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丽;鲁澄宇
将确认为同源四倍体的何首乌试管苗进行田间移栽,考察其田间农艺性状,并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块根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9个四倍体株系中,14个株系的块根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二倍体;所有四倍体块根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均高于二倍体,其中高者比二倍体株系高79.22%;17个株系的二苯乙烯苷单株生产量高于二倍体50X.这一结果为何首乌同源四倍体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晓瑜;高山林;刘利;刘竟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探索表达于大肠杆菌中的抗凝溶栓双功能水蛭素12肽和瑞替普酶融合蛋白(The fusion protein of 12 peptideof hirudin and reteplase,HV12p-rPA)的体外复性方法.采用直接透析复性和氧化复性结合透析复性两种方式,并分析复性时间、温度、适宜的氧化-还原体系比例对复性率的影响.分别测定其体外抗凝活性和纤溶活性,确定复性效果.结果显示:将变性溶解的HV12p-rPA在含8 mol/L 脲,0.05 mmol/L GSSG,0.7 mol/L L-Arg的50 mmol/L GIy-NaOH(pH 9.20)缓冲液中于25℃氧化复性6 h后,再在含0.5 mol/LL-Arg,1 mmol/L胱氨酸,2 mmol/L半胱氨酸的20 mmol/L Gly-NaOH(pH 9.20)缓冲液中于4℃进行梯度脲浓度透析,每隔8 h换液一次,透析48 h,可获得具有抗凝活性为730 ATU/mg,纤溶活性为19768 IU/mg的可溶性蛋白质.
作者:梁兰;余蓉;邓璇;李磊;吴梧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鉴定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的生物学活性.构建重组人BMP-2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纯化复性后,采用细胞及动物实验对其生物活性进行鉴定.细胞实验表明,重组人BMP-2具有诱导MC3T3-E1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特性.动物实验显示,重组人BMP-2在大鼠肌肉内具有诱导异位成骨功能.制备的重组人BMP-2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张宏斌;武婕;詹纯列;张余;付娜;王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SNF1基因编码的Snf1p对起始受葡萄糖阻遏基因的转录是必需的.通过重叠延伸PCR和两步PCR法合成了两端各带有352 bp和345 bp与SNF1序列上下游同源的基因敲除组件.将该敲除组件转化至酿酒酵母YS2,获得被loxP-kan-loxP序列组件替换而产生kanr的阳性克隆子.然后将质粒pSH65转入阳性克隆子并诱导表达Cre酶切除kan基因.进而通过传代丢失质粒pSH65后得到SNF1单倍体缺陷型菌株.重复转化敲除组件实现另一条等位基因的敲除,得到SNF1双倍体缺陷型菌株YS2-△smf1::loxlp-kan-loxp.厌氧发酵试验表明该突变株的乙醇产量较出发菌株YS2提高了8.74%.残糖量试验表明在培养基中葡萄糖消耗殆尽后,突变株相对于出发菌株而言并没有利用乙醇作为碳源,乙醇产量保持稳定未有下降.敲除SNF1基因是提高酿酒酵母生物合成乙醇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雷娟娟;王艳尊;江贤章;高媛媛;李欣;蓝灿华;陈由强;吴松刚;黄建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观察卡介苗来源的热休克蛋白HSP65的DNA疫苗对小鼠B16/F10黑色素瘤血行转移的抑制作用.构建含HSP65编码基因的真核分泌表达DNA疫苗pCR3.1-VS-HSP65及其后融合多个T细胞辅助表位的pCR3.1-VS-HSP65-TP-M2.连续8次肌肉注射免疫C57BL/6J雄性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SP65-IgG类抗体滴度,于后一次免疫后第2周,尾静脉接种B16/F10黑色素瘤细胞,考察该疫苗的免疫原性及药效.ELISA结果显示两种HSP65核酸疫苗均能诱发高滴度抗HSP-IgG类抗体.pCR3.1-VS-HSP65-TP-M2诱发抗体滴度较pCR3.1-VS-HSP65显著增加,并能显著抑制B16/F10的血行转移(P<0.05),且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比抑瘤率达到74.8%(肝),53.2%(肺).HSP65在增强其免疫原性的基础上能显著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的血行转移.
作者:林明;鲁勇;张宇;谢燕飞;胡向兵;王华倩;李泰明;吴洁;刘景晶;曹荣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本文借鉴聚焦层析的原理,研究聚焦电层析分离牛血清白蛋白和牛血红蛋白的方法.在充填阴离子交换葡聚糖凝胶DEAE-Sephadex A-50的柱中加入pH 5.7缓冲液平衡,再加入pH 3.0缓冲液形成pH梯度.在柱的两端施加电场,正极在上端,负极在下端.蛋白质在pH梯度内移动时,所带电荷发生变化,所受电场力也改变,移动速度的差异增大,牛血清白蛋白和牛血红蛋白可以完全分离,回收率为90%以上.操作时要注意调节pH梯度范围,以避免蛋白质沉淀析出.这种方法简便,价廉,适用于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
作者:孙涛;赵凤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建立适合高良姜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体系,对AFLP技术中主要环节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用改良CTAB法可提取高质量的高良姜基因组DNA,基因组DNA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Mse Ⅰ各4 U于37℃水浴2 h可以被完全酶切,酶切片段与EfoR Ⅰ和Mse Ⅰ接头在16℃连接过夜后,用优化的反应体系进行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扩增产物经过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后获得清晰的多态性指纹图谱,因此说明所建立的AFLP技术体系符合要求.
作者:庞启华;张相年;李超;邓伟杰;孙智平;赵树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构建了鲨鱼肝再生过程中下调表达基因NT7.1的原核表达载体pET-NT7.1,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IPTG诱导获得了其原核融合表达产物;利用Hisobind kits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显示,在终浓度0.01 mmol/L的IPTG的诱导下,NT7.1编码的蛋白nt7.1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1%,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约为18 000,与预期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当.对于nt7.1的相关研究尤其活性研究仍在进行中,上述工作为研究该未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袁瑞瑛;叶波平;边杉;吴梧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埃博霉素是由黏细菌纤维堆囊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与紫杉醇相似,它们可以抑制微管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终止在G2-M期.在P-糖蛋白表达型的多药耐药性肿瘤细胞系中维持很大的毒性,而且比紫杉醇有更好的水溶性.全合成埃博霉素虽然可以实现,但是与发酵方法相比尚无经济可行性.本文介绍了埃博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异源表达,同时也对Red/ET重组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埃博霉素生物合成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阎家麒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根尖染色体鉴定、田间农艺性状观测、桔梗皂苷-D含量测定和比较、蛋白质含量测定和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对桔梗同源四倍体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桔梗四倍体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仍为36条,农艺性状保持了典型的多倍体特征,桔梗皂苷-D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二倍体株系,各株系蛋白质电泳谱带基本相似.实验结果说明桔梗同源四倍体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利;高山林;李晓瑜;刘竟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如何提高毛状根的诱导率,是毛状根培养中关键的一步.文章慨述了在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药用植物毛状根过程中,转化方法、发根农杆菌Ri质粒类型以及菌液浓度、植物种类和外植体取材部位及其放置方式和处理方法、外植体预培养和共培养及感染时间、外源激素及抗生素和乙酰丁香酮、光照条件等多种因素对药用植物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情况和较佳选择,以期能为进一步扩大发根农杆菌的寄主范围和毛状根的大规模培养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建立一个较为完善和普遍适用的高频转化体系.
作者:田恬;李兴;池源;何凤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对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BNP)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表达产物HSA-(BNP)2融合蛋白的纯化工艺进行了摸索.研究表明,菌体生长28 h时菌浓较高,可进行诱导;同时,在2%甲醇浓度、培养液浓缩1.5倍、诱导表达72 h时融合蛋白产量可达185 mg/L.发酵液超滤浓缩后经Q Sepharose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获得的融合蛋白纯度为93%,Western blot分析其既具有BNP免疫原性又具有HSA免疫原性.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HSA-(BNP)2经发酵优化后能高效表达HSA-(BNP)2融合蛋白,经两步层析获得的融合蛋白满足后期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的要求,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丁月娣;刘天会;陈蕴;张莲芬;金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分别以长梗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XST1的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PCR扩增其外切纤维素酶Ⅱ(cellobiohydrolase Ⅱ,CBHⅡ)的全长基因cbh Ⅱ.序列分析表明:cbh Ⅱ基因全长1583 bp,含3个内含子,分别为94~144 bp,529~584 bp和832~894 bp.该基因编码的外切纤维素酶Ⅱ蛋白全长470个氨基酸(其中前24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将全长的cbhⅡ基因连接到pPIC3.5K上,转化毕赤酵母GS115(Pichia pastoris GS115).重组转化子96 h诱导培养.发酵上清液水解pNPC的酶活为18.1 U/L.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浓缩的重组转化子发酵液较对照菌株的发酵液中,有一明显加强的蛋白质条带,Mr约为67 k.
作者:王娟;刘海英;朱亚然;舒正玉;吴松刚;黄建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利用套叠PCR技术合成重组人胰岛素基因,并在A链和B链之间加入Kex2酶切位点.将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基因以正确的阅读框插入到组成型分泌表达载体pGAPZα-A的α-factor信号肽序列的下游,构建成pGAPZα-A/Insulin重组分泌表达载体.表达载体用BlnI线性化处理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构建成分泌型表达Insulin的工程菌.SDS-PAGF和Native-PAGE的分析表明:蛋白在分泌表达过程中,加入Insu-lin的A链(2.4 k)和B链(3.4 k)之间的Kex2酶切位点发挥了作用,Kex2蛋白酶将A链和B链切开,在α-factor信号肽的作用下通过分泌途径将A链和B链分泌到胞外,同时A链和B链又以二硫键彤成了高级结构.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能够与鼠抗人Insulin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与大然Insulin相同的免疫原性.
作者:何尧声;沈文涛;陈春宝;王明钦;周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该研究旨在评价抗菌肽S-thanatin对革兰阴性临床耐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和7种抗生素的协同作用.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考察S-thanatin对革兰阴性临床耐药菌抗菌活性以及杀菌作用时间,并用方格滴定法进行协同作用测试.结果所有萧株在S-thanatin浓度为2~16 mg/L时都得到抑制,在1 h时,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S-thanatin与头孢吡圬联合使用抗肺炎克雷伯菌时有协同作用.研究表明S-thanatin对革兰阴性临床耐药菌有良好的体外杭菌活性,是潜在的抗多药耐药菌药物.
作者:丁佳萱;吴国球;赵锐;李林鲜;沈子龙;奚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揭示灰毡毛忍冬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关系.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17份灰毡毛忍冬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Popgene 32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并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型图.结果15条引物共得到167条DNA片段,其中137条片段呈现出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段的82.04%.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11.1条.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佗基因数是1.454 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7 9,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05 4.聚类分析表明,17份灰毡毛忍冬样品被分成了5个组.结论ISSR能有效用于灰毡毛忍冬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分析.
作者:王珊;周日宝;潘清平;刘湘丹;陈言;任旻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慢性脱髓鞘疾病.文章简要介绍多发性硬化症的特征.综述治疗MS的单克隆抗体--达克珠单抗及其临床疗效、脱氧核糖核酸疫苗-HT3009的质粒构建和随机的安慰剂对照Ⅰ期、Ⅱ期临床试验以及减轻MS患者疼痛药物-sativex等新药研究进展.
作者:陈执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具有很多理想的特性.如GFP在细胞中表达,在蓝光或紫外照射下可以产生明亮的绿色荧光.GFP无需外源反应底物,无需进行细胞或组织的固定和渗透处理,使表达检测很方便.而且GFP对光漂白、氧化剂、还原剂、酸、碱以及其他对许多化学试剂具有极强的稳定性.GFP适合用作普遍的报告标记,尤其适合于活体细胞或组织,被喻为活分子探针,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研究中.该文对其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在药物筛选、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细菌耐药性、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作者:刘艳丽;鲁澄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探讨植物储存蛋白在植物适应环境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2-D和质谱技术从中国南部3省5个红树群落来源的木榄叶片总可溶性蛋白中鉴定到6种主要储存蛋白(181、182、188、194、198和20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000~34000,等电点介于5.5~6.45之间)以及2种营养型储存蛋白(266和27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3500,等电点分别为5.1和5.3).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几种植物储存蛋白中,182、198和204含量的变化与环境中的年均气温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而274则与环境中的土壤pH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上述研究显示:在木榄叶片中,作为临时氮源的储存蛋白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环境中的年均气温和土壤pH之间具有直接的相关性.
作者:刘睿;孙伟;郑艳影;管悦;王旻;吴梧桐;叶波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确定海藻多糖片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等方法,对海藻多糖片处方进行筛选.终确定优选处方为: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用量为17 g;预胶化淀粉和微晶纤维素比例为2:1;辅料与药粉的比例为1:0.5;以2%PVPK30、80%乙醇溶液作为黏合剂;适量硬脂酸镁为润滑剂;硬度控制为45~55 N.制备的片剂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有关项下规定,陔制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曲有乐;李明;李玉龙;李庆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