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0)Y-DOTATATE治疗进展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价值

陈永辉;李方;贾兵;景红丽;陈黎波;陈方;王凡;杜延荣;马艳茹;欧阳萌;林岩松;康增寿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 钇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DOTATATE
摘要:目的 评价~(90)Y-生长抑素类似物1,4,7,10-四氮杂十二环-1,4,7,10-四乙酸-octreotate([~(90)Y-(DOTA)~0,Tyr~3]octreotate,即~(90)Y-DOTATATE)联合使用肾保护剂赖氨酸治疗进展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25例进展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经生长抑素受体(SSTR)显像(SRS)诊断为SSTR阳性肿瘤.~(90)Y-DOTATATE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用药前后输注赖氨酸.每人完成1~5次治疗,间隔时间为6~9周.每次单程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分级标准(NCIGC)评价不良反应.完成末次治疗后8周依据WHO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部分缓解1例,占4%(1/25);轻微缓解3例,占12%(3/25);病情稳定16例,占64%(16/25);病情进展5例,占20%(5/25).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出现恶心及呕吐症状各3例.结论 以赖氨酸作为肾保护剂,~(90)Y-DOTATATE治疗转移和不能手术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新疗法;但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减轻肾毒性.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相关文献
  • 多靶分子显像

    新药的研究设计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非选择性药物→选择性药物→多靶点药物.多靶点药物是药物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药物通过多靶点调节有可能产生更佳治疗效果及更少不良反应.

    作者:唐刚华;张祥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在肿瘤靶向分子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DNA聚合酶,通过合成端粒DNA弥补细胞分裂造成的DNA缩短.端粒结构包括端粒酶模板RNA(human telomerase RNA,hTR)和2个相关蛋白: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 1,TEP-1)~([1]).

    作者:康磊;王荣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FDG PET/CT标准摄取值与放射性肺炎关系分析

    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疗常见的剂量限制性并发症,接受过根治性放疗的肺癌患者中13%~37%发生放射性肺炎~([1]).笔者分析4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llcer,NSCLC)放疗后肺组织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在预测放射性肺炎中的作用.

    作者:张永;于甬华;于金明;付政;刘希军;郭守芳;刘同海;何为;丛昌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统计参数图分析

    目的 拟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脑血流改变模式,并分析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的25例甲亢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于静脉注射~(99)Tc~m-双半胱乙酯(ECD)1110 MBq后30 min行静息SPECT脑灌注显像.应用统计参数图5.0软件(SPM5)对甲亢和对照者脑灌注图像进行体素对体素的团体t检验(P<0.05,校正).应用基于Talairach图谱的脑功能自动提取法获取各个脑功能区的血流半定量值.血清FT_3、FT_4、高灵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浓度与脑灌注相关性应用单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病程与脑灌注相关性应用单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甲亢患者大脑边缘系统、额叶血流灌注减低.边缘系统血流减低的部位主要包括海马钩回、两侧海马旁回(后内嗅皮质、后旁嗅皮质、海马旁皮质、前扣带回、右侧颞下回)和左侧下丘脑及尾状核体(P<0.05,校正).额叶血流减低部位包括左侧前体感联合皮质、前运动皮质、额叶眼动区(t=5.87,P<0.05,校正).甲亢患者左侧舌回、后扣带回血流灌注与FT3浓度呈负相关(r=-0.468,-0.417,P均<0.05).左侧舌回、两侧颞下回、右侧顶上小叶血流与FT_4浓度呈负相关(r=-0.434,-0.418,-0.415,-0.459,P均<0.05),左侧乳头体、左侧壳核血流与FT_4浓度呈正相关(r=0.419,0.412,P均<0.05).左侧岛叶血流与sTSH呈负相关,右侧听觉联合皮质血流与sTSH呈正相关(r=-0.504,0.429,P均<0.05).左侧颞中回、左侧角回血流与TBAb呈正相关(r=0.750,0.862,P均<0.05),右侧丘脑、右侧下丘脑、左侧前核、左侧腹侧核血流与TRAb呈负相关(r=-0.691,-0.835,-0.713,-0.759,P均<0.05);右侧前扣带回、右侧楔叶、右侧直回、右侧缘上回血流与TPOAb呈正相关(r=0.696,0.581,0.779,0.683,P均<0.05).甲亢患者中央后回、颞回、左侧缘上回、听觉联合皮质血流与病程呈正相关(r=0.502,0.457,0.524,0.440,P均<0.05).结论 甲亢患者边缘系统、额叶脑血流减低,并与甲状腺激素、自身免疫抗体水平及病程相关.

    作者:修雁;石洪成;刘文官;陈雪芬;顾宇参;陈曙光;余浩军;虞一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8)F-FDG PET/CT在胃黏液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胃癌临床诊断方法多以胃镜活组织检查为主.近年来,~(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PET/CT检查的应用使胃癌诊断和临床分期准确性明显提高~([1]).但由于胃黏液腺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 protein,Glut)1表达水平比其他病理类型胃癌表达水平低,~(18)F-FDG浓聚明显减少,其PET/CT检查的表现常为阴性.笔者回顾性分析34例胃黏液腺癌患者PET/CT显像资料,对~(18)F-FDG摄取程度与胃黏液腺癌的病理分型间关系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歌;李彪;张森;张敏;徐昊平;濮鸣芳;孙晨伟;朱承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17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核素骨显像分析

    目的 为提高骨显像对骨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效率,对117例PHPT患者骨显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117例PHPT患者,男50例,女67例,其中116例为甲状旁腺腺瘤,1例为甲状旁腺腺癌,平均年龄61.1(12~86)岁.所有患者均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骨显像图分为4种类型:Ⅰ型骨显像阴性;Ⅱ型骨显像局部骨异常,即局灶型,又再分为2个亚型:ⅡA型颅骨和下颌骨放射性浓聚,Ⅱ B型表现为除有ⅡA型特点外,还存在其他局部骨代谢异常;Ⅲ型全身骨放射性摄取增加;Ⅳ型表现为全身+局部骨代谢异常.用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17例骨显像表现为Ⅰ型者47例,占40.17%;Ⅱ型35例,占29.91%,其中ⅡA 21例,ⅡB 14例;Ⅲ型30例,占25.64%;Ⅳ型5例,占4.27%.70例Ⅱ、Ⅲ、Ⅳ型异常骨显像PHPT患者有骨折史、结石史、骨折+结石史、骨质疏松史和骨痛史,分别占55.71%(39例)、11.43%(8例)、10.00%(7例)、72.86%(51例)和37.14%(26例);而47例骨显像Ⅰ型者上述病史分别为2.13%(1例),0,0,21.28%(10例)和21.28%(10例).两者各种病史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2,P=0.01).Ⅱ、Ⅲ、Ⅳ型(骨显像异常)与Ⅰ型患者的肿瘤体积、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分别为(14.52±13.72)cm~3和(0.78±1.33)cm~3、(731.67±618.40)ng/L和(112.04±62.98)ng/L、(3.05±0.29)mmol/L和(2.56±0.42)mmol/L、(0.71±0.14)mmol/L和(1.03±0.36)mmol/L,两者相比t=-5.724,-5.741,-7.274和-6.451,P均<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约40%PHPT患者骨显像正常;(2)PHPT患者4种骨显像结果 反映了骨损害的情况;(3)PHPT的骨显像特点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朱瑞森;罗琼;陆汉魁;陈立波;罗全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人脑胶质瘤~(18)F-FDG摄取与乏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水平与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1例脑胶质瘤(其中高级别肿瘤23例,低级别肿瘤18例)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检查,计算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比值(T/WM).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IF-1α表达及定量研究肿瘤MVD,评价T/WM与HIF-1α表达及MVD的相关性.用SPSS 11.5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1)高、低级别肿瘤的T/WM、HIF-1α阳性表达率及MVD分别为3.39 ±1.43,95.7%,44.13±16.1和1.46±0.55,55.6%,18.83±7.07,2组间T/WM、HIF-1α表达及MV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21,z=-3.938,t=-6.745,P均<0.05).(2)所有病例中HIF-1α强表达8例,中度表达9例,弱表达15例,阴性表达9例.T/WM及MVD均随HIF1α表达水平升高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1,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41例胶质瘤的T/WM与MVD呈明显正相关(r=0.759,P<0.05).结论 脑胶质瘤的~(18)F-FDG摄取水平与HIF-1α表达及MVD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可在术前一定程度上间接评估肿瘤的乏氧状态及血管生成情况,有助于全面评估病变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

    作者:蔡莉;张川;李彦生;李大成;邢喜玲;高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均为阳性的69例临床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管腔狭窄≥50%)和阴性(管腔狭窄<50%)2组,对比其心肌缺血的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特点,并进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19例,其中9例表现为可逆性心肌缺血,10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8例射血分数(EF)升高,为(69.1±2.8)%,11例下降,为(42.8±2.1)%.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50例,其中37例表现为可逆性心肌缺血,13例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38例EF值升高,为(70.8±4.0)%,12例下降,为(48.9±2.7)%.2组缺血范围[(29.7±17.8)%与(24.1±16.0)%]、缺血严重程度和EF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8,16.51和2.65,P<0.001,<0.001和<0.01).结论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要严重于无合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对于改变肥厚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自然病程和预后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贾鹏;郭万华;杜明华;高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3)C呼气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14)C呼气试验曾受到广泛关注,但鉴于~(14)C长达5730年的半衰期,对其在人体进行诊断性检测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相对而言,稳定核素~(13)C呼气试验即使用于孕妇或儿童也十分安全.~(13)C-尿素呼气试验已被广泛应用于营养学、药物代谢学以及消化系统各种疾病的诊断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各种不同的~(13)C标记底物相继研发及其呼气试验在临床中研究的深入,呼气试验的一些不足不断被弥补.

    作者:陈志威;蔡铭慈;黄晓璐;曲新华;严惟力;黄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多巴胺D_4受体PET显像剂~(18)F-FDTP的生物学研究

    目的 测定潜在的多巴胺D4受体PET显像剂3-(4-~(18)F-氟苄基)-8,9-二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FDTP)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阻断分布及评价其用于多巴胺D_4受体显像的可能性.方法 将溶于乙醇-生理盐水的~(18)F-FD/TP与小牛血清一起孵育,通过测定放化纯分析其体外稳定性;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18)F-FDTP后2,5,10,15,30,60和120min取血液、感兴趣的脏器和脑组织,测定质量和放射性计数,观察~(18)F-FDTP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阻断分布,用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结果 ~(18)F-FDTP在小牛血清中稳定性较好,37℃孵育120 min后放化纯仍保持在95%以上.~(18)F-FDTP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并在纹状体、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小脑等D4受体分布区域有较高的摄取率,注药2 min后海马、下丘脑、纹状体、额叶皮质、小脑、脑桥的放射性分别达(0.42±0.03)、(0.46±0.05)、(0.54±0.04)、(0.39±0.04)、(0.45±0.06)、(0.35±0.04)%ID/g,但阻断分布分别为(0.36±0.05)、(0.33±0.05)、(0.55±0.05)、(0.30±0.07)、(0.34±0.07)、(0.32±0.04)%ID/g.结论 ~(18)F-FDTP能通过大鼠血脑屏障进入脑,但其可能对脑内除D4受体外的其他受体亦有一定亲和性.

    作者:李谷才;袁立华;尹端沚;钟喜;程登峰;郑明强;汪勇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兔VX2移植瘤氩氦刀治疗前后~(18)F-FDGPET/CT显像及病理学变化

    目的 研究兔VX2移植瘤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系统(简称氩氦刀)治疗后PET/CT显像及病理学的变化,观察治疗后肿瘤组织的演化过程,探索氩氦刀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方法 .方法 36只日本大白兔在兔VX2肿瘤种植后第4周,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显像后进行氩氦刀治疗.术后按随机数字表将兔完全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在氩氦刀治疗后第1,3,7,14,30和60天进行PET/CT显像;分析PET/CT图像,观察标准摄取值(SUV)的变化;第2次PET/CT显像(术后显像)后处死大白兔,取出原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统计软件为SPSS 16.0,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和双变量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氩氦刀治疗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治疗区呈现坏死-炎性反应-机化过程.CT表现:肿瘤区域术后第3天至第14天有一短暂性增大,然后呈缩小的趋势;大SUV(SUV_(max))术后第1天即出现明显下降(由治疗前2.54±1.12下降至0.67±0.12),第3天轻度升高(1.71±0.82),然后逐渐减低(治疗后第60天为0.51±0.32),治疗前后SUV_(max)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1,8.716,11.388,5.713,7.144和7.213,P均<0.05).治疗前后靶区面积变化与SUV_(max)变化相关性不明显(r=0.259,P=0.675).治疗前后肿瘤微血管密度变化与SUV_(max)变化密切相关(r=0.865,P=0.032).结论 PET/CT显像可真实反映肿瘤组织氩氦刀治疗后的变化过程,是评价氩氦冷冻治疗疗效较理想的方法 .

    作者:易峰涛;张永学;王慧;宋华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对~(18)F-FDG PET/CT标准摄取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对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 260例NSCLC患者,按组织学类型不同分为腺癌、鳞癌、腺鳞癌和其他类型4组,按组织分化不同分为Ⅰ(高分化)、Ⅱ(中分化)、Ⅲ(低分化+未分化)3个级别,回顾其治疗前的~(18)F-FDG PET/CT显像结果 ,测量肺内原发灶大SUV(SUV_(max)).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提取SUV_(max)的影响因素,采用协方差分析修正病灶大小(取大长径)对SUV_(max)的影响后,比较不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NSCLC病灶SUV_(max)的差异.结果 260例患者共260个原发NSCLC病灶,腺癌161个(10个细支气管肺泡癌归于Ⅰ级腺癌,Ⅰ级15个、Ⅱ级88个、Ⅲ级58个),鳞癌74个(Ⅰ级6个、Ⅱ级39个、Ⅲ级29个),腺鳞癌15个(Ⅱ级7个、Ⅲ级8个),其他类型10个.只有病灶大小(F=87.046,P<0.001)、分化程度(F=87.604,P<0.001)和组织学类型(F=66.663,P<0.001)被纳入SUV_(max)多元回归方程,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36(t=8.910,P<0.001),0.391(t=8.322,P<0.001),0.190(t=3.885,P=0.0001).修正病灶大小对SUV_(max)的影响后,SUV_(max)由小到大依次为腺癌Ⅰ级<腺癌Ⅱ级<鳞癌Ⅰ级<腺鳞癌Ⅱ级<鳞癌Ⅱ级<其他类型NSCLC<腺癌Ⅲ级<腺鳞癌Ⅲ级<鳞癌Ⅲ级,其均数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3(2.1~4.5)、6.0(5.5~6.6)、6.1(4.2~8.0)、6.6(4.8~8.4)、7.8(7.0~8.6)、8.1(6.6~9.6)、8.3(7.6~8.9)、8.7(7.0~10.4)、8.9(8.0~9.8).分化较好的Ⅰ、Ⅱ级腺癌SUV_(max)均分别低于Ⅰ、Ⅱ级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786,-1.776,P值分别为0.017,<0.001),分化较差的Ⅲ级腺癌、鳞癌以及腺鳞癌间SUV_(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0.593,-0.422,0.171,P值分别为0.288,0.642,0.860);随细胞分化变差,腺癌、鳞癌及腺鳞癌组病灶SUV_(max)升高,腺癌Ⅰ、Ⅱ、Ⅲ级间(q值分别为-2.720,-4.943,-2.223,P均<0.001)以及鳞癌Ⅰ、Ⅲ级间(q=-2.751,P=0.012)SUV_(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SCLC病灶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都可以影响其~(18)F-FDG摄取,分化程度对~(18)F-FDG摄取的影响意义更大.

    作者:刘德军;冯彦林;余丰文;贺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狼疮肾炎肾功能及病理损害的评估

    目的 探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狼疮肾炎(LN)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评价及评价结果 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健康对照组10名,病理资料完整的LN患者29例,其中包括无症状LN(SLN)组18例,有症状LN(OLN)组11例.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计算双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_p)、半排时间(t_(1/2))及20 min排泄率(R_(20)),由核医学科医师对肾功能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进行评估.统计学分析包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和行×列表关联分析.结果 SLN组及OLN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出现t_p延长(t=5.3,9.3,P均<0.05),t_(1/2)延长(t=6.9,12.0,P均<0.05)及R_(20)下降(t=10.1,12.1,P均<0.05),OLN组出现GFR下降(t=4.1,P<0.05),SLN组GFR下降不显著(t=1.7,P>0.05);经关联性分析,肾动态显像诊断肾损害的严重程度与病理分型相关(r=0.2273,P<0.05).结论 全面分析~(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早期肾功能评价,有效检出无肾损害症状的LN患者,并为无条件行肾活组织检查的LN患者病理损害评估提供帮助.

    作者:李现军;李桂芝;孙建梅;赵志华;李凤岐;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8)F-FDG PET/CT及增强CT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肝癌术后复发的价值

    目的 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或肝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或肝癌术后复发且进行~(18)F-FDG PET/CT与增强CT检查的病例共25例,2种检查间隔时间在1周内.其中原发性肝癌经手术或穿刺证实,肝癌术后复发经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25例患者中,确诊为原发性肝癌14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3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癌术后复发11例.~(18)F-FDG PET/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为78.6%(11/14),增强CT阳性率为92.9%(13/14).在肝癌术后复发中,~(18)F-FDG PET/CT诊断阳性率为100.0%(11/11),增强CT阳性率为63.6%(7/11).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增强CT优于~(18)F-FDG PET/CT,~(18)F-FDG PET/CT显像联合增强CT可明显提高诊断率.而住肝癌术后复发检测中,~(18)F-FDGPET/CT优于增强CT.

    作者:王晓燕;张祥松;陈志丰;李芳;李子平;饶国辉;史新冲;胡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99)Tc~m-双半胱氨酸利尿肾动态显像评价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手术前后肾功能

    目的 探讨~(99)Tc~m-双半胱氨酸(EC)利尿肾动态显像(DR)在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手术前肾功能评价和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肾盂积水患儿的DR(常规方法 中第15分钟注射呋塞米),对患肾血流灌注率(BPR)及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肾盂积水分度、肾图曲线和动态显像图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数据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1)40只患肾的BPR术前为(34.05±11.07)%,术后为(40.04±8.56)%,平均提高5.99%(t=-5.13,P<0.01).患肾的ERPF术前为(57.81±34.32)ml/min,术后为(70.29±5.37)ml/min,平均提高12.48 ml/min(t=-4.35,P<0.01).(2)40只患肾的肾盂积水分度的平均秩和术前为47.21,术后为33.79(Z=-2.64,P<0.01).(3)随着积水程度的加重,患肾形态增大,肾实质变薄,肾内放射性缺损范围增大,对利尿试验的反应明显减弱直至无反应.(4)术前DR诊断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37例,输尿管膀胱入口处梗阻(UVJO)3例,术前梗阻的定位均为手术证实.结论 DR是评价小儿先天性肾盂积水的一种可靠方法 ,能够准确反映病情、指导治疗,并监测手术疗效.

    作者:叶智轶;王辉;李佳宁;傅宏亮;吴靖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90)Y-DOTATATE治疗进展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90)Y-生长抑素类似物1,4,7,10-四氮杂十二环-1,4,7,10-四乙酸-octreotate([~(90)Y-(DOTA)~0,Tyr~3]octreotate,即~(90)Y-DOTATATE)联合使用肾保护剂赖氨酸治疗进展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25例进展期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经生长抑素受体(SSTR)显像(SRS)诊断为SSTR阳性肿瘤.~(90)Y-DOTATATE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用药前后输注赖氨酸.每人完成1~5次治疗,间隔时间为6~9周.每次单程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分级标准(NCIGC)评价不良反应.完成末次治疗后8周依据WHO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部分缓解1例,占4%(1/25);轻微缓解3例,占12%(3/25);病情稳定16例,占64%(16/25);病情进展5例,占20%(5/25).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3例出现白细胞下降,出现恶心及呕吐症状各3例.结论 以赖氨酸作为肾保护剂,~(90)Y-DOTATATE治疗转移和不能手术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新疗法;但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减轻肾毒性.

    作者:陈永辉;李方;贾兵;景红丽;陈黎波;陈方;王凡;杜延荣;马艳茹;欧阳萌;林岩松;康增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8)F-FDG PET/CT在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显像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灶检测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13例初诊和2例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8)F-FDG异常浓聚为阳性.~(18)F-FDG摄取采用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进行定量.所有受检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统计学比较用t检验.结果 (1)15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均为阳性.11例鼻型患者中,10例PET/CT于鼻腔或鼻咽部探测到肿瘤病灶,且6例突出鼻腔外侵及鼻旁周围组织,7例PET/CT显像于鼻腔外发现1处或多处淋巴瘤受侵病灶.4例非鼻型患者,PET/CT于鼻腔外发现多部位肿瘤侵犯.鼻内、鼻外病灶的SUV_(max)分别为12.42±9.25和9.54±7.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05).(2)15例中有2例显像前不明原因发热者在PET/CT引导下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3例诊断已明确者,7例PET/CT发现更多淋巴瘤病灶,6例因PET/CT检查改变分期.Ⅰ~Ⅱ期患者的SUV_(max)稍低于Ⅲ~Ⅳ期者,分别为8.44±5.56和10.32±7.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7,P>0.05).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病灶呈~(18)F-FDG高摄取;在其病灶检测和分期方面,PET/CT显像有优势.

    作者:吴湖炳;王全师;王明芳;李洪生;周文兰;叶香华;王巧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DNA靶向治疗膀胱癌实验研究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deoxyuridine,UdR)是脱氧胸腺嘧啶核苷(deoxythymidine,TdR)的类似物,可实现~(125)I的DNA靶向放射治疗,这为恶性肿瘤分子水平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笔者在前期体外实验~([1])的基础上,建立了荷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了瘤内注射~(125)I-UdR后药物有效性、放射性分布和安全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成;侯建全;范我;康苏娅;章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PECT/CT显像评估经Ommaya管注射~(32)P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性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组织起源和解剖部位特殊,是神经外科治疗的一个难点.本研究探讨SPECT/CT显像评估立体定向Ommaya管置入注射~(32)P治疗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性的价值.

    作者:马铁昆;曹剑鸣;张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