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外伤经前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席文霞

关键词:颈椎外伤, 前路手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预防
摘要:目的 研究颈椎脊髓外伤经前路手术的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56例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手术区备皮等护理,术后安置体位,应用颈托,适时的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结果 56例截瘫病人中53例恢复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无并发症发生,分别住院9~32 d出院.2例因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1例因心脏病伴发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成功率为94.64%.结论 对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人,做好积极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周密细致的术后护理,并采取合理的体位等,是预防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抚触在新生儿窒息中的疗效评价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以致出生后出现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在儿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院自2005年3月采用抚触配合常规治疗新生儿窒息,至2008年12月共治疗9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现将抚触对患儿的治疗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郭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术中配合

    Ebstein畸形是一种复杂的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 [1],以三尖瓣隔瓣、后瓣下移为特点,形成房化右心室,导致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右室流出道梗阻.1999年1月至2008年6月对34例Ebstein畸形手术治疗,现就该手术的配合和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张勤英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足部自我护理能力对预防糖尿病足的作用

    目的 探讨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对具有相似危险因素水平的糖尿病患者避免发生糖尿病足(DF)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以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近3年收治的52例新发DF患者为病例组,按设定的个体匹配条件选取同期住院的无DF的糖尿病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足部自我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多项足部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目的 比值比(OR)<1.结论 正确的足部自我护理是预防DF发生的有效保护因素,在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中普及DF知识和足部自护方法对降低DF的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贺丽;周姝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按EvanS标准分类:一类Ⅰ型3例,Ⅱ型5例,ⅢA型7例,ⅢB型6例,Ⅳ型5例;二类2例.伴有心肌劳损18例,肺气肿5例,高血压Ⅲ期9例,糖尿病3例.结果 经随访6~18个月,疗效优22例,良6例,差0例.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内固定方法.

    作者:王琦;洪云飞;康智;杜志军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内镜鼻窦术后应用清开灵液冲洗鼻腔40例

    微创手术是当今外科的重要发展方向,鼻内镜手术以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正常的黏膜,通过重建鼻腔及鼻窦正常结构,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生理功能,达到治愈鼻腔疾病的目的,是微创手术的好体现.

    作者:姚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手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手助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高科技手术.它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操作方法是:手术大夫在患者的肚脐右侧切开一个7 cm长的切口,置入蓝蝶手助套,将左手插入腹腔,在剑突右侧和脐部左上各插入电视镜和超声刀,在电视观察镜的监视下完成右半或左半结肠的游离解剖和对淋巴结的清扫等.后通过手助套取出游离的结肠,在体外完成切除和吻合.

    作者:丁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超早期下床活动的康复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目前应用广、疗效佳的人工关节置换术.随着骨科微创技术的兴起,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也在临床广泛开展 [1].微创小切口手术,组织剥离少、损伤小,因而术后能超早期下床活动.

    作者:蔡友芳;冯春兰;杨定群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小儿门诊输液各类惊厥的预防和护理

    我院门诊输液大厅日接待患者约百余人次,其中85%以上为小儿,经常会遇到患儿发生惊厥.小儿惊厥属儿科急症,因其发病急骤、病因复杂,若不能进行及时、正确地鉴别和积极有效地现场救治,就会贻误抢救时机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必须引起门诊输液大厅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对我院2004年12月至2008年8月在门诊输液大厅发生的87例小儿惊厥的病因分析和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作者:张莉华;孙三霞;班秀昀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配合

    我国直肠癌以低位直肠癌多见,约占直肠癌的70%[1].随着直肠癌的年轻化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吻合器的普及和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低位直肠癌保肛率的不断提高,使保肛式及其根治得到统一,外科治疗的目标已从单纯追求手术的彻底性转向根治性和生活质量兼顾.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施行低位直肠癌(距肛缘4~8 cm)手术68例.均采用双吻合器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现结合我院手术配合进行如下讨论:

    作者:呼爱鲜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高血压、吸烟、高血清胆同醇、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年龄、性别、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冠心病(CHD)确认的传统危险因素.而目前一些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都提示一些新的因素与CHD的发生相关.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铁勇;李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

    目的 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法 3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相关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临床治愈,1例死亡.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低血糖昏迷36例分析

    低血糖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候群.表现多样,临床上易引起误诊、漏诊.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36例,分析如下.

    作者:韦昭华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优化门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目的 优化门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方便患者.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对门诊流程中的挂号、收费、医生工作站、检查、取药等环节进一步优化,同时开展人性化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并比较流程优化前后患者挂号、收费和取药时间的情况.结果 流程优化前后患者挂号、收费和处方配药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化门诊流程能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减少患者在门诊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候时间,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及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作者:陈福琴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18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182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依次为脐带异常(缠绕或过短)、早产、羊水过少、产程异常、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 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必须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作者:贾爱玲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颈椎外伤经前路手术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研究颈椎脊髓外伤经前路手术的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56例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手术区备皮等护理,术后安置体位,应用颈托,适时的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结果 56例截瘫病人中53例恢复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无并发症发生,分别住院9~32 d出院.2例因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1例因心脏病伴发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成功率为94.64%.结论 对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人,做好积极完善的术前准备及周密细致的术后护理,并采取合理的体位等,是预防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席文霞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和危重病,其发病快,病死率高.有文献报道[1]此种患者发病30 d内病死率为44c%~52%,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故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7年至2008年收治的诊断明确的25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清芬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鲜羊膜移植辅助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新鲜人胎盘羊膜,移植缝合于36例42眼切除翼状胬肉的巩膜表面,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36例42眼,术后随访12个月,仅3例复发.结论 新鲜羊膜移植辅助治疗翼状胬肉,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闫静君;邢丽丽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便秘原因、处理方法及护理.方法 采用饮食调节,腹部按摩,创造排便环境和心理疏导等方法.结果 108例心血管患者中自然排便103例,人工排便5例.结论 本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秀云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小儿53例(68枚)大小不等息肉给予氩离子凝固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氩气刀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小儿息肉方法安全有效,创伤性小,操作简便,同时氩离子凝固术还可处理电凝电切术后息肉残端,防治出血.

    作者:王红;熊弦;刘黔;王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DM)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DM患者伴随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亦明显增加,且预后较差,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发生中有多种影响机制存在,包括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脂质代谢紊乱、非酶糖基化终产物增加、炎症因子等,在动脉壁破坏、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栓形成并影响心肌功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多种机制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赵月霞;陈锦钊 刊期: 2009年第18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