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升支垂直/斜行骨切开术涉及骨性标志的测量分析

唐杰;姜德建;胡静;戚孟春

关键词:下颌孔, 翼肌粗隆, 下颌升支外侧隆突, 垂直骨切开术
摘要:目的 测量分析成年人下颌升支与垂直或斜行骨切开术相关的骨性标志.方法 收集成年离体下颌骨标本105例(男54例,女51例).测量下颌孔下点、下颌孔后点与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并观察下颌孔下点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的垂直向关系,翼肌粗隆上点与下颌孔下点的垂直向关系,以及下颌升支外侧隆突存在的比例.结果 下颌孔下点到升支后缘的平均距离男性为16.12 mm,女性为16.03mm;小距离男性为11.20mm,女性为10.68mm.下颌孔后点到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男性为13.50mm,女性为13.60mm;小距离男性为10.06mm,女性为10.18mm.90.17%的标本下颌孔下点低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85.34%的标本下颌升支翼肌粗隆上点超越下颌孔下点平面;72.41%的升支外侧隆突明显存在.结论 下颌孔下点及后点到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男女相似,无性别差异.在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水平距升支后缘8~10mm作骨切开线一般可以避开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升支内侧翼内肌附着有利于近心骨段的血液供应.
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和总结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近年来口腔修复科门诊由咬合异常引发的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5例,制作(牙合)垫后观察患者咬合状态、咬合关系等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5例患者在戴入(牙合)垫2~3周后关节疼痛、下颌运动异常等症状缓解,1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是治疗因咬合异常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杜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7例涎腺腺癌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测定PCNA表达.结果 PCNA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6.12±19.24)%,表达呈异质性.PCNA指数与口腔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与TNM分期无关.结论 PCNA可作为判断涎腺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晓光;卢会青;高慎强;马桂芬;王延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氧化二砷糊剂造成下颌骨部分坏死1例

    复方三氧化二砷糊剂(牙髓失活剂)是口腔科常用的一种牙髓失活药物,三氧化二砷是强烈的原生质毒类药物,能迅速与细胞酶系统的巯基结合,阻碍细胞的呼吸过程,使之丧失生理功能.二氧化二砷作用于牙髓,使其细胞坏死失活.一般取约粟米粒大小放置于露髓处,严密封闭.放置时间一般在24~48 h内必须取出,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作者:林海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先天性乳牙恒牙多个缺失1例

    患者女,4岁.因多数牙未萌出于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家属自述该患儿口腔内只萌出7颗牙齿,毛发稀疏无光泽,但智力发育正常.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无遗传病史,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

    作者:魏绍莲;程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左侧上颌第四磨牙1例

    患者男,31岁.因左侧上颌后牙食物嵌塞于2006年3月18日前来就诊.口腔科常规检查:上下颌牙弓宽大,中性(牙合)关系,牙齿排列整齐,全口牙无龋坏,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四个第三磨牙都完全萌出,与相邻的第二磨牙接触关系良好,无近远中和颊舌向倾斜.在左侧上颌第三磨牙的远中有一磨牙,该牙牙冠大小为左侧上颌第三磨牙的二分之一,有三个牙尖(分别为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舌侧尖),牙冠向颊侧倾斜,与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邻面的(牙合)三分之一处接触,接触点下方有一间隙,有纤维性食物嵌入.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面牙龈轻度肿胀,颜色红,去除嵌入的食物后牙龈出血,有臭味,无触痛感.

    作者:刘小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颌第一前磨牙变异根1例

    患者男,18岁.因正畸需要常规局麻下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在拔牙过程中,感觉虽然已经松动,但不易取出,后经仔细颊舌向扭动方才取出.结果发现:牙冠外形虽是双尖牙,但根则是上颌磨牙的三根形态,近、远中颊根、腭侧根.其根长分别为:近中颊根12.5 mmn、远中颊根11.0mm、腭侧根12.5 mmn、冠长7.5 mm,长度与普通第一前磨牙无差异.

    作者:曹国萍;胡想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elecoxib对细菌脂多糖促牙龈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celecoxib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促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活性和增殖水平测定(WST)实验检测LPS及celecoxib对体外培养的HGFs生长的影响.结果 LPS可促进HGFs的生长,其作用效果随LPS剂量的增加而增强,1.0,12.5、100.0 LPS处理后HGFs的细胞生长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分别为126.1%,164.5%和215.5%;celecoxib对LPS促HGFs生长的现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12.5μmol/L到100μmol/L的celecoxib处理可使LPS刺激的HGFs生长率降低至对照组的76.3%~30.3%.结论 LPS可促进HGFs的生长;celecoxib能抑制LPS对HGFs的生长刺激作用.

    作者:束为;冷静;刘宁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双侧下颌角肥大、突出行弧形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8例下颌角截骨术患者,10例同时行颏部截骨加植骨,8例取颊脂垫,2例部分咬肌切除,观察疗效,分析探讨相关问题.结果 术后患者面形曲线圆滑,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术前应作阻生智齿预防性拔除,咬肌切除应慎重.

    作者:贾玉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中8种厌氧菌检出分析

    目的 应用16S rRNA-PCR技术检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8种厌氧菌的定植情况,分析根管细菌与患牙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集2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样本,提取样本细菌DNA,用细菌16S rRNA引物通过PCR扩增细菌基因片段检测细菌种类.结果 23例样本均检出有细菌存在,待检细菌检出率达73.91%(17/23).其中检出率高的是中间普氏菌(39.13%),其次是牙龈卟啉菌(30.43%)和福赛斯类杆菌(21.74%),变黑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和啮蚀艾肯氏菌均为13.04%,伴放线放线杆菌有1例检出,直肠弯曲杆菌未检出.中间普氏菌在有自发痛症状组检出率高于无自发痛症状组(P<0.05),其他细菌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以厌氧菌感染为主;根管内中间普氏菌感染与患牙自发痛症状相关.

    作者:闫培芳;梁景平;李超伦;朱彩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下颌升支垂直/斜行骨切开术涉及骨性标志的测量分析

    目的 测量分析成年人下颌升支与垂直或斜行骨切开术相关的骨性标志.方法 收集成年离体下颌骨标本105例(男54例,女51例).测量下颌孔下点、下颌孔后点与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并观察下颌孔下点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的垂直向关系,翼肌粗隆上点与下颌孔下点的垂直向关系,以及下颌升支外侧隆突存在的比例.结果 下颌孔下点到升支后缘的平均距离男性为16.12 mm,女性为16.03mm;小距离男性为11.20mm,女性为10.68mm.下颌孔后点到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男性为13.50mm,女性为13.60mm;小距离男性为10.06mm,女性为10.18mm.90.17%的标本下颌孔下点低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85.34%的标本下颌升支翼肌粗隆上点超越下颌孔下点平面;72.41%的升支外侧隆突明显存在.结论 下颌孔下点及后点到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男女相似,无性别差异.在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水平距升支后缘8~10mm作骨切开线一般可以避开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升支内侧翼内肌附着有利于近心骨段的血液供应.

    作者:唐杰;姜德建;胡静;戚孟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成人前牙错(牙合)烤瓷冠桥修复132例的临床应用体会

    前牙错(牙合)畸形在口腔临床较为常见,不仅给患者的面貌美观、功能、语言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到择业、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由于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从而逐渐引起患者重视,尤其是前牙错(牙合)畸形的成年患者,更是迫切要求能在短期内得到治疗,以恢复其美观和功能.我科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132例成人前牙错(牙合)畸形采用金属烤瓷冠桥进行修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自力;张秀白;莫业跃;韦才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型pH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牙菌斑pH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研制可用于牙菌斑pH原位检测的化学修饰性微型pH电极.方法 采用氧化铱为氢离子敏感膜,以极化电解的方式将敏感膜附着于铂丝上,制备铂-氧化铱化学修改性微型pH电极,筛选性能优良的电极用于菌斑pH的原位检测,并与蜂式微型pH电极的检测进行对比.结果 自制电极在pH值为1~11范围内呈线性响应,斜率为55.8 mV/pH,响应时间为15~20s,电极在8 h内的漂移为0.5~1.0 mV,使用寿命大于1年.在对牙菌斑pH的原位检测中,自制电极与蜂式pH电极在漱糖后1 h内各时间点测得的菌斑pH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自制的铂-氧化铱化学修饰性微型pH电极对H+选择性好、性能稳定、响应范围广、响应时间短,在牙菌斑pH的原位检测中显示了良好的可行性.

    作者:徐小娟;刘鲁川;袁若;赵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Vitapex糊剂治疗恒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Vitapex对一些治疗困难或失败的根尖周病的消毒效果.方法 共治疗54个牙,包括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的行多次常规根管消毒后,患牙仍有持续的根尖周症状;或根管内有较多的渗液,不能短期内完成根管治疗;或治疗失败,均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结果 Vitapex糊剂用于根管消毒(充填),术后患牙自觉症状消失,根管内的渗液减少,窦道封闭.结论 Vitapex糊剂有较长作用时间的抗菌性以及组织吸收性,Vitapex可作为解决根管治疗效果不佳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汪平;袁渝萍;姜永;王宇;范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缺损8例.结果 7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术后1个月愈合.结论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容易成活,可提供适当面积的肌皮组织,适用于口底缺损的修复.

    作者:刘治慧;刘建华;吴求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部复合全身损伤35例急救分析

    口腔颌面部损伤常伴有严重的全身损伤,我们总结了1988-2002年收治的35例口腔颌面部复合全身严重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伟;高玉萍;毛永惠;杨长有;黄金莲;曹萍;陈粤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抛光与上釉对牙科纳米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目的 比较抛光与上釉对纳米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用纳米陶瓷粉(IMAGINE REFLEX)制备盘状试件40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抛光组用240#~1500#碳化硅砂纸依次逐级打磨,后用金刚砂抛光膏完成抛光.B组上釉组重新表面上釉.以粗糙度测试仪测试两组试件表面分别经抛光和表面上釉后表面粗糙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评估样本表面形貌.结果 纳米陶瓷IMAGENE REFLEX抛光组和上釉组表面粗糙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抛光组和上釉组表面无明显差异,均较为光滑,抛光组表面散在少量细小孔隙.结论 对于纳米陶瓷的表面处理,抛光可以获得和重新上釉相同的表面光滑度.

    作者:王富;陈吉华;熊宇;王辉;秦卓;沈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环孢素对小鼠牙龈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环孢素(CsA)对小鼠牙龈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环孢素导致龈增生的机制.方法 CsA胃饲小鼠8 d后注射5-溴-2-尿嘧啶核苷(BrdU),在不同时间取小鼠牙龈及腭黏膜组织作BrdU染色,光镜下观察其上皮中阳性细胞的数目、分布以及完全代谢的周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组小鼠的牙龈上皮中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没有差异,但其生长周期比对照组长.其腭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周期较牙龈黏膜上皮细胞无明显延长,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CsA可抑制小鼠牙龈上皮细胞的凋亡,但对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作者:蒋春梅;孙卫斌;李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周期性牵张应力下成肌细胞面积、周长的变化研究

    目的 基于成熟的细胞力学加载和细胞图像处理、分析方法,从细胞层次上定量观察成肌细胞周期性牵张应力加载后的面积、周长的时间改建效应.方法 通过4点加力装置给成肌细胞施与各种时间段的生理性牵张应力(0.1 Hz,2 000μstrain),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细胞形态变化;借助计算机细胞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对成肌细胞形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加力组和对照组的成肌细胞面积、周长测量值在加力0.5、1.0、2.0 h后,两者差异不大,加力4 h后两者的差异开始出现,加力8 h后两者的差异变得明显;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加力组和对照组间细胞形态参数测量的差别越来越明显.而去除细胞力学刺激后,成肌细胞形态都出现回复趋势.结论 连续加力时细胞形态面积、周长变化明显,而停止加力后细胞面积、周长有回复的趋势.

    作者:宋锦璘;李志华;陈扬熙;邓锋;樊瑜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普通根充剂改良注射法充填临床使用

    根管充填是治疗根髓病的主要办法,在过去根充剂的应用,国产根充材料均不能直接充填使用,一般都是液体加粉剂现调制适应稠度,再进行根管导入式充填,导入式充填是将根充材料用充填器或探针放在所需充填的根管口处,再用根管充填器,或是根扩针导入式充填,就是用螺旋状根充针进行分次充填,有时也很难能达到理想的根充位置,给远期根髓病的治疗效果带来很多隐患.用注射压力充填法代替导入式充填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光润;林云;林庆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牙髓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人牙髓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经10ng/ml bFGF(或)和100ng/ml IGF-1刺激4 d后,在410 rm波长,检测牙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值;经矿化液诱导后,采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 培养4 d后,IGF-1组及bFGF加IGF-1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bFGF加IGF-1组高于IGF-1组(P<0.05),而bFGF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GF-1可促进牙髓细胞向具有矿化能力的细胞分化,而bFGF可能起协同促进作用.

    作者:张光东;徐艳;吴友农;刘卫红;朱玲;俞未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