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方法比较

张钰

关键词:大肠息肉, 内镜下治疗, 电凝电切术, 治疗方法, 内镜套扎, 适应症, 应用, 高频
摘要:2001年起,我们将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应用于大肠息肉143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作一分析报道,并与内镜套扎治疗方法作一比较.同时探讨这两各方法的优缺点及佳适应症.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修复拇长伸肌腱Ⅲ区晚期损伤27例体会

    拇长伸肌腱损伤初期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当发现拇指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末节呈屈曲畸形时,才来骨科诊治,一般情况下,Ⅰ、Ⅱ区拇长伸肌腱损伤,近端回缩不远,二期仍可对端缝合,Ⅲ区损伤,晚期常因近端肌腱回缩,不能直接缝合,我院近4年来采用食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晚期修复拇长伸肌腱Ⅲ区损伤27例,效果较满意.

    作者:王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小剂量辰欣预防急性脑梗塞复发60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7~2001年对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微小剂量辰欣(盐酸噻氯匹啶)进行治疗及预防复发,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术后再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分析

    气管切开术可解除呼吸困难,但切开后并非万事大吉,仍然可以再发生呼吸困难,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遇24例,由于文献上此种资料少见,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蔡祝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会阴侧切伤口的护理体会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有的手术之一.由于解剖及生理学关系,会阴伤口感染率占产后感染的首位.有关文献报道达10%术后并发血肿、伤口裂开、吸收线反应、感染.

    作者:韩艳红;温妙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胎儿脐带绕颈的彩超诊断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的彩色多普勒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14例住院分娩的胎儿脐绕颈的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脐带动脉阻力指数(RI)及胎心率变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DFI诊断脐带绕颈的符合率为100%.脐带动脉阻力指数的测量可用于观察脐带绕颈的松紧,RI<0.68提示脐带绕颈松弛,RI>0.68提示脐带绕颈较紧,易出现胎儿心动过速或过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结论:CDFI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率,脐带阻力指数的测量对胎儿宫内窘迫的检出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星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西咪替丁干预静滴红霉素消化道副作用83例效果分析

    目前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无效,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在儿科禁用或慎用,改用红霉素而取得满意疗效,但由于其消化道副作用(GISE)而不能为患儿家长所接受.我科应用西咪替丁干预红霉素静滴时的GISE,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纪燕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术临床效果研究

    自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刘原发性青光眼施行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立;曲瑞广;赵小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胃镜下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的临床分析

    人对钩虫普遍易感,一般以青壮年为多见,儿童较少,男性患者居多,而矿区患者主要为男性,传播途径以皮肤接触感染为主,生食蔬菜易经口感染,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感染为多.

    作者:游旭东;陈玲玲;王战波;高利伟;翁莉;张宏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的观察及护理

    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在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抗血栓和渗透性利尿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救治失血性休克、心肌梗塞、心绞痛、脑血栓形成、脑供血不足及闭塞性脉管炎等多种急重症疾病.

    作者:吕英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洛赛克和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旋菌感染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

    2000年4月~2002年4月我院应用洛赛克和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同时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28例,疗效满意,报道于下.

    作者:李新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24例分析

    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氟乙酰胺中毒24例,治愈23例,死亡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晓省;梁新生;严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颅脑降温仪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脑微循环改变,神经递质与生化、自由基、钙超载等改变.其中脑循环改变是这种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主要有脑微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变化造成脑缺血、缺氧.

    作者:范书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DTCA术后尿潴留相关原因分析及对策

    尿潴留是PTCA术后常见护理问题,针对尿潴留相关因素,我科对30例PTCA术的病人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祝捷;詹玲玲;李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显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困难因素的预测价值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作为一种成熟的微创技术已成为治疗胆道良性疾患的首选术式.常规的LC操作并不难,但对一些特殊类型的病例施行LC难度较大[1].

    作者:范淑珍;戴文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磷霉素钠致严重过敏反应4例

    磷霉素钠为广谱抗生素,因其安全性大,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症,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在正常用药剂量下,伴随其治疗作用,个别病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给病人带来痛苦.笔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遇到4例因静滴磷霉素钠致严重过敏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周平;胥新美;怀玉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婴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存活患儿约25%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治疗.近几年我们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HIE,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仝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部卒中的病因及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

    腹部卒中(abdominal apoplexy)是指腹腔内血管自发性破裂出血.因为出血部位多发生在血管分支处与脑卒中的机理有相似之处而得名.它不包括异位妊娠、自发性肝脾肾破裂以及腹主动脉瘤破裂出血.

    作者:刘全新;姜国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倍他乐克与洛汀新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与洛汀新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8例慢性CHF患者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或扩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加用倍他乐克及洛汀新口服.倍他乐克首剂一般12.5mg(个别血压和/或心率处于正常低限者首剂6.25mg),每日2次,观察3天无不良反应,增加剂量至12.5mg~25mg每日2次,口服大剂量100mg/日.洛汀新一般剂量10mg,每日1次口服.结果:有效率93%(26/28),并发头晕3例,困倦无力2例,继续服药症状逐渐消失.倍他乐克剂量增加过程中心功能恶化2例,低血压2例,经减量后心功能持续改善,血压恢复正常,5例并发刺激性咳嗽,停洛汀新后咳嗽消失.结论:联合应用倍他乐克与洛汀新治疗慢性CHF疗效明显且副作用较少.

    作者:崔嵬;霍飞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子宫平滑肌瘤伴巨大囊性变1例

    我院于1999年10月收治1例子宫平滑肌瘤伴巨大囊性变,误诊一年余,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输液反应60例分析及防治

    静脉给药是儿科常用的给药方法,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简称输液反应)为常见,为探寻儿科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现将自1997年以来68例输液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陈风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