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世江;高学军;王青
目的探讨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吸收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石蜡切片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ligand for osteoprotegerin ,OPGL)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口腔黏膜作对照.囊肿体积采用骨腔注水法测定.结果牙源性颌骨囊肿上皮细胞OPGL阳性表达36例,占65.45%,10例正常口腔黏膜OPGL表达均为阴性.在OPGL表达(-)~(+++)各组中囊肿体积(ml)分别为:2.02±2.08、2.27±1.88、2.86±2.84、5.25±6.10,仅表达(-)与表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0.02<P<0.05).根尖囊肿、始基囊肿OPGL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牙源性颌骨囊肿存在OPGL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颌骨囊肿骨吸收呈正相关.
作者:葛巍立;谢志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不同长度微型种植体在承载不同方向400 g正畸力时的应力分布和大小.方法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YS 建立不同长度的微型支抗种植体-骨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模型,在加载侧方力(与种植体长轴成45 °和90 °)的条件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①在两种加载条件下,不同长度的微型种植体应力值(包括单元应力和节点应力)呈规则分布,均显示8 mm长度时,应力值小,并且随着微种植体长度的增加或减小,应力值都呈增加趋势;②种植体颈部为应力集中区.结论在承受非轴向力的作用下,8 mm微种植体颈部的应力值低,并且随微种植体长度的变化,应力都呈上升趋势.
作者:王震东;王林;倪晓宇;马俊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青春快速生长期减速阶段的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12例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患者,在治疗前及使用上颌前方牵引器械解除反牙合后,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投影测量分析.结果覆盖增加(3.90±0.40)mm(P<0.001),A点矢状方向增加(1.80±0.37)mm(P<0.05),B点矢状方向减少(0.60±0.19)mm(P<0.05),Wits增加(3.10±0.57)mm(P<0.05),ANB增加(3.00±0.57)°(P<0.05),其中41%为骨性改变,59%为牙性代偿.结论上颌前方牵引对于错过青春快速生长期,由上颌骨发育不足造成的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仍是有效的.
作者:钟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男,14岁,因整畸需要要求拔除4 ̄|4.常规检查,牙外观形态正常,X线片显示为单根,牙根略弯向近中.
作者:周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牙龈退缩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症状之一.该文分析了牙龈退缩的病因,对牙龈退缩治疗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正仪;盛祖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3度根分叉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牙周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后牙根分叉间的牙槽骨吸收,牙周探针检查颊舌向穿通.对于牙槽骨吸收不太严重者,可用翻瓣术加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诱导骨的新生,形成新的牙周附着.而对于牙槽骨吸收较多,接近根尖区者,且后牙近远中有足够的牙槽骨,牙根稳固,可用分根术,使1颗牙变为2颗,后用套筒望远镜式全冠修复,恢复咀嚼功能.我们于2003年5月施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玲艺;白敛薇;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测定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茶多酚对99株牙周主要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MIC50、MIC90为250 mg/L,对中间普氏菌的MIC50、MIC90为500 mg/L,对产黑色素普氏菌、具核梭杆菌和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的MIC50为500 mg/L ,MIC90为1 000 mg/L.本实验中1×106 CFU/ml与1×108 CFU/ml细菌接种密度对茶多酚的MIC值无明显影响.结论茶多酚对牙周主要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
作者:刘建国;梁文红;杨德琴;王凯;肖晓蓉;肖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205例牙病患儿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DF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居住地、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牙科经历不同、口腔卫生状况不同的儿童DF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直接不良的牙科经历是儿童DF发生的主要原因.牙科医生除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以减少操作中患儿的痛苦外,熟悉并充分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改善牙科就诊环境,加强儿童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减少和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吴忠;陈耀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可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楔状缺损离体牙模型的边缘微渗漏情况.方法选择因正畸拔除的上颌前磨牙24个,于颊侧颈部釉牙骨质界处备V型洞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Aeliete flo可流动复合树脂,Dyract AP复合体,GIC TYPE II化学固化玻璃离子进行充填.经力循环、热循环后,2%亚甲基蓝染色24 h,将每个牙齿自颊舌向沿长轴连续切3片.体视显微镜放大40倍观察充填体边缘染液渗漏情况.结果 3组间充填体微渗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以Aeliete flo材料的边缘微渗率低(P<0.05).3组牙合侧壁与龈侧壁微渗率间差异无显著性 (P=0.263).结论可流动复合树脂用于楔状缺损充填可以获得较好的边缘封闭性.
作者:陈晨;吴友农;吴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4岁.患有慢性牙周病,因左下后牙胀痛伴有轻度发热来院就诊.
作者:赵健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吸烟与口腔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1998-2004年我市部分健康人群体检和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检查资料,对有吸烟史且伴口腔黏膜病变者进行重点分析.结果受检3 335人中有吸烟史者为1 260人,占37.78%.从吸烟者中检查出口腔黏膜有白色损害者69人.排除残冠、残根等其他因素,单纯吸烟者黏膜白色损害者有57人,占吸烟人数的4.52%.结论吸烟可导致口腔黏膜损害,且与吸烟数量和年限成正比.
作者:羊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在一侧胫骨设计两处方形缺损,其中一处植入相应大小的复合材料,另一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第2、4、8、12周末处死动物并取标本,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复合材料植入区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2周可见到轻微的炎症反应,其余各组未见明显的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2~8周复合材料周围的纤维包囊逐渐变薄,术后12周时可见复合材料和受植骨床形成部分骨性连接.结论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活性和潜在的骨诱导作用.
作者:袁华;陈宁;吕晓迎;郑步中;宋晓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错(牙合)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8例AngelⅡ类错(牙合),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经作用期、维持期、保持期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数据.结果患者侧貌明显改善,头影测量显示SNB增加,ANB减小,两者都趋向正常.PP-FH、PP-MP有不同程度增大.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可保持下颌于功能前移位,持续刺激下颌生长,矫治后面形和生长形都趋于正常.
作者:陈斯军;浦路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涡轮手机是现代口腔科必备的器械,损坏发生率较高,现将各种常见的损坏部件剖解分析,以便我们能很好地使用和保养.
作者:孙梦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背反射电子(BSE)显微镜图像分析,定量研究釉质基质蛋白对纯钛种植体表面新骨形成的诱导作用. 方法实验用的纯钛种植体采用放电加工法特制而成,直径为1.6 mm,长度为3.5 mm.种植体植入的部位为Wistar 大鼠的两侧股骨,一侧作为实验组,种植窝内使用釉质基质蛋白Emdogain;另一侧作为对照组,种植窝内仅使用釉质基质蛋白的载体丙二醇藻酸酯(PGA).观察种植体植入后第14天和第30天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结果种植体植入后第14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种植体表面以及骨髓腔内均可见少量的新生小梁骨形成.种植体植入后的第30天,种植体周围新生小梁骨的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釉质基质蛋白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
作者:谭建国;清水美帆;佐佐木崇寿;川和忠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替牙晚期唇挡治疗的牙牙合变化.方法采用唇挡对20例替牙晚期间隙不调患者进行治疗,唇挡戴用6个月,通过治疗前后研究模型、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牙牙合变化. 结果上下牙弓前磨牙区牙弓宽度增加,上下切牙萌出、轻度倾斜,上磨牙远中倾斜、直立,下磨牙远中倾斜和移动. 结论替牙晚期唇挡治疗疗效肯定,可减轻或解除上下牙弓拥挤.
作者:王春玲;魏福兰;刘东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经二氧化硅(silica,SiO2)表面处理的摩尔分数为3%的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与树脂黏接后的断面,了解SiO2表面处理在3Y-TZP与牙科树脂黏接中的作用. 方法用溶胶-凝胶法在4个3Y-TZP试样上制备SiO2薄膜作为薄膜组;另外4个3Y-TZP试样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PMA-8705QH2电子探针和INCA Energy能谱仪观察两组试样在拉伸剪切试验后的黏接断面. 结果背散射电子形貌像显示两组的3Y-TZP基底面均未破坏,但薄膜组表面残留的树脂黏接剂颗粒较多.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显示薄膜组在3Y-TZP表面存在比对照组高的硅峰谱.结论经SiO2表面处理后的3Y-TZP可提高与牙科树脂的黏接力.
作者:李莹;张富强;郑珊;靳喜海;孙静;高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ART)适用于恒牙和乳牙无牙髓病变的中、小龋洞充填.
作者:胡群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乳磨牙缺损、缺失对7~9岁儿童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吸光度法测定正常混合牙列、乳磨牙缺损、缺失混合牙列7~9岁儿童各26例0.5 min的咀嚼效能.结果①乳磨牙缺损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咀嚼效能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者约为后者的78.17%;②乳磨牙缺失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咀嚼效能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前者约为后者的63.01%;③乳磨牙缺失儿童与乳磨牙缺损儿童咀嚼效能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磨牙缺损及缺失都将影响儿童咀嚼效能,应尽早给予充填修复,乳磨牙残根残冠已无法充填修复时,应及时拔除.
作者:马华思;朱玲;王亚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变速牵引兔下颌骨15 mm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方法 5只新西兰白兔单侧下颌骨截开.延迟5 d,以每天1.5 mm,每天2次牵引9 mm,然后继续以每天1 mm,每天2次牵引6 mm,完成牵引后固定15周,分别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和电生理学检查. 结果下颌骨延长15mm,新骨生成良好.下牙槽神经牵长21.99%, 牵引结束时神经变性明显,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为术前的9.70%,潜伏期较术前有所延长,随后出现恢复趋势,到固定15周时,波幅恢复到术前的33.85%,潜伏期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下颌骨变速牵引15 mm后,下牙槽神经受到明显的影响,到15周时,下牙槽神经的功能有恢复的趋势,但恢复尚不完全.
作者:李刚;宋晓萌;高兴亚;宋晓陵;张萍;吴煜农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