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欣
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肝素耐药的现象比较少见.我院在心外科手术中,遇到2例肝素耐药的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华逊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我院自1992年7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狭窄11例,均给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徐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临床常见急症,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尤为常见.复习有关文献,结合笔者自身体会,对AOPP救治护理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作者:赵欣;王瑷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我院自从1998年开展整体护理建立模式病房以来,病人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推广起来.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素萍;薛利红;董继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在临床上极为常见,除原发性病毒直接作用外,免疫因素,多种细胞因子和介质作用,继发性因素(脏器之间的平衡关系破坏,尤其是肝、胃肠、血液、肾衰竭)是促发MODS发生的重要因素,它们互为因果.我院自2003年收治HFRS患者42例,其中18例出现MODS.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绍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3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滴完,连用3d.结果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发病6~72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好.
作者:李萃晔 刊期: 2005年第16期
随着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我们于2001~2004年应用WGW弯管形吻合器共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11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东辉;王慧;武树红;徐春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急腹症,由于孕妇特殊的重量和解剖改变,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快,常延误诊断,导致围产期母婴死亡率、发病率增加.本人对我院10年间收治的25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治疗和妊娠结局.
作者:王淑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子宫内膜电切术是利用宫腔镜在电视下切除或破坏子宫内膜,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唐明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病症,但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很容易引起误诊,从而影响治疗与预后.现将我院新生儿病房2000年2月~2004年2月收治的误诊患儿48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非典型哮喘的一种临床类型,临床上较多见;但由于多种原因;往往被误诊,本文就我院呼吸科门诊50例患者临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治疗时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7例行常规治疗,口服消心痛、倍他乐克(或钙拮抗剂)、肠溶阿斯匹林及阿乐(阿托伐他汀),静滴硝酸甘油,疗程10d.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有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d,共用10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时时间缩短,胸痛缓解率97.2%,并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论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志刚;吴军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口腔修复门诊经常会遇到无牙牙合或缺牙数目较多的患者,因没有及时镶牙,往往使牙槽嵴吸收严重且不规则,给准确制取印模带来麻烦.另外,临床上往往没有合适托盘,且一次印模法同时要做唇、颊、舌的肌功能整塑,难以准确操作,这就使得个别托盘的制作成为口腔修复门诊上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笔者自2000年以来利用贺利氏印模材制取个别托盘,效果颇佳.报告如下:
作者:郭正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复发性脑出血(RICH)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本院1995年3月~2004年7月收治的经脑CT证实的32例RICH患者进行分析,重点探讨其病因及预后.
作者:亢勤 刊期: 2005年第16期
鼻睫神经痛又称筛前神经综合征或嗅裂综合征,是鼻源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嗅裂狭窄、鼻睫神经受压迫刺激所致.长期以来,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此病临床漏诊、误诊较多,致使不少此类患者的头痛得不到正确治疗.自2003年以来,我科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56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罗晓幸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我科自2001年3月~2005年3月采用自体成活颅骨修补颅骨缺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外型完美、费用低廉、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东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CHF,观察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开始剂量为75mg/d,如血压无明显下降加至150mg/d,两组疗程均为8w.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显效率为32%,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显效率为46%,LVEF、6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LVEF、6min步行距离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CHF患者,可获得有益的临床疗效,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会玖;张艳芳;罗进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随着套管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同仁们已观察到,影响留置时间的原因主要是静脉炎的发生[1].怎样使套管针在需要留置期间不发生或少发生静脉炎,是护理同仁们试图突破的课题.根据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和机制[2,3],我们对2003年7月~2004年2月150例套管留置病人进行试验预防,并设一常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阿司匹林红花酒涂擦湿敷静脉留置血管有效地预防了静脉炎的发生,并对发生静脉炎的病人进行治疗,也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玉琴;彭桂枝 刊期: 2005年第16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在技术方面、心理方面、躯体方面等都要求护士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手术室护士更是如此,高、精、尖的外科手术不断问世,复杂精密的仪器集中于手术室,手术数量逐年增多,护士的工作强度也愈来愈高,这对手术室的护士来说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加.
作者:刘青;殷爱娣;周巧云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正阳县2004年肺结核疫情状况,为今后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县疾控中心2004年登记的肺结核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年肺结核新登记率为82.38/10万,涂阳登记率为39.72/10万,涂阳新登记率为25.28/10万;新登记的616例肺结核病例中,20~25岁占21.43%,农民占89.12%,求诊发现占48.86%,Ⅲ型占89.45%,86.04%有咳嗽、咳痰症状,涂阳病人全程督导占100%,涂阳病人2个月阴转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1.14%和90.48%.结论继续加大病人的发现力度,是今后防治措施的关键,其次病人的治管质量仍有待提高.
作者:贺春民;赵永坤 刊期: 200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