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辉;李爱华
目的研究心先安注射液对急性中毒性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3年间收治的120例中毒性心肌损害病人,随机分组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心先安治疗组病人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分析中毒性心肌损害的发生机制、心先安的药理作用,结合临床疗效观察证明心先安对各种毒物中毒引起的心肌损害都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明生;丁锋;高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肺心病病人由于慢性缺氧、肺部反复感染及长期肺动脉高压,使右心负荷长期过重,造成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症状,且其对洋地黄药物耐受性低、疗效较差,且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故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贾永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高,糖尿病不仅危害孕妇身体健康,还使胎儿也受到不良影响,生后可患多种疾病[1].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糖尿病母亲新生儿(Infant of the Diabetic Mother,IDM)28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谢贵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干扰素为人工合成广谱抗病毒药,我院2003年11~12月运用干扰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自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的病变范围相当广泛,可累及关节、胃肠道、肾脏及神经系统、心脏,在典型的紫癜症状出现之前发生各脏器病变,易被误诊.
作者:何吉琼;乔爱国;杨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判断再灌注治疗效果直接、准确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在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观察出再灌注治疗的效果.然而,冠状动脉造影需要一定的条件,目前在很多基层医院尚无法开展.心电图检查有简单、方便、可多次重复等优点,是目前判断静脉药物溶栓效果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秀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P)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约5%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由UP发展而来[1],我科2000年8月~2002年2月使用心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P患者24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长春;李东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以前妇科手术一般是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但硬膜外麻醉有诱导时间长、肌松较差、失败率高等缺点.我院用改良法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极大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解放;王培山;李明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预后同恶性肿瘤相似或更差.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的应用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其病死率仍较高.部分原因是由于长期应用ACE抑制剂后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
作者:张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应用硝普钠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计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100例,为我院2004~2005年住院病人,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52~83岁,平均72岁,病程9~32年,平均17年,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51例(51%),支气管哮喘26例(26%),肺结核23例(23%).
作者:徐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实施胫腓骨骨折手术98例,其中钢板固定4例,其余94例使用外固定器材.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周朋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满足临床需要,研制一种丙酸氯倍他索尿素乳膏.方法建立酸碱度、卫生学、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并进行刺激性、稳定性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结果pH值为6.5~7.5时,卫生学检查符合规定,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高,RSD=0.9%.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范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4年来,我院应用人血α-Ⅱb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30例,疗效观察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符合诸福棠主编<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为4个月~8岁.
作者:宋清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并发凝血功能障碍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危及母婴生命.
作者:冯瑞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于2004年8月~2005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一般疗法基础上采用静脉高氧液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锋;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病人心里负担较重.我们自1994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118例此类患者,经采用药物治疗及规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金凤;郭树平;郭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21岁.因驾驶机动三轮车翻车右胸部被挤压,于2000年1月8日17:00急诊入院.患者出现气促、发绀及广泛皮下气肿,急行右胸腔闭式引流术,呼吸困难、气促无明显减轻.
作者:李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结果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肺动脉内条状、不规则斑片状充盈缺损,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性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4种形式;②间接征象: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右心室肥大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可靠而直观地诊断肺动脉栓塞,可代替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作者:曹会;薛小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介入性心脏手术的迅速发展,使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受益,但该技术为创伤性诊治方法,对病人是一个应激,而且手术难度及风险高,大多数患者都有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特点,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解除其后顾之忧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作者:安晓平;赵建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艾滋病(AIDS)病例的增多[1],给我们临床带来了挑战,使工作量明显增加,导致手术室护士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引起广泛的关注.
作者:朱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