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盼盼;郭泾
目的 探讨他米巴罗汀(Tamibarotene,Am80)对经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抗原刺激后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影响.方法 采用P.gingivalis抗原刺激RAW264.7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m80进行干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MTS法检测不同浓度Am80对抗原刺激RAW264.7细胞的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结果 10 nmol/L Am80能够显著抑制P.gingivalis抗原刺激RAW264.7细胞的增殖分化(P<0.001);Am80(10 nmol/L)致抗原刺激的细胞IL-10的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Am80抑制抗原刺激细胞的增殖分化.结论 Am80(10 nmol/L)时可显著促进P.gingivalis抗原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分泌抗炎因子IL-10,并可能由此抑制P.gingivalis抗原诱导的炎症反应.
作者:靳赢;王智明;林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打磨、抛光、上釉及老化对氧化锆陶瓷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36片氧化锆陶瓷分成打磨组、抛光组、上釉组3组,每组试件按不同的老化时间分为0h组(对照组)和10 h组(n=6).将10 h组瓷块置于134 ℃,0.2 MPa的水热环境下,进行10 h的老化试验.每组各取一个试件,用X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仪测定单斜相含量,万能力学试验机测试所有试件抗折强度.结果 XRD分析显示老化前的所有试件均未显示单斜相.老化后所有组均出现单斜相,打磨组单斜相含量高,上釉组低.抗折强度所有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化后所有试件单斜相含量均有所增加,但打磨、抛光、上釉及老化处理对氧化锆陶瓷抗折强度未产生影响.
作者:陈莹莹;张昕;马小青;张怀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牙半切除术后与邻牙联冠修复保留磨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患者,共52颗患有个别牙根折裂、个别牙根严重的根尖周病或牙周病的磨牙,行牙半切除术后进行根管治疗及牙周治疗,3个月后根据保留牙体的缺损情况,髓腔内树脂充填或制作纤维桩核,与邻牙行联冠修复.2~3年随访,进行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 52颗患牙行半切除术并与邻牙联冠修复后均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稳固,冠边缘密合,牙周组织健康状况良好.X线片示有新生骨形成或无渐进性骨吸收,随访期内成功率100%.结论 牙半切除术在保留患有个别牙根折裂、个别牙根严重的根尖周病或牙周病的磨牙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通过与邻牙联冠修复可以很好的恢复形态及咬合功能.
作者:丁存善;王荃;徐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错综复杂,不同的矫治技术采用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得以推广,其移动牙齿的效能不断被证实.有专家提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对于传统唇侧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的非拔牙治疗中显示出优势.该文就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三维方向移动牙齿的特点进行回顾与展望,总结分析此技术在拔牙临界病例非拔牙治疗设计中移动牙齿的优势,从而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治疗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刘盼盼;郭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颌面交通事故迎面撞击伤的致伤原因、年龄、性别、民族、分布及治疗方法、结果和体会.方法 筛选我院848例颌面外伤住院病例中因交通事故导致颌面部撞击创伤的病例,共217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软组织伤口Ⅰ期愈合,患者而部外形绝大多数满意,外形恢复,129例坚固内固定病例的咬合关系都恢复到术前咬合状态,咀嚼功能恢复.2例下颌牙齿缺失过多,咬合关系恢复不佳.所有病例经术后2~3个月功能训练开口度都达到3.5cm以上.结论 颌面部撞击损伤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均有其特殊性,在边疆省份的道路设计、交通管制、素质教育已将是预防颌面部撞击损伤的办法.
作者:罗启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actinomycetemcomitans)的一种毒力因子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诱导人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表达改变的相关基因,探索其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关信号调节通路,寻找侵袭性牙周炎诊断、治疗潜在的生物标记分子.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CDT蛋白作用于人T淋巴细胞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CDT蛋白作用于人T淋巴细胞24 h后,处理组细胞凋亡比例约为29.1%,对照组约为6.3%,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如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及边集等现象.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促凋亡基因GADD45A、TNFSF8、TRADD、TNFRSF10B和TP53表达升高.结论 伴放线聚集杆菌CDT可以促进人T淋巴细胞的凋亡,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促凋亡基因表达增加.
作者:陈慧萍;陈旭;李璐;孙颖;徐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口腔专用的CM-700d分光光度计比较洁牙和喷砂前后前牙色度的变化,为牙齿美容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学的参考.方法 分别在暗室使用CM-700d分光光度计测量治疗前,洁牙后,喷砂后上下前牙中1/3的L*a*b *值,将洁牙前作为T1组、洁牙后T2组、喷砂后T3组.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组间牙齿色度的差异,再计算其色差值.结果 三组的L*、a*、b *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洁牙、喷砂后L*值升高,a*值、b*值降低.T1 T2、T1T3的色差为肉眼可察觉,T2T3则相反.结论 洁牙、喷砂均能改善外源性着色牙的色度值,洁牙、喷砂后牙齿亮度升高,红绿、黄蓝色品值降低,洁牙后的喷砂能进一步改善牙齿色度,且通过分光光度计分析牙齿色度变化,更具有准确、量化的评判标准.
作者:沈亚仙;唐卫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一种空间维持装置进行上颌窦骨增量术后新骨形成情况,并探究上颌窦黏膜穿孔对该技术的影响.方法 采用纯钛制作上颌窦黏膜提升空间维持装置,3只比格犬拔除上颌后牙构建上颌后牙缺失上颌窦区骨量不足的动物模型,自然愈合3个月后行双侧的上颌窦黏膜提升,随机选取一侧在黏膜完整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对侧在黏膜穿孔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3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制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空间维持装置内部可见新骨呈帽状凸起,与提升空间的形态相适应,但尚未充满整个提升的空间,窦底骨与新骨之间界限明显,新骨为未成熟的编织骨,疏松排列的骨小梁交错成网,骨小梁内可见软骨陷窝分布;无骨粉充填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在黏膜完整、穿孔后新骨面积分别为(8.17±5.63)mm2,(9.92±4.65) mm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利用空间维持装置进行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可以诱导新骨形成,且较小的黏膜穿孔对其没有影响,具体新骨形成机制仍有待探索.
作者:罗震;卿玲;连珊;甘泽坤;徐平平;黄建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种植体过度负载后,种植体龈沟液中Emmprin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3只雄性拉布拉多犬,在其下颌骨两侧分别植入3个种植体.待3个月愈合后,实验组采用高愈合帽模拟咬合创伤,对照组维持低愈合帽没有咬合.观察12周,每两周对种植体周围龈沟液进行滤纸条提取,-24℃保存,之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样本的Emmprin浓度;同时检测种植体周探诊深度(iPD)、牙龈指数(iGI)和出血指数(iBI).采用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实验组的Emmprin浓度在2~12周比对照组显著上升,其浓度先升后降,在6周达到峰值,而对照组基本呈稳定状念;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同时,实验组的iPD、iGI以及iBI也都发生显著性改变,并在8~10周达到数值高峰.结论 咬合创伤使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内Emmprin浓度发生改变,Emmprin浓度在过度负载后明显上升,在6周左右达到峰值,之后浓度下降;受过度负载的种植体的iPD、iGI和iBI都产生明显改变,并且在8~10周左右达到高峰;对于过度负载的种植体,Emmprin的升高较临床指征的出现更早,提示Emmprin可作为一种早期炎症因子对种植体周围炎症状况进行监测.
作者:杨蕾;朱青;谢明;焦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经诊治的1例左侧舌下腺舌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临床病例报告及分析.发现对于神经鞘瘤这种生长缓慢、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沿包膜外完整切除,术后3个月复诊创口愈合良好,舌感觉及运动无异常,未见复发.所以在对于舌下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时,舌神经鞘瘤应予以鉴别诊断.
作者:唐菲;王卫红;许彪;施延安;朱瑾;夏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玻璃离子粘固剂联合银汞合金双层充填法治疗龈壁过浅龋洞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4例患者的78颗龈壁过浅的龋洞随机采用双层充填法或银汞合金单独充填法进行充填,1年后比较充填成功率.结果 双层充填法的充填成功率为87.23%,高于银汞合金单独充填法(61.29%),有统计学意义(P<0.01).磨牙龋洞的总充填成功率为78.79%,稍高于前磨牙龋洞的7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玻璃离子粘固剂联合银汞合金双层充填法可显著提高龈壁过浅龋洞的充填成功率.
作者:张为新;周水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中的两个成员.目前发现,DHA和EPA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脑细胞发育,抗癌和抗炎等.本文就DHA和EPA的抗炎作用及其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子超;孙梦君;束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又叫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伴有口腔黏膜、口周皮肤等部位色素斑及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是一种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LKB1/STK11)胚系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皮肤黏膜色素斑的临床表现早于胃肠道息肉.近年来因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色素斑前来口腔科就诊的患者数逐渐增多,患者并无自觉症状,经胃肠道检查后才确诊.为了使口腔科医务工作者能更好的了解、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本文从病因、肿瘤易感性、临床表现、诊断、检查及治疗、预防方面对PJS进行阐述和总结.
作者:张世玉;范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LED光固化灯与传统卤素灯对不同颜色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FiltekTM Z350和Premisa两种树脂,FiltekTM Z350组选取A1B,A2B,A3B 3种颜色,Premisa组选取A1E,A2E,A3E 3种颜色,自制实验模具,将树脂填入模具.每种颜色树脂制作60例试件,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用2种新型LED光固化灯Demi LED和Bluephase(R) 20i 与传统卤素灯ALC-50在标准条件下照射试件,检测固化深度.结果 Demi LED光照10s、Bluephase(R) 20i光照10s树脂的 固化深度均达到3 mm,与传统的卤素光固化灯ALC-50光照40 s有显著差异,但前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remisa树脂中2种LED照射组A1E,A2E和A3E 3种颜色之间固化深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Demi LED和Bluephase(R) 20i照射10s树脂固化深度大于传统卤素灯ALC-50照射同一树脂40 s,适合临床应用.树脂颜色的加深对树脂固化深度有影响.
作者:赵晓花;张建珍;刘思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CBCT测量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后的根管偏移和中心定位率,来评价K3、Hero、MTwo根管预备的效果.方法 将按纳入标准收集的3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用K3按冠向下法预备至#30/0.04;B组用Hero预备至#30/0.04;C组用MTwo备至#30/0.04;然后,用锥束CT测量预备前后在距根尖3 mm处的近、远中的根管壁厚度,利用Gambill提出的公式计算根管偏移量和轴中心率,采用统计学比较3组的结果.结果 3组相比,无论是根管偏移量还是轴中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预备前后,3种镍钛对根管预备偏移量及轴中心率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3种镍钛器械都能基本维持根管原来的形态,产生较小的根尖偏移量.
作者:吴亚娟;曹雪娇;花荣;马鸣;魏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Nd∶YAG激光对鳞状细胞癌(鳞癌)CAL-27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用脉冲1064 nm Nd∶YAG激光连续照射体外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鳞癌CAL-27细胞,分组照射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培养1、3、5d后利用MTT法测定OD值,以此来研究激光对鳞癌CAL-2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低剂量激光照射时,CAL-27细胞的OD值随着激光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而高剂量激光照射时,CAL-27细胞的OD值随着激光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 1 064 nm Nd∶YAG激光低剂量照射鳞癌CAL-27细胞,细胞表现形态规则、密度增大,增殖活跃;而高剂量照射鳞癌CAL-27细胞后,细胞形态不规则、密度降低,增殖受到抑制,对指导临床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马浩然;吴国英;李留炀;尚进;钱棱;陶楠楠;钱梦柯;王培;仇嘉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人源性雌激素受体alpha(ERα)高表达慢病毒载体,以用于后续雌激素受体对牙源性干细胞分化能力的研究.方法 以pEGFP-ERα为模板,RT-PCR方法体外扩增ERα基因,经测序后重组入慢病毒载体PMSCV-GFP,将正确构建的PMSCV-ERα质粒导入293T细胞进行PMSCV-ERα慢病毒制备,Western Blot检测ER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成功扩增ERα并重组入PMSCV-GFP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MSCV-ERα组的ERα水平较对照组(PMSCV-GFP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成功构建人源性雌激素受体alpha高表达慢病毒载体.
作者:刘根霞;王子露;景双林;闫明;张光东;于金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将磁性纳米材料嫁接到静电纺丝纤维膜上以达到增强其生物相容性的目的.方法 通过“层-层自组装”(LbL)的方法将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组装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ε-聚己内酯(ε-caprolactone,PCL)、明胶(gelatin,Gel)共混静电纺丝纤维膜(PPG)上,使用接触角仪、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表面形貌、亲水性、拉伸性能及磁学性能进行测试.将MC3T3-E1细胞接种到复合膜上,通过CCK-8法测试其细胞增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Fe3O4组装到膜表面,膜仍然保持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疏松纳米纤维结构.振动样品磁强计结果显示PPG膜在修饰了Fe3O4磁性纳米颗粒后具备超顺磁性性能.接触角及吸水率测量表明PPG-F膜亲水性显著改善,CCK-8检测结果显示PPG-F膜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PG膜(P<0.05).结论 本方法形成的PPG-F纳米纤维复合膜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
作者:汤辉;陈汉帮;徐阳;周怡;章非敏;夏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CBCT判断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比较CBCT与根尖X线片在诊断根管治疗失败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拍摄CBCT的根管治疗失败病例74例,对其病因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收集病例中,失败原因包括根管欠充、遗漏根管、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折、冠渗漏、根管超充及根管侧穿.结论 根管欠充、遗漏根管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牙周损害则是后期处理的疑难因素.CBCT可为病因的确定提供有力参考依据,且对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关键作用.
作者:汪小彤;孙超;朱洁;刘卫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正畸疼痛会对患者的依从性造成负面影响,也使得许多患者抵制正畸治疗.该文总结了现有的研究中关于正畸疼痛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和患者可能会产生的疑问寻找可靠的答案.
作者:沈裕欣;张静露;陈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