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生殖器结核29例临床分析

刘锦宏;李慧

关键词:女性生殖器结核, 综合性医院, 胸科医院, 妇科, 病理检查, 荆州市, 疾病, 病例
摘要:女性生殖器结核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2002年7月至2004年7月荆州市胸科医院共收治女性生殖器结核29例,其中由综合性医院妇科转入21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居民生活行为习惯调查

    为了解社区居民生活行为习惯,分析和评价存在的主要不良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004年8~10月对武穴祥云集团社区35岁以上居民进行日常生活行为调查.

    作者:戴本南;潘自平;李继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西方国家食品安全体系改革的动态

    全文介绍了加拿大、丹麦、德国、爱尔兰、荷兰、新西兰和英国等西方七国进行食品安全体系改革的情况,旨在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作者:杨明亮;刘进;朱妮;熊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荧光定量PCR监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研究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检验方法.方法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hly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以标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菌株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用常规PCR和荧光定量PCR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进行监测与鉴定.结果含有一段特征基因的600 bp片段,具有良好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检测特异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比普通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定量、快捷的应用于监测检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作者:张合喜;王守英;席景砖;饶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硒标快速法检测HIV1+2抗体效果及应用分析

    目前,我国检测HIV抗体常见的是用ELISA法、颗粒凝集或其它快速检测方法初步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再以免疫印迹(WB)法进行确认[1].ELISA法因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易保存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为观察快速检测方法的实际使用效果,采用硒标快速检测试剂检测了545份血样,并与ELISA试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作者:彭庭海;陈慧萍;汤恒;魏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武汉市医疗垃圾处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武汉市医疗垃圾处理厂建成后医疗垃圾处理的现状.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1家不同类别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各医院都非常重视医疗垃圾的处理;(2)不同类别医院在医疗垃圾的收集和储存方式上存在差别;(3)各医院都认为医疗垃圾统一处理较医院自主处理好,原因依次为:有利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76.2%)、有利于医院的环境(61.9%)、成本低(28.6%);(4)各医院都使用了一定数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部分医院医疗垃圾暂存时间未达到相关标准.结论武汉市医疗垃圾的统一处理有助于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化,但仍有待完善.

    作者:刘兴邦;何勃;乔晓会;谭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武汉市黄陂区晚期血吸虫病随访调查分析

    2004年3月对2001~2003年在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住院的晚血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158例,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葛天高;侯安明;胡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接触苯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目的利用cDNA芯片技术对接苯再障患者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方法对再障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全血细胞进行总RNA提取,将纯化后的mRNA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与含2 780个cDNA克隆的肿瘤相关基因巩芯片进行杂交,杂交信号用Gen Ⅲ Microarray Scanner扫描仪进行扫描,然后将图像转化为基于荧光强度的数字信号,用Array Vision(Imaging Research,Ltd.)软件对数掘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发现共有11个基因出现差异性表达,其中4个基因表达上调,包括LYN、IFITMI、TGFBR3、GR01,7个基因表达下调,分别为DOC1、MCT-1、GR02、DJ-1、FOSB、MAP3K8、IFI30.结论接苯再障工人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为致再障的关键基因,在接苯致再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颖;张合喜;毕勇毅;张玲;陈小慧;赵职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青山地区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分析

    为了保证青山区居民饮用到安全、卫生水,评价青山区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提出改进水质的措施,于2001~2003年,对全区5家水厂进行水质监测调查分析.

    作者:杨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关于餐饮业量化分级评定工作的几点建议

    餐饮业作为食品行业中数量大的一类,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区域的卫生硬件设施发展极不平衡.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如何合理和有效地开展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敦促业内改进和完善卫生设施,调动该行业争先保级的积极性,谈几点建议.

    作者:鲍庆胜;余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HACCP体系在学校餐饮管理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校餐饮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社会的热点.特别是近两年,国内有关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数10起,中毒人数数千人,死亡人数近百人,发生在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之多,中毒人数之多,令人对学校食堂食品的安全心存疑虑.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学校餐饮供应中出现的问题.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于2001年9月联合举行了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强调各级政府履行职责,为学生的健康营造卫生、安全的环境.

    作者:郭小玲;应晨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襄樊市五年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分析

    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为了解全市生活饮用水的质量,襄樊市卫生防疫站,于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对襄樊市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现将916份集中式供水水样和123份井水水样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文莉;闵国平;贾光海;杨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恩施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1995~2001年期间,地处鄂西山区的恩施市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推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继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一起学校流感暴发事件的调查处理

    2004年5月12日零时16分,成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咸安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咸安区永安办事处西河小学有29名学生不明原因发热.接疫情报告后立即派流调人员会同咸安区卫生防疫站专业人员前往西河小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向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迅速派专家赶赴现场进行指导.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魏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品中农药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随着国内人口的不断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对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化学农药作为防止和抵御病虫、草害中为快速、为有效、为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大面积的广泛应用.

    作者:朱建如;宋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十堰市社区慢性病患病率与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为掌握十堰市张湾区车城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其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了解社区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和其他有关情况,找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制定社区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为今后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效果评价提供资料.组织社区卫生专业人员对社区内人群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辉;朱秀英;胡少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医院物表及医疗器械HBsAg污染调查

    在医院环境中,乙型肝炎(HBV)可通过污染的物表和医疗器械造成医源性传播,市、县级等基层医院是消毒监督监测工作的难点,应重点加强管理.为了解其消毒工作状况,以HBsAg为指标对相关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潘智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微量元素锌铜铁对大鼠血清和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锌铜铁缺乏和强化补充后对初断乳大鼠血清、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耗竭方式造成初断乳大鼠Zn、Cu、Fe单独和联合缺乏模型后强化补充相应营养素.造模成功及干预结束后,测定血清和线粒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Zn、Cu、Fe缺乏和补充对大鼠血清T-SOD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Zn、Cu、Fe缺乏和3种营养素联合缺乏可导致心肌线粒体T-SOD活性明显降低(P<0.001),单独补充Zn、Cu、Fe和3种营养素联合补充可使大鼠心肌T-SOD活性显著增加(P<0.001).结论Zn、Cu、Fe缺乏对初断乳大鼠心肌线粒体T-SOD活性有明显影响,提示重视婴幼儿期Zn、Cu、Fe联合微量元素营养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萍;张燕燕;熊凡;杨莉;富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实践与思考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以全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功能、服务手段和方式展现在广大用户面前,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重视和青睐.因此,如何发挥电子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优势,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成为图书馆深入探讨的课题,现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实践与思考.

    作者:刘冰;黄玉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湖北省2004年疟疾疫情分析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 500 mm,年平均气温14℃~18℃,境内地形复杂,水系繁多,水田面积占全省耕种面积的50%~60%.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按蚊孳生和疟疾传播.属不稳定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1].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历史上是全国的重疫区之一[2].经过多年综合防治,特别是五省疟疾联防开展以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先后有49个县(市、区)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2年全省疫情首次大幅度回升(1.72倍),枣阳、襄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暴发流行,2003年基本持平,2004年大幅度下降.

    作者:左胜利;陈国英;胡乐群;桂爱芳;裴速建;刘井元;黄光全;袁方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湖北省2003年常规免疫监测结果评价

    目的评价湖北省200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方法对湖北省2003年常规免疫监测报表进行估计接种率、差值评价、比值评价和报表及时性、完整性分析.结果湖北省2003年常规免疫监测报表及时性和完整性较以往明显下降;四苗基础和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7.46%~99.09%,HBV报告接种率为96.68%;四苗基础免疫估计接种率为55.89%(BCG)~66.47%(MV),HBV为49.73%;加强免疫估计接种率分别为17.15%(DT)~57.72%(MV).结论差值评价说明湖北省报告接种率可信性较低,比值评价说明数据可疑;今后需加强常规免疫规范化管理.

    作者:蔡碧;郑景山;李斌;李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