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做为湖北省唯一的省级收治AIDS患者的定点单位, 2004~2008年收治AIDS患者中12例患者死亡,现将12例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刘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为全面、准确掌握湖北省居民户碘盐覆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抽样,采用直接滴定法(GB/T13025.7-1999)进行盐碘测定.结果 共抽样检测102个县(市、区)的 24084 份盐样,合格份数 23062 份,不合格864份,非碘盐158份.全省碘盐覆盖率为99.25%,碘盐合格率为96.3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65%.结论 2008年湖北省碘盐覆盖率情况良好.
作者:石青;周素华;熊培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已引起了普遍关注.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收治554例手足口病报道如下.
作者:龚慧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一套客观、系统的结核病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综合评价各地区结核病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头脑风暴法和Delphi法筛选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检验,后以湖北省为例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三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为0.91.第三轮专家咨询的意见协调系数为0.339,卡方检验P<0.05.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的结核病防治效果综合评价模型,以及各指标的权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结核病防治整体能力及效果较好,综合得分为92.76,与访谈的结果较一致.结论 专家们非常重视此项研究, 专家意见的可信度高,结果可信.专家意见协调性好,第三轮结果可取.通过复核评价,发现该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罗万军;谭晓东;谢吉广;孙点剑一;侯双翼;戴宪法;叶建君;熊昌富;占发先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试点背景1.1 广水市社会经济与卫生基本状况广水市地处桐柏山南麓,大别山西端;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汉丹铁路、武襄高速连接东西.国土面积 2647 平方公里,总人口93万,辖17个乡镇办事处.2008年,广水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2亿元,财政收入 61528 万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湖北省排名第25位.
作者:高忠明;胡晓云;柳东如;王劲松;宋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医院内设立预检分诊在国外主要是用来对急诊病人进行快速分级处理;预检护士视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1~5个不同等级,表示病情由重到轻,不同等级的患者等待就诊的时间不同[1,2].我国大多数医院的预检分诊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急、缓及所属专科,进行初步的判断,安排救治程度及分配专科就诊[3].
作者:幸小弘;彭孝武;严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苯甲酸和山梨酸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可以抑制食品中多种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防腐剂有防止食品变质、保持食品的鲜度和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常用于各类食品的加工,水果和蔬菜的保质等.
作者:魏文华;徐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艾滋病母婴传播已成为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1].充足的艾滋病知识能够降低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2],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对于促进人群接受艾滋病自愿检测至关重要[3],一旦孕产妇人群掌握了充足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了解了医疗干预在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作用,孕产妇人群对于艾滋病检测的接受程度将大为改善[4~6],而如果没有正确的艾滋病传播知识,会引起人们不必要的恐慌,加剧人们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7],从而对人们咨询检测艾滋病和寻求更多的医疗援助产生阻碍[8].
作者:吴昊澄;李十月;燕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当前,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展,局部地区已出现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高峰,引起艾滋病流行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黄冈市艾滋病疫情也同全国一样,自2003年以来快速增长,由传入期发展到快速增长期.为了解黄冈市艾滋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之间的流行病学特征,现对黄冈市1996~2008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许向东;戴本南;朱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自2009年3月18日以来,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1],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此后,疫情向各国蔓延,短短数月疫情就已肆虐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提升到高级别6级,并宣称全球已处于2009年流感大流行的中期.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已于2009年4月30日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赢得时间,作者通过介绍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为科学、有效地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莫建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仍然是湖北省CT配置的政策性空白区,而事实上有些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心卫生院业务量已经超过部分县级综合医院.方法 根据新医改方案对未来整个医疗体系的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已经明确的大方向.结果 当前符合既定配置标准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医院CT装备基本饱和,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配置CT的条件基本成熟.结论 研究者建议尝试以中心卫生院为突破口,坚持配置标准,规范配置流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医疗机构CT合理配置,拓展医疗服务.
作者:李陕生;周达;裴圣广;苗焕民;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江陵县1999~200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江陵县1999~2008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江陵县1999~2008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836例, 死亡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7.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年均病死率为0.35%.2000~2001年报告发病率低,2007年报告发病率高,1999~2008年发病报告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开始呈明显增长态势;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类型有所变化,由肠道传染病转化为血源和呼吸道传染病交替为主;发病的强势病种也发生变化,痢疾下降至第3位,血吸虫病、梅毒分别上升至4、5位.结论 近2年,血源及性传播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居一、二位,乙肝、肺结核分居病种一、二位,应加强对重点传染病防控.
作者:刘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职业健康监护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逐步贯彻、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量日益增加,职业健康体检机构也在不断增多,同时由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特殊性,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者:姚惠琳;叶玲;曾玉宇;姚莉;卢锐;曾巧荣;张耕;姚道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国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1].由于建筑民工自发频繁的流动性和自身所处的社会弱势地位,容易与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相联系,有可能成为艾滋病传播中的脆弱人群[2].
作者:邱兴庆;孟丽丽;吕涛;陶艳兵;徐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艾滋病(AIDS)自1981年被报告以来,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也是全球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预防,健康教育是公认的预防艾滋病有效的手段[1].
作者:周东;高党会;尼多;顿珠;央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基层社区作为利国利民的新型卫生保健形式,在疾病群防群控、流行病学调查、易感人群保护、传染源控制以及健康宣教和出院人员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并为有效防控传染病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作者:彭邦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做好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现将200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的恶性肿瘤的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孙惠玲;龚洁;杨念念;李芳;严亚琼;李卫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非经营性聚集餐饮服务主要是指居民在婚丧嫁娶、金榜题名、乔迁、祝寿等重大活动时,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举办者住宅庭院搭棚设宴席招待客人的一种餐饮服务形式.这种餐饮服务形式一般规模在10~100桌之间,已形成习俗,且呈现出向频繁的大规模发展态势.
作者:陈晓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随着避孕知识的普及,意外妊娠明显减少.但由于各种原因需终止妊娠的患者仍很多,1999年以前,人工流产数在1千万次左右[1]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是人工负压吸宫术终止早孕,该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流产效果好,但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
作者:陈迎秀;张艳;王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基层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开展线索调查,分析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流动人口相对密集的社区,利用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在充分培训的基础上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并在调查前和调查结束后1周内,对社区人群进行麻风病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2008年,在11个社区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活动,培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57名,覆盖社区居民 73800 人,82人次咨询了麻风病相关问题,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报告疑似麻风病病例19例,确诊病例0例.线索调查前、后,社区人群对麻风病基本知识及麻风病疑似症状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求医行为及对待麻风病人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变(P=0.000<0.01).结论 在麻风病低流行的情况下,人口流动性大的城市中,利用基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网络,在培训好基层医务人员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结合持久的健康教育开展麻风病线索调查是一种低成本、实用的麻风病主动发现方式.
作者:周国茂;李真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