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传亮;万淑红;王淑琴;姜德志
在口腔正畸过程中,将弓丝压入托槽槽沟市基本的操作技术,一般用指甲、口镜柄等压入,我们用自制的弓丝入槽器,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现简单介绍如下. 取一次性口腔器械盒内的探针,用切断钳将探针两端自转弯处剪断,保留1.0~1.5cm长的金属直柄,用锤子将金属柄砸扁,宽约2.2~2.5cm,尖端磨平,用金刚砂车针轻轻磨一浅沟.
作者:刘好术;毛广文;高风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口腔颌面部手术中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口腔科2009年3月-10年8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39例各种病因造成口腔颌面部的组织缺损,并进行术后追踪随访及修复效果评估.结果 术后随访1~12个月,39例患者中,38例患者的组织缺损修复效果满意,l例腭部鳞癌患者术后出现部分基质液化、坏死.结论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应用于口腔颌面部手术中可以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及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樊丽娜;博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拔牙与非拔牙矫正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气道及周围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 选择36例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正畸结束病例,拔牙组20例,非拔牙组16例.用正颌外科模拟预测系统(CASSOS)软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腭后气道(Phwl - psp)与舌后气道(Phw2 - Tb)在正畸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非拔牙组的前颌间距离(Ant.In Mx.Ht)与颌间面积(lnMx Area)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掩饰性治疗,不论是否减数,在下前牙不过分内收的情况下,气道在矢状向的变化并不显著.
作者:陈金东;朱敏;聂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类β-防御素1(HBD-1)和人类β-防御素4(HBD -4)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BD1和HBD4在正常口腔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Image pro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对3组中HBD - 1/HBD -4的染色进行平均吸光度值的测定.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口腔黏膜中人类β-防御素1,4表达于增生鳞状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和鳞状癌细胞中;HBD-1在正常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增加趋势,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BD-4在正常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表达呈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 HBD -1在口腔黏膜中呈固有表达,主要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体系.HBD -4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丽丽;王青;邵海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儿童替牙期错(牙合)畸形发病率高,错(牙合)发生的形式多样,对患儿颌面发育影响大,佳矫治时机不易确定.该文对近年来临床上儿童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时机及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刘雯雯;邹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分析C/C - SiC复合材料与骨组织结合界面生长情况,初步判定C/C - SiC作为种植体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8只),将实验材料(C/C - SiC)和对照材料(Ti),植入兔股骨内,A、B、C组对应取材时间为1个月、2个月、3个月,将带有种植体材料股骨标本脱钙、苏木素-尹红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界面生长情况.结果 在术后1个月时,两种种植体材料与骨组织界面成骨细胞数和接触率无显著差异,在术后2个月时,实验材料与骨组织界面成骨细胞数和接触率均与对照材料有显著差异,实验材料与骨组织结合要滞后于对照材料,到术后3个月时,两种种植体材料与骨组织界面成骨细胞数和接触率均无显著差异,实验材料达到骨结合.结论 C/C - SiC复合材料植入兔股骨内术后3个月,种植体材料与骨组织能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作者:周群;谭兆军;方铁钧;郭亚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专院校口腔专业学生对口腔职业认同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口腔教育者培养口腔医师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枣庄技术学院口腔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口腔治疗学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感高于口腔技术工艺班学生.结论 口腔医学生个体客观的职业选择、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有利于职业认同发展.
作者:董艳丽;郭海涛;刘文旖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1种微瓷聚合树脂嵌体和另外3种复合树脂嵌体的边缘微渗漏情况,为临床选择嵌体材料提供参考.方法 将80颗健康离体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8组,每组10颗,嵌体窝洞制备后,分别用微瓷聚合树脂Ceramage(C)和复合树脂Brilliant new line(B)、Z350(Z)、P60(P)间接法制成嵌体,每种材料2组,使用即刻牙本质封闭(immediate dentin sealing,IDS)/延时牙本质封闭(delayed dentin sealing,DDS)技术粘结,冷热循环品红染色后,用金刚砂片将实验牙切开,体视镜下观察微渗漏.结果 4种树脂嵌体龈壁与轴壁微渗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IDS组与DDS组微渗漏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龈壁还是轴壁,采用IDS或DDS粘结技术,4种材料之间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渗漏情况一致.微渗漏从小到大依次均为C、Z、P、B.结论 单从微渗漏方面评价,Ceramage和Z350均为制作树脂嵌体的良好选择.
作者:鲍萍萍;杨楠;李桂红;樊明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小涎腺涎石症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1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2011年5月因发现右上唇肿块1年余就诊.患者5年前左上唇黏膜处发现有一肿块,约蚕豆大小,质地偏硬,无明显疼痛肿胀等自觉症状,后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肿块摘除,具体诊断不详.1年多前无意中发现右上唇出现一肿块,大小质地和左上唇肿块相似,亦无明显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1年来肿块逐渐增大,来我院就诊治疗.
作者:石卓瑾;黄海蓉;谷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种植体修复受局部与全身多种因素的制约.种植前,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的评估是保证种植体修复成功的关键.早期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对组织损伤小,炎症易于控制,操作简单且费用较低,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因而在行种植体修复治疗前如能有效地干预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佳的治疗方法进行早期治疗,不仅能避免种植体修复的失败,还将直接影响种植体修复的长远效果.
作者:韩佳佳;林晓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反复熔铸对口腔常用烤瓷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影响.方法 运用离心铸造方法,将常用的贵金属、钴铬、镍铬烤瓷合金分别经过1次、2次、3次熔铸后,将合金制成金属棒试件测试热膨胀系数.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每种烤瓷合金经过1~3次熔铸后,每代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3种常用烤瓷合金在空气环境下经过1~3次熔铸后热膨胀系数值仍符合临床要求.
作者:乔萍丽;吴凤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因右腮腺混合瘤入院.术前体检未发现手术禁忌症,于全麻下行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面神经解剖术.术中见白色纵向走行的耳大神经后支,仔细沿神经向下分离,切断向前的腮腺分支,向下游离约1 cm处见另一分支,予以保留,按常规方法切除肿瘤+腮腺浅叶,解剖面神经后发现保留的耳大神经分支与面神经颈支交通(图1),常规缝合伤口,术后病理:右腮腺混合瘤.
作者:杨震;李季;朱正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 采集33名慢性牙周炎志愿者(P组)和15名非慢性牙周炎志愿者(NP组)唾液样本,共计48份.运用DGGE技术分析两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然后将DGGE凝胶图谱转化成数字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和偏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结果 PCA显示P组和NP组没有形成两个明显的聚类群;聚类分析显示两组大部分样本没有形成聚类现象,但少数样本形成聚类现象;PLS显示两组大部分样本形成聚类现象,仅少数样本没有形成聚类现象.结论 慢性牙周炎组和非慢性牙周炎组的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但存在产生差异的趋势.
作者:吴明桃;徐晓;陈慧;庞小燕;赵立平;唐子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型先天性牙发育不全( NST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4个非综合征型先天性牙发育不全先证者所在的家系18名成员(11名患病,7名正常)进行研究.行口腔专科检查、口腔全景片检查和进行家系调查与遗传学系谱分析.取外周静脉血行实验室检查,行染色体分析(常染色体数、性染色体数、核型、数目畸变率、结构畸变率等),检测血清微量元素铜、锌、铁、镁、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结果 本组病例各患者牙齿大小、形态和牙列畸形等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呈多样性.罹患牙齿的牙位具有选择性,以上下颌侧切牙发病率高,其次为尖牙,再其次为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第一磨牙发病率及上颌中切牙低;本组4个家系调查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血清微量元素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基本正常.结论 非综合征性先天性牙发育不全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罹患牙齿(包括缺失牙和畸形牙)的牙位具有选择性.
作者:吴可明;施洁珺;谷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埋伏阻生前牙的矫治方法.方法 选择32例埋伏阻生前牙病例,用改良摆式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获得间隙,等间隙集中后再手术开窗和正畸牵引.结果 30例埋伏阻生前牙都顺利萌出并正常建(骀),牙髓活力正常,牙周情况良好,牙龈形态美观,牙列整齐,磨牙中性关系;2例埋伏阻生前牙因牙根弯曲、牙冠形态明显异常拔除.结论 改良摆式矫治器获得间隙、手术开窗和正畸牵引是矫治青少年埋伏阻生前牙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红江;杜红保;吴志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系统.方法 制备50个上颌第一磨牙透明牙标本,显露根管系统的空间构型,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根管系统的形态,结合应用加以统计.结果 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单根管率为66%,其中Ⅰ型占38%,双根管率为34%,远中颊根Ⅰ型占74%,腭根Ⅰ型占94%.②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多见于近颊根,在近颊根的发生率为40%,远颊根的发生率为24%,腭根的发生率为6%,发生部位多见于根尖1/3.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的根管系统为复杂,根管变异较远颊根多,腭根变异少.
作者:王鹏来;刘彬;韩建国;杜昌连;刘宗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肌电图在口腔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无牙颌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肌电图在无牙颌下颌姿势位的表现,垂直距离的确定,咬合平面定位的影响以及全口义齿的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柴璐毅;刘丽;张烈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患者接受上颌快速扩弓联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覆(牙合)、覆盖及上牙弓宽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3年2月-2008年1月于青岛市口腔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37例(男19例,女18例),将患者分为4个不同的时期进行测量(N1:治疗前;N2:进行上颌快速扩弓后;N3:固定治疗后;N4:保持1年后).分别测量每位患者的上颌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并对前牙覆盖和覆(牙合)进行测量.患者的平均年龄(11.3±1.4)岁(10.2~15.3岁).结果 治疗全部结束后、尖牙间宽度、前磨牙间宽度、磨牙间宽度、覆盖、覆(牙合)分别增加(2.6±2.3)mm、(3.7±2.1)mm、(5.2±2.5)mm、(0.3±0.6) mm、(-0.1±1.6)mm,患者复发率在尖牙宽度为47%,前磨牙间宽度为21%,磨牙间宽度为10%,覆盖复发率为9%,覆(牙合)为13%.结论 患者经过上颌快速扩弓后,在固定矫治阶段复发明显,保持阶段也有一定程度的复发.上颌快速扩弓能够减小覆(牙合),增加覆盖.
作者:朱鲲;于艳玲;侯凤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治疗的21例上颌骨骨折病例,并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时机及方法进行深入探讨,着重讨论手术切开复位与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基础,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 21例病人中,均行骨折Ⅰ期处理,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手术切开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技术的联合应用是治疗上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杜传亮;万淑红;王淑琴;姜德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托槽固定外伤牙的疗效.方法 35例51颗外伤脱位牙,粘贴托槽、方丝及橡皮圈连续稳固结扎固定3周后拆除.结果 治愈46颗,治愈率90.20%,失败5颗.失败率9.80%.结论 方丝弓托槽固定外伤牙安全、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陈传胜;王慧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