数理科学的角度,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探讨并建立起了中医阴阳学说与物理学对称理论的相互关联.这一关联性的发现,有助于引导物理学对称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和方法向生物医学的渗透,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新的水平和新的角度发现出更多的关于机体生理及病理过程的对称调控机制,并基于这些调控机制发明出更多的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为解决生物医学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解决途径和方法.

    作者:冯前进;牛欣;刘亚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