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肖金刚;郭玲;赵威;孙黎波;张力
目的:探讨超声在摘除颌面部非金属异物的应用。方法用B型超声对22例颌面部非金属异物进行定性定位,后采取手术摘除。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在B超引导下成功摘除颌面部非金属异物,2例未能找到异物,后通过MRI检查后,手术取出。结论超声对颌面部非金属异物定位准确,对临床治疗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欣春;曾文鸽;徐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局部增粗的铸造桩对斜折单根牙固位力和抗折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105颗,从牙冠颊侧釉牙骨质界冠方2 mm、舌侧釉牙骨质界根方2 mm截去牙冠,根管治疗后备用。取60颗牙随机分为4组,3组实验组分别在制作铸造桩时在桩的尖端增粗0.1 mm、0.2 mm和0.3 mm,对照组常规制作铸造桩。将桩加粘结剂敲击就位于对应的离体牙中,体视显微镜观察离体牙有无折裂,然后对无折裂离体牙进行拉力实验。取45颗牙分为3组,分别制作桩尖端增粗0.1 mm铸造桩、常规铸造桩和纤维桩,进行抗折实验。结果桩尖不增粗和增粗0.1 mm组无牙折裂,增粗0.2 mm和0.3 mm组均有牙折裂;桩尖不增粗组与增粗0.1 mm组的固位力有统计学差异(P=0.000),而抗折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134);两铸造桩组与纤维桩组抗折强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铸造桩尖部增粗0.1 mm能增强斜折单根牙固位力,不增加牙折几率。
作者:余科;郑立舸;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配合摇椅弓矫治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共12例双颌前突患者,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直丝弓固定矫治,应用摇椅弓配合种植支抗矫治内收上下颌切牙完成矫治。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对比。结果12例患者获得成功矫治,上下切牙明显内收:上中切牙唇倾度U1-SN平均减少12.92°,上中切牙与NA角度U1-NA平均减少13.08°,距离U1-NA(mm)平均减少5.62 mm,下中切牙唇倾度L1-MP平均减少12.75°,下中切牙与NB角度L1-NB角度平均减少12.82°,距离L1-NB(mm)平均减少5.19 mm,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鼻唇角NLA平均增加9.24°,EP-UL平均减少2.82 mm,EP-LL平均减少2.62 mm,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PA,OP-FH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配合摇椅弓可以有效矫治双颌前突畸形。
作者:曹伟清;朱旭霞;冯慧;许辉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疆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812名在读医学生使用Helkimo指数进行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情况调查。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率占39.50%。咬合关系中前牙深覆牙合及反牙合,不良习惯中的偏侧咀嚼,夜磨牙为主要危险因素,增加TMD患病的风险。结论错牙合畸形与牙合应力疲劳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赵晓敏;包旭英;龚忠诚;林兆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性能的不断改善,复合树脂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复合树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填料对复合树脂的很多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对羟基磷灰石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不同类型的羟基磷灰石,例如微粒、晶须和纳米纤维等,被用于制备光固化复合树脂,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佳慧;宋艾阳;宫海环;冯丹;金杰;朱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聚六亚甲基胍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探索TiO2纳米管负载聚六亚甲基胍对种植体钛表面是否具有促成骨分化能力。方法将1×10-9、1×10-8、1×10-7、1×10-6、1×10-5 kg/L浓度的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溶液分别作用于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在不加成骨诱导液培养条件下比较聚六亚甲基胍作用组和不加药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强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成骨性分化标志基因表达差异。将聚六亚甲基胍负载到TiO2纳米管修饰种植体钛表面后和单纯TiO2纳米管修饰种植体钛表面组、酸洗微米级粗糙种植体钛表面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成骨性分化标志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聚六亚甲基胍无明显促进细胞增殖能力,1×10-6 kg/L浓度下能够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将聚六亚甲基胍以1×10-5 kg/L的浓度负载到TiO2纳米管后,显著提高了种植体钛表面的促成骨分化能力。结论 TiO2纳米管负载聚六亚甲基胍能够促进种植体钛表面成骨性分化,具有潜在的促进骨结合作用。
作者:王桂芳;李金华;陈丽萍;蒋欣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短种植体在较低牙槽骨高度上颌后牙区使用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2009—2011年,选取窦底骨高度为3~6 mm患者26例,共植入37枚短种植体,随访25~48个月(平均36个月),回顾其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Buser和Cochran存留标准评估短种植体存留率。结果37枚短种植体一例修复前失败,成功率97.3%。复查X线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均小于1.5 mm。结论对于窦底骨高度严重受限的病例(3 mm≤高度≤6 mm),短种植体可以取得良好的且与常规长度种植体相同的稳定性。
作者:刘林娟;朱志军;沈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钛种植体表面应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的矿化胶原涂层的生物学性能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钛金属表面制备了矿化胶原涂层,应用模拟体液( SBF)浸泡表征其诱导羟基磷灰石骨性结合能力,利用MTS法检测涂层的细胞粘附及增殖性能。结果制备的矿化胶原涂层能在SBF中稳定存在并继续矿化,能促进植入成骨前体细胞在其表面的粘附、增殖和分化。结论钛种植体表面进行矿化胶原涂层修饰可以有效促进其生物活性。
作者:孙鑫;魏军水;徐金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常氧培养条件下口腔鳞癌细胞HSC3中Toll样受体3、4(Toll like receptor 3,4,TLR3、TLR4)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低氧微环境对其表达可能的影响。方法常氧条件下,将口腔鳞癌细胞HSC3培养至指数增长期,收集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在mRNA水平检测TLR3、4的表达,继之,采用Western blotting在蛋白水平检测其表达。模拟体内低氧微环境,在体外采用1% O2浓度分别刺激细胞0、3、6、12及24 h,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在mRNA水平检测TLR3、4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ting在蛋白水平检测其表达改变。结果在常氧培养条件下, HSC3细胞中可检测到TLR3和TLR4的表达。采用低氧刺激可以显著促进TLR3、TLR4的表达水平,其中低氧刺激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LR3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至(6.2±0.1)倍,而TLR4在低氧刺激6 h后蛋白表达水平可增高至(5.6±0.1)倍,其结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腔鳞癌细胞HSC3在常氧培养下可检测到TLR3、TLR4的表达,肿瘤低氧微环境可进一步促进其表达水平。
作者:江琳琳;韩伟;王志勇;张全安;郑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深龋时龋病相关细菌侵入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位于牙髓牙本质交界处,作为牙髓组织先接触外源性刺激的第一道防线,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 PRRs,如 Toll 样受体、天然免疫受体 NOD)识别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MPs),产生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细胞粘附分子,启动免疫应答。多种细胞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参与牙髓炎的发生。本文就成牙本质细胞通过TLRs、NLRs识别细菌性因素、引起牙髓免疫反应导致牙髓炎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琛;马瑞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组织蛋白酶K( cathepsin K,CTSK)曾被认为是破骨细胞特异性的胶原酶,在骨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CTSK在更加广泛的细胞、组织及器官中均有表达,不仅参与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调节,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CTSK在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牙齿移动、口腔颌面部肿瘤、牙根吸收及根尖周病等口腔颌面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移丽珍;温宣;薛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临床中下颌前牙缺失2颗以内的患者,采用改良粘接桥牙体预备后,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临床修复效果。方法32位患者共制作32件双翼下前牙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修复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观察修复体的完整性,基牙的继发龋,边缘着色。结果3个月和6个月内32例患者中未出现脱落和折断病例,1年内出现1例脱落患者,2年内出现2例脱落患者,但均通过处理后再次完成粘接继续使用,所有病例在2年的观察期内均未发生继发龋和边缘着色,其颜色与邻牙相协调。整体修复成功率为90.6%。结论下前牙2颗以内缺失患者,采用改良粘接桥牙体预备后,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修复,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作者:任嫒姝;邱雨;邓琳琳;付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妊娠期牙周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孕检,经口腔科确诊为妊娠期牙周炎孕妇63名。牙周治疗组32例,在安全期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31例未接受牙周基础治疗。记录初始及妊娠32周时患者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OHI-S)、龈沟出血指数( SBI)、探诊深度( PD)和临床附着丧失( CAL);在初始及妊娠32周时使用滤纸条法测量患者龈沟液( GCF)量,ELISA法测定龈沟液中白介素-1β( IL-1β)量;追踪妊娠结局。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Spearman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牙周治疗组妊娠32周检测的 OHI-S、SBI、PD、GCF量和IL-1β量较初始时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②牙周治疗组孕妇分娩孕周较对照组长,不良妊娠结局少于对照组(P<0.05);③孕妇妊娠32周检测的GCF量、IL-1β量与分娩孕周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孕期规范的牙周基础治疗有助于减少妊娠期牙周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可能性。
作者:姚本栈;黄慧;凌厉;刘静;林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少年期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硬组织测量指标。方法对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锥体束CT(CBCT)进行评估,应用MIMICS 10.0软件测量168颗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对42例患者进行CBCT三维和头颅侧位片二维头影测量,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中切牙根尖周牙槽骨厚度值与8项常用的硬组织头影测量指标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少年期上中切牙根尖唇侧的牙槽骨厚度与上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与SNA角呈负相关,腭侧厚度的相关性与唇侧相反;下中切牙根尖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均与SN-MP角呈负相关,唇侧厚度与ANB角、下中切牙唇倾度呈正相关,腭侧厚度的相关性与唇侧相反。结论头影测量中部分硬组织测量指标与少年期中切牙根尖周牙槽骨的厚度有相关性,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媛;李琥;于剑南;侯伟;陈文静;潘永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内冠式套筒冠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倾斜固定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改良套筒内冠改变倾斜基牙轴向,与另一侧基牙取得共同就位道,固定修复下颌缺失牙。结果27个固定桥经过0.5~2年临床观察,固位稳定,基牙无继发龋,无牙龈炎症,无松动,咀嚼效果较好。 X线片显示,倾斜基牙牙槽骨无明显吸收。结论改良内冠式套筒冠可用于倾斜基牙的固定修复,扩大了固定修复的适应范围。
作者:熊萍;林云红;刘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Super-bond C&B粘结邻间隙固定前牙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口腔科门诊因外伤导致牙齿Ⅱ~Ⅲ度松动或牙完全脱位的病人179例共计474颗患牙,采用Super-bond C&B粘结邻间隙( E)固定外伤严重松动或脱位牙,并与常规金属丝结扎法( A)、牙弓夹板法( B)、钢丝釉质粘合剂法( C)、片段方丝弓技术松牙固定法( D)在牙周健康和固定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疗效。结果 E组的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均显著低于A、B、C、D组(P<0.01);固定疗效优于A、B、C、D组(P<0.01)。结论前牙外伤的固定治疗,Super-bond C&B邻间隙粘结法是一种牙周刺激小,疗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罗启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 glycoprotein ( transmembrane)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口腔鳞癌细胞中GPNMB的表达变化;构建GPNMB-siRNA载体,转染细胞后分别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观察其对Tca-8113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结果 GPNMB在口腔鳞癌组织及口腔鳞癌细胞中均呈现高表达;增殖实验结果表明GPNMB-siRNA可显著抑制Tca-8113增殖;细胞侵袭结果表明GPNMB-siRNA可显著抑制Tca-8113侵袭。结论 GPNMB在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欣;谢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囊肿术中使用牛骨粉( Bio-Oss)/人工生物膜(海奥)联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下颌骨囊肿患者12例病例,囊肿摘除后,分成2组,1组骨粉填塞,并用生物膜覆盖,另1组不作处理。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评估囊肿术后骨缺损处的骨质再生和改建情况。结果骨粉/生物膜联合治疗组术后患者骨缺损区成骨较好。结论下颌骨囊肿术后骨缺损使用骨粉/生物膜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靠。
作者:周俊波;马露;陈洁;姚杰;程杰;吴煜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在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颌骨囊性病变的61例患者切除部分组织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并采用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开窗口大小1.0 cm ×1.5 cm~1.5 cm ×1.5 cm。术后儿童每2个月、成人每3个月复查一次,并拍摄曲面断层片,随访1~3年,观察骨再生修复情况和预后。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引流较好,未见出血、感染、永久性下颌神经损伤及复发等并发症,临床及口腔曲面断层片检查可见囊性病变范围逐渐缩小,骨再生情况良好,在儿童病例中囊性病变甚至完全消失。结论开窗减压术联合囊肿塞治疗可促进颌骨囊性病变体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可大限度地保护及恢复颌骨的形态和功能,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式。
作者:刘志;肖金刚;郭玲;赵威;孙黎波;张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分析杭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5岁年龄组和12岁年龄组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方法抽取杭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5岁年龄组和12岁年龄组学生,抽取同一社区临近幼儿园的5岁年龄组学生和临近小学的12岁年龄组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的检查和诊断标准,视诊和探诊相结合方法检查全口龋齿和牙周情况。结果特殊教育学校5岁年龄组学生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和12岁年龄组学生恒牙龋均、患龋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12岁年龄组龋补充填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12岁年龄组牙龈出血和牙石检出率明显高于12岁对照组(P<0.05)。结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较差,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刘远志;李志坚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