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中有机磷农药二嗪农的臭氧化降解机制及影响因素

吴继国;周宏伟;蓝崇钰;栾天罡

关键词:臭氧, 二嗪农, 降解机制, 中间产物
摘要:目的 臭氧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并能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而不产生消毒副产物,广泛地用于饮用水处理.方法 臭氧与有机磷农药二嗪农反应后,采用GC-MS对中间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用HPLC监测二嗪农的残留量和中间产物的生成量,研究二嗪农的臭氧降解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 二嗪农的臭氧降解由臭氧直接氧化和羟基自由基间接氧化共同作用,并遵循假一级动力学.降解受离子清除剂与溶液pH的影响.加入50 mmol/L的离子清除剂和降低溶液pH都使二嗪农的臭氧降解速率常数明显减小.结论 通过GC-MS分析,确定了二嗪氧磷为二嗪农的臭氧化中间产物,提高溶液pH有利于二嗪氧磷进一步降解,而加入离子清除剂则不利于二嗪氧磷的降解.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结核病防治的影响

    全球传染病中结核的死亡率排首位,我国是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2000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

    作者:徐爱云;鲁军;颜学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湖北省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1998~2007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湖北省1998~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湖北省1998~2007年共报告麻疹29 000例,发病率波动在2.17/10万~8.2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4.93/10万.近10年来麻疹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3~6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62.89%.男女比为1:0.69.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5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占发病总数的81.81%.全省各市(州、林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发病主要集中在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州.近4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11 458例个案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16.29%,其中麻疹疫苗免疫1次者占11.66%,免疫2次者占4.63%,无免疫史的占39.54%,免疫史不详占44.18%.1999~2007年全省共报告83起麻疹暴发疫情,均经过实验室确认.结论 湖北省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

    作者:李琼;张迟;赵明江;李书华;张发香;聂绍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洲区2007年高砷水源筛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武汉市新洲区居民自备水井源水中的砷含量,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饮水砷中毒防治提供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数据[1],新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4月进行了辖区居民自备水井砷含量的筛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余春平;周国强;罗绪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水中有机磷农药二嗪农的臭氧化降解机制及影响因素

    目的 臭氧是一种清洁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并能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而不产生消毒副产物,广泛地用于饮用水处理.方法 臭氧与有机磷农药二嗪农反应后,采用GC-MS对中间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用HPLC监测二嗪农的残留量和中间产物的生成量,研究二嗪农的臭氧降解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 二嗪农的臭氧降解由臭氧直接氧化和羟基自由基间接氧化共同作用,并遵循假一级动力学.降解受离子清除剂与溶液pH的影响.加入50 mmol/L的离子清除剂和降低溶液pH都使二嗪农的臭氧降解速率常数明显减小.结论 通过GC-MS分析,确定了二嗪氧磷为二嗪农的臭氧化中间产物,提高溶液pH有利于二嗪氧磷进一步降解,而加入离子清除剂则不利于二嗪氧磷的降解.

    作者:吴继国;周宏伟;蓝崇钰;栾天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吉林省边境地区莱姆病流行状况调查

    吉林省长白和通化地区与朝鲜接壤,历年来国家重视边境地区的防病工作,它既关系到边境地区的传染病控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际社会的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根据10多年的调查结果,将我国莱姆病分为北方疫区和南方疫区.

    作者:王春生;万康林;郭建华;耿镇;王博;陈德贵;赵中福;夏其斌;杨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州市20~59岁人群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目前,肥胖已成为世界前10位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而且也是高血压、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3].

    作者:李香兰;赵广才;徐勇灵;周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学生输血传播病毒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大学生中的现状,探讨TTV感染对HBV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抗-TTV IgM及抗-TTV、IgG,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检测血清TTV DNA,用速率法或终点法检测TTV、HBV感染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用SPSS 13.0软件对各组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TTV DNA阳性率为17.0%(29/171),HBV感染率为10.4%(121/1163),TTV/HBV重叠感染占HBV感染17.4%(21/121).TTV/HBV重叠感染者肝功能损害重,HBV感染者次之,TTV感染者不明显.结论 大学生中存在一般水平的TTV感染和TTV/HBV重叠感染,TTV感染与HBV感染没有相关性,TTV协同HBV致病,促使TTV/HBV重叠感染者肝损加重.

    作者:张国良;赵景颇;杨显国;马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湖北省通山甜茶甙提取与纯化

    目的 以湖北通山甜茶叶为原料提取高浓度的甜茶甙.方法 茶叶被碾成粉末后经水煮后的上清液经95%乙醇、氯仿/正丁醇回收、80℃烘干后得到膏状的含有甜茶甙的混合物,再经过甲醇、石油醚、正丁醇、乙醇,柱状层析等步骤结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甜茶甙结晶,后对其提取物进行氧化铝薄层板层析和结晶体熔点测定.结果 表明通过此方法可得到了纯度较高的提取物,其成分为甜茶甙.结论 通过水、乙醇提取方法可以从通山甜茶中提取高质量的甜茶甙.

    作者:王玉娥;龚晨睿;田洁;邵生文;樊柏林;刘家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农村孤寡老人生活质量调查

    中国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中,农村老年人口占了70.00%左右,其中孤寡老人(老年、残疾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占相当大比例.

    作者:唐艳光;薛福生;姚卫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长春市1998~2007年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猩红热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病原体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

    作者:梅淑娟;阴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政和县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消毒效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为了解政和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进一步加强消毒卫生监测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2006年8~10月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武汉市2006~2007年细菌性痢疾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志贺氏菌型分布及其药物敏感状况,为细菌性痢疾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采样并系统检测.结果 临床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标本539份,经复核鉴定为志贺氏菌的有17株,检出率为3.2%.其中宋内氏菌15株,福氏志贺氏菌2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88.2%和11.8%.药敏试验显示17株志贺氏菌敏感药物为阿莫西林(100%)、环丙沙星(100%),全部耐药的有利福平(100%),且有5株菌出现了3种或3种以上的多重耐药现象.结论 2006~2007年武汉市细菌性痢疾病原菌以宋内氏志贺氏菌为主,其次为福氏志贺氏菌,并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作者:胡权;熊燕;陈邦华;余滨;陈剑;杜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ELISA法室内质控模式的建立

    ELISA法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该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稳定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检验学、兽医学及植物学等实验室.

    作者:张永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巴东县2007年城区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分析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危害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疫苗预防接种.

    作者:杨朝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宜都市2008年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湖北省宜都市居民HBsAg携带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于2008年3~4月在湖北省宜都市居民中开展了HBsAg携带率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向光鸿;徐向超;李红江;王全平;徐道荣;胡太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贵阳市城镇居民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调查

    2005年卫生部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1].

    作者:蒋红涛;陈艳;唐贵文;裘学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淮安市男男性接触者STD/AIDS相关知识与高危性行为及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男男性接触者(MSM)在国内约占人口总数3%~4%,MSM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核心人群之一,中国MSM中普遍存在感染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1],MSM的不安全性行为使他们成为感染STD、HIV的高危人群,并将这一危险扩散到一般人群[2].

    作者:胡锦流;吴丽萍;张兆辉;范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国内医疗机构当前主要消毒技术

    医疗机构内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导致住院病人、陪护人员或医务工作人员被感染出现临床症状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称之为医院内感染.医疗机构院内感染与院内环境污染程度和医疗机构内的各项消毒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做好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高消毒工作质量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陈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的思考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有增无减,人类社会时刻面临着种种生物、物理、化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危害,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作者:吴向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荆门市2004~2007年疟疾防治效果分析

    湖北省荆门市属于中度不稳定性疟疾流行区,是湖北省历史上疟疾流行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解放以来,荆门市疟疾曾发生两次(1954、1976)大流行,发病率高为650/万,疟疾占传染病总数的60%.

    作者:李少华;石本富;裴速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