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佳;李胜华
脑血管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在各类脑血管病中,脑梗死占60%~85%.我院将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标准化银杏叶制剂--达纳康片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慧;王韶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众所周知,任何药物用于临床,必须予以一定的物质形式,而此形式即为剂型.科学地讲,所谓中药剂型就是为了发挥中药的好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及贮藏、运输,根据中药的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药材、饮片)通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制成适宜的一种物态形式,它是联结中医与中药,使其很好地应用于临床的桥梁,是中药制剂中不可忽视的主体部分.
作者:高景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慢性重症肝炎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作者:樊可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以往针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观察中发现,耳针或体针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疗程一般较长,多需要治疗6 w~8 w方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韩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父母早婚早育、发育成熟落后、微量元素失衡、家庭环境因素及饮食有关,治疗上西医药治疗有一定毒副作用,但是通过中医药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针灸治疗及饮食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儿童多动症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黎欣;张吉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锁骨骨折在临床极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98%,通常多采用横“8”字绷带保守治疗,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手术适应症较前放宽。
作者:苏巍;弓晋萍;赵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追求逻辑上的自洽与寻求可重复的经验证据,以及以此为根基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中医学及其理论中虽然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但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建构基础的元气阴阳五行学说,是基于感觉经验的归纳,并将其向外无限制地推类和联想而形成的一种解释系统,这种解释系统又阻碍了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通.中医理论现代化的目标应该是现代科学化,终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之中,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坚持实证、理性、怀疑、批判等科学精神.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第六回甘府投亲[甘草上引]人逢喜事精神爽,梦来愁肠瞌睡多.[白]老汉甘草是也.我女儿身染重病,前日叫栀子去请医生,到于今尚未回来,好不烦燥人也.
作者:杨燕飞;贾治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联合应用醒脑静后的治疗效果.方法: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一定疗程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吸收情况,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治疗后血肿吸收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脑出血患者经甘露醇合并醒脑静治疗可促进血肿吸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樊志龙;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肿瘤作为一类常见病,人们对其癌变机理的研究亦有悠久的历史.肿瘤学从属于医学,究其本质,当归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人们的自然观发展演变过程必然影响肿瘤学的发展.
作者:孙九凤;宋文广;王毅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口腔扁平苔藓病因不明,病损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用中药内外结合治疗本病34例,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根据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观察,大多数慢性肺心病患者均有肾虚和肾不纳气的证候.中医理论认为,机体的生殖功能由肾所主,也有研究证明,许多补肾方药表现性激素样药理活性.
作者:刘青;郑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如治之不当,或失治误治,则贻误病机.西医治疗本病以对症处理为主,如配合中药汤剂,辨证施治,则可明显缩短病程,迅速缓解症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以中医药辨治本病有一些粗浅的体会,浅述如下.
作者:王辛秋;陈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对临床学科的教学,理想的方法是随堂床边教学.笔者在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工作中,采用虚拟案例教学法,让同学们通过亲自观察患者的各种表现,结合教材上该病的各种证候进行讲授,能够使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张润顺;牛晓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疗效肯定,且应用广泛[1],然而对其常见副反应--流涎的处理,医者却束手无策.
作者:郭晋政;曲爱秀;曲效琴;郭志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方剂药理实验研究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阐明方剂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研究.
作者:杨文珍;韩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桃仁承气汤(桃仁、大黄、芒硝、桂枝、炙甘草)原方出自仲景<伤寒论>,为治疗太阳病热结膀胱的下焦蓄血证而设.后世不少医家视为活血化瘀的主方,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是在此方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
作者:程玉德;门军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在人群生理共性的基础上,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生理特殊性.体质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预后上的差异及个体对治疗措施的不同反应性.中医体质理论可以用来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耐受性和发病倾向性,阐释发病原理,解释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和治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理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年来,丹参作为活血化瘀药一直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特别在心脑血管方面,效果显著.笔者自1999年9月~2001年10月采用黄芪加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瑞佳;李胜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