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张鹏程

关键词:逆行交锁, 髓内钉治疗, 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 远端骨折, 畸形愈合, 膝关节, 发生率, 不愈合, 内固定器械, 逐渐完善, 感染, 活动度, 粉碎性, 疗效, 技术, 骨科, 功能, 报告
摘要: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治疗历来较为困难,这些骨折常是不稳定和粉碎性的.由于这些骨折接近膝关节,常常难以完全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畸形愈合、不愈合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随着近年来骨科内固定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使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逐渐完善,畸形愈合、不愈合及感染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笔者自1998年9月至2006年10月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4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头孢曲松钠静点;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痰热清注射液静点.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退热、咳嗽、肺部体征恢复时间及X线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作者:郭松伟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睾丸扭转14例诊治分析

    睾丸扭转,是阴囊急症的主要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少年,容易误诊、延误治疗致睾丸缺血性坏死.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7年4月共收治14例,现就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周广春;孟凡青;李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胃肠道间质瘤3例报告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发生于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形态学上主要是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镜下很难与典型的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和神经鞘瘤相区别.近20年来,人们对GIST的起源、基因表达及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学诊断及良恶性诊断有了较明确的认识.2003至2005年我们共收治胃肠道间质瘤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国;梁保华;李奇;姜鸿偦;梁俊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晚期产后出血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 对1999年至2007年在我院分娩,其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26例产妇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0.10%,分娩孕周不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方式不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蜕膜残留和胎盘胎膜残留.

    作者:罗靖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21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

    创伤性膈疝是指创伤后腹腔内或腹膜后的内脏器官经破裂的膈肌疝入胸腔.是一种发病率低、损伤机制复杂、后果严重的损伤,其早期的正确诊断与治疗,直接关系到手术疗效.1986年1月至2007年3月,我院共收治创伤性膈疝2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董圣军;张庆广;高学军;李欣;周翠玲;杨新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三种不同包皮环切术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方法行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 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应用三种不同方法行包皮环切术(即传统法、电灼法和袖套法),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探讨其优缺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传统法、电灼法、袖套法切口Ⅰ期愈合者分别为61.3%、60.0%、82.9%,袖套法优于传统法和电灼法(P<0.01).传统法、电灼法术后各有切口血肿4例,袖套法无切口血肿发生,因水肿机化或线头硬结需再手术者,传统法18例,电灼法17例,袖套法3例.结论 袖套法包皮环切术,切口Ⅰ期愈合率高,能明显减少各种手术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继东;钱志军;王成坤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方法 采用内窥镜下切除钓突扩大自然口加鼻内下鼻道开窗术治疗20例为治疗组,并以鼻内下鼻道开窗术治疗病情相近的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中治愈7例,好转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鼻内窥镜下钓突切除自然口扩大术,同时加鼻内下鼻道开窗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高,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兴桂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中期引产中的应用

    中期妊娠引产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利凡诺羊膜腔穿刺引产,但利凡诺引产有引产失败、产道损伤、妊娠产物残留、产程长、患者较痛苦的可能.很大程度上与宫颈条件不成熟有关.近年来我院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疗效满意,现在报道如下:

    作者:李育新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依达拉奉是一种捕获羟自由基(-OH)的活性抗氧剂,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2001年在日本获准上市.研究表明,由于缺血期间或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ROS)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是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1].

    作者:陈昭英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Kimura病合并肾病综合征1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Kimura病临床少见,其合并肾病综合征国内罕见,我们近遇1例,报道如下,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楚修林;白永军;范俊德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26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5年.结果 26例均在鼻内镜下完全切除,随访期内24例治愈,2例复发,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鼻内镜手术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具有疗效满意,复发率低,面部不留瘢痕,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李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10%食盐溶液保留灌肠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

    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其也是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临床上常用的诱导排尿,往往局限在热敷、按摩下腹部、会阴部,听流水声等,效果不佳.近阶段,笔者应用10%的食盐溶液50~100 ml保留灌肠治疗尿潴留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桂英;李秀银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经阴子宫肌瘤剜除术30例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1],发生率为20%~30%,多数患者终需要手术治疗.为保留子宫,更好的保护卵巢及盆底功能,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比例正在日益增加.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开展了经阴子宫肌瘤剜除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燕;刘海宁;杨柳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综合ICU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随着农业杀虫药的广泛使用,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麻醉及精神类药品加强监管后,服农药自杀率呈上升趋势,病人服毒量大,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2004年以来,我院综合重症加强监护治疗病房(ICU),共收治由急诊科转至ICU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21例,经积极抢救,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全;郑秀云;任敏;罗选才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老年肺结核由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常伴有并发症及其他老年疾病,常延误诊治.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老年肺结核有相对增多的趋势,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在家的老年人留守居多.因此,对老年肺结核应引起重视.本文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患者中老年肺结核175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甫忠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23例桥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出血量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3例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桥脑基底被盖部出血8例,全部死亡;桥脑基底部出血4例,死亡2例;桥脑被盖部出血11例,死亡4例.结论 高血压是桥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桥脑出血的预后与血肿大小及波及部位直接相关.

    作者:周桂升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通过结石分析防治尿石症的临床观察

    在以住的治疗中,对于泌尿系结石采用开放手术,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及药物排石等治疗,而忽视了对结石复发的预防,故治疗后结石复发率较高.我院自1990年至2006年对通过各种方式治疗而获得的部分结石320例进行了成分分析,并据此制定出预防复发方案,明显降低了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强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三叉神经痛、牙髓炎误诊17例临床分析

    三叉神经痛又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因未明,表现为牙痛时,容易误诊为牙髓炎.牙髓炎多由牙体硬组织缺损引起,临床表现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烈放射性疼痛,容易误诊为三叉神经痛,现对我院收治的12例三叉神经痛被误诊为牙髓炎、5例牙髓炎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痛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蔡其刚;赵永宏;汤亚伟;米修奎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肺部出现类圆形阴影19例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肺部出现类圆形阴影的特征、机理,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所2002年至2005年收治的19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肺部出现类圆形阴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皮肺穿刺诊断15例,9例为结核性肉芽肿,1例为干酪性病变,5例为慢性炎症,手术2例病理诊断胸膜结核球,继续抗痨,全疗程9~12个月,5例阴影基本吸收,9例阴影完全吸收,3例阴影略有吸收.结论 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如果肺部新出现类圆形阴影,应考虑胸膜肉芽肿或胸膜结核球的可能,继续抗结核治疗阴影多数吸收良好.

    作者:张国锋;贾利嘉;刘新民;温建水;叶惠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 急性期病毒性肝炎与血清载脂蛋白APOAI/B的关系

    肝脏是脂蛋白和脂质的代谢场所.肝脏疾患可引起血清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1].了解人体脂蛋白的变化有助于肝脏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8例和住院的急性期病毒性肝炎患者206例同时进行血清载脂蛋白APOAI/B(APOAI/APOB),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r-谷氨酰转肽酶(GGT),并对APOIA与ALT、GGT的关系加以分析,探讨其在急性期病毒性肝炎中的诊断价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新丽 刊期: 2007年第22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