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

宋江梅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功能缺陷, 智力障碍, 脑性瘫痪, 护理体会, 幸存者, 脑血流, 脑损伤, 病死率, 胎儿, 癫痫, 报告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的脑损伤.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常留有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1].我院2000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66例,现将其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代浆膜在输卵管再通术中的应用

    绝育后输卵管再通术中往往存在输卵管浆膜层缺损的情况,如果浆膜面不缝合,会造成粗糙创面与腹腔脏器粘连,手术后粘连严重影响效果;若勉强封闭浆膜面,则会造成人为输卵管扭曲等情况,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实用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峰;李红发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20例中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

    尿毒症是各种原因致肾功能损伤的终末期表现,因肾脏排泄和调节功能失常,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的表现,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其他脏器功能有所降低,常会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治疗和护理.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办法.我科于2001~2003年,收治20例中老年尿毒症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全身对症治疗及透析前后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106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重度颅脑损伤并心律失常是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其机理与麻醉,术后疼痛、交感和迷走神经支配失衡、电解质紊乱、操作刺激等有关,我科于2000~2004年经过对11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发生心律失常106例,发生率92.2%,现对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高英姿;高火星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老年人窒息的紧急处理和护理

    由于老年人吞咽功能下降或痰粘调不易咳出,均可导致误吸而堵塞气管造成窒息.一旦窒息,危及生命,应紧急处理.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8例,男5例,女3例.年龄70~84岁,经抢救及时,护理措施得当,均抢救成功.

    作者:黄茜;蔡慧芳;李茵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

    自2001年3月~2003年6月,我院用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勇;安良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产后尿潴留的病因及诊治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以阴道难产者多见.产后尿潴留不仅可影响生殖器官复旧,还可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甚至引起膀胱局部坏死.故预防及治疗产后尿潴留是做好产褥工作的重要一环.现对产后尿潴留的病因及防治分析如下:

    作者:贾瑞敏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皮肤组织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而化疗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正常器官组织亦有损害,特别是静脉用药时,若渗出血管外,可引起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如:局部红肿、水疱甚至出现组织糜烂、坏死等.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组织损伤进行临床总结,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措施.

    作者:张俊华;盛建华;王秀芹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raprazole)自1998年首次报道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我院2001年3月以来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君;周刚鑫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静脉留置针病人的感受以及护理评价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应用,因其在减少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延长每次静脉穿刺间隔时间等方面的显著优越性,已逐步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并在国内开展起来.这些调查主要从护士的角度进行的,本调查旨在了解病人使用留置针的需求,在进一步做好病人护理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在无心理负担的状态下配合医务人员完成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冰李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睡眠形态改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睡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生理现象,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恢复机体疲劳,特别是手术后患者十分重要.但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睡眠形态改变发生率极高,使患者感到疲劳,影响了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也成为术后并发症诱因之一.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对我院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并发睡眠形态改变的原因进行了临床观察与护理研究,针对其原因,对3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静丽;马晓辉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近年已有不少报道,但由于对其副作用如宫缩过频、胎儿窘迫、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仍存在顾虑,限制了该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本文观察100例足月妊娠使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的效果和可接受性.报告如下:

    作者:冯相珍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6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的脑损伤.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常留有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1].我院2000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66例,现将其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江梅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米索用于产后出血100例临床观察

    2002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住产后出血病人100例,为预防产后出血,我们对于米索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年龄(26±3.4)岁,孕周38~41周.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口服米索0.4mg 100例;对照组为静推催产素100例.两组年龄、孕产、孕周、新生儿体重比较.见表1.

    作者:关智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采血后皮下淤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临床上作交叉配血试验,或多种生化检验,均须静脉采血.采血后皮下淤血是一种常见的副反应,常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如何减少淤血的发生,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笔者对此做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光强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心脏术后多脏器衰竭的护理体会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首先由Tilney文摘1973年提出,它是指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生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感染是其常见的诱因.MSOF是心脏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极高.衰竭脏器多以心、肺、肾、肝、脑为常见,对护理方面要求较高,护理起来比较困难.

    作者:宋艳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七味白术散与多酶片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

    近4年,笔者运用七味白术散与多酶片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治疗组),并与单用多酶片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屏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纳洛酮防治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发病率高.我们应用纳洛酮观察对其发生呼吸暂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亚浩;李春霞;贾连忠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常是所有不同病因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近期尽管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及瓣膜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控制,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却日益增高,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1].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明显降低了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然而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人们往往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并低估了醛固酮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本文将我院2002年1月~2003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安体舒通,可使一年之内心衰的死亡率和心衰恶化再次住院率明显降低.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王倩;侯保全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重度妊高征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为降低母婴死亡率,我院采取妊高征患者在经药物治疗24~48h无好转或胎儿已经成熟或>36孕周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通过对12例患者的护理,证明剖宫产是抢救妊高征的有效手段.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母婴安康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作者:张敏 刊期: 2004年第23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128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对我院近年(1997年~2003年)收治的12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采用非手术治疗,总结了非手术治疗的条件,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取得了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鹤;褚新理;刘威方 刊期: 2004年第23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